鄧雅蔓
藍山縣地處湖南南大門,是湖南母親河——湘江的源頭,是湖南最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也是湖南重要的戰(zhàn)略水源地、調蓄池、森林和濕地生物基因庫。
大自然在給予了這塊土地豐富生態(tài)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地區(qū)交通不便和貧困現象,藍山縣的貧困發(fā)生率在2014年一度達到7.73%,貧困人數達到2.7萬人。
與貧困相伴的,還有“娶妻難”。對于藍山縣老婆源村第一支部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易積強來說,扶貧的兩大項任務是幫助鄉(xiāng)親們脫貧和讓這里的男青年們娶妻。
老婆源村娶妻難
湘江靜悄悄地流入山區(qū)深處,唯有零星的燈火透露出幾戶人家的存在。
王平安的家住在山腳下。今年8月,生于1990年的他從繁華的“不夜城”深圳回到家鄉(xiāng)——湖南省藍山縣,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旅。
幾乎每天早晨,王平安都會駕駛著自己購買的大白車去藍山縣步行街或其他繁華地段去擺地攤,做手機貼膜和配件生意。用他的話說,目前還處于正在“摸清”市場階段。
攤子不大,但他的野心不小。在深圳電子廠打工數年的經歷,讓王平安逐步了解了電子產品的進貨和銷售渠道,他的貨源來自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電子產品聚集地——深圳華強北。每隔兩三個月,他便去深圳進貨一次,并為自己的電子品牌起名為“安源”。
“希望從地攤開始,以后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面?!彼嬖V《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創(chuàng)業(yè)伊始,生意還沒有太大的起色,但自己對于這塊市場研究了很久,相信可以慢慢做起來。
此番創(chuàng)業(yè),對于王平安來說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選擇。畢竟直到去年,王平安一家才正式脫貧——當年王家人均純收入達到1.58萬元,遠遠超過國家貧困標準??偸杖肜铮ニ拇蚬な杖?,父親王桂成依靠在當地幫忙護林和采集中藥貢獻了大部分。
“在深圳電子廠打工,雖然每個月能有4000到5000元的收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父母年事已高?!蓖跗桨舱f,自己是家中獨子,再經過此次疫情對生活的沖擊,對未來思考了許多,于是下定決心回老家生活。
比起對孩子事業(yè)收入的擔憂,王桂成夫婦倆更掛心的是王平安的婚事。易積強也為此操心著。
“如果是好看的單身女孩來弄手機貼膜,你就不要收錢了,主動跟人家換個微信?!币追e強忙不迭地“提點”著性格比較內向的王平安。2014年從事扶貧工作至今,他一直十分重視貧困戶的家庭生活。
“古話說,成家立業(yè),把成家擺在前面是有道理的?!币追e強告訴記者,貧困戶致貧的原因無外乎勞動力不足、大病拖累和脫貧動力不足等幾種,而家庭穩(wěn)定對于一個男性產生對生活持續(xù)的奮斗動力往往是比較關鍵的。
與之相對的是,生長于貧困地區(qū)的女子往往不希望再嫁入這里,她們渴望外嫁改變自身命運,這導致“僧多粥少”的局面進一步加劇?!拔覀冞@里叫作老婆源村,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但也代表了我們的一種美好祈愿,希望村民們以后找‘老婆不再是難題?!币追e強說道。
2016年,原黃土嶺村和奔山村合并而成老婆源村,因流經兩村的河流叫作老婆源河,經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商量后,最終起名“老婆源村”。老婆源村共有341戶、112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26人,占比超過1/10。
貧困導致的“娶妻難”問題并不是老婆源村的獨有現象。易積強2014年在藍山縣鄉(xiāng)聯(lián)村、竹林村先后擔任第一支部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也發(fā)現了類似的問題。
他表示,對于在一線的扶貧干部而言,放羊娃的故事時常在眼前上演,“養(yǎng)羊—攢錢—娶妻—生子—養(yǎng)羊”成為一種沉重的人生循環(huán)。
在本地難找老婆,使得老婆源村村民們不僅將外出打工作為謀生手段,也作為“脫單”的機遇。
但是,隨著時代更迭等原因,這樣的方式產生了一定的風險。藍山縣扶貧辦副主任何明貴對接的貧困戶家里就出現了“夫妻通過打工相識相愛回鄉(xiāng)生子,后女方無法忍受貧困生活離開家庭”的情況。
“有一個貧困戶家庭里,兩兄弟都經歷了妻子離家的事情,最終留下了兩個孩子?!焙蚊髻F告訴記者,雖然兩人通過打工相識相愛,擁有一定感情基礎,但是缺乏物質基礎,婚姻關系的存續(xù)仍然存在很大的考驗,尤其是雙方未婚生子、未領結婚證這種情況,女方最終離家的可能性更大。
妻子離家出走后,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因為沒有婚姻關系等證明,如果這兩個孩子無法證明是男方的孩子,就意味著無法納入扶貧系統(tǒng)、無法拿到補貼,甚至無法上高中等,他們就等于成了‘黑戶,這對于他們未來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焙蚊髻F說。
為了解決這些遺留問題,藍山縣的扶貧干部們付出了許多努力。他們聯(lián)合人社局、派出所和專業(yè)檢測機構等部門,通過親子鑒定、特事特辦的方式為這些孩子上了戶口,納入了扶貧系統(tǒng)。
這個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順利。何明貴回憶道,兩個孩子的母親離家出走后,父親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照顧。自己曾多次打電話催促其回來做親子鑒定,都遭到拒絕。
“他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對于孩子的未來有多重要,政府免費做親子鑒定等檢測的機會有多難得,還是會糾結自己的工作和路費?!焙蚊髻F說,最后,自己還是拜托公安系統(tǒng)的同事說服了這位父親。
經歷了諸如此類的事件,藍山縣的扶貧干部們“未雨綢繆”,一是對于村民們戶口、社保卡和結婚證等重要證件的辦理進行查漏補缺和規(guī)劃;二是因地制宜,開出了一劑精準扶貧的“良方”——走生態(tài)產業(yè)的扶貧之路。
以老婆源村為例,為著重突出生態(tài)扶貧優(yōu)勢,老婆源村將271畝村集體林地承包給景峰林業(yè)公司經營,按3∶7的比例分紅,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后勁。
老婆“入戶記”
10月的老婆源村,秋意漸濃,星月有光。
對于老婆源村的貧困戶李連姣而言,脫貧攻堅的1000多個日夜,已悄然改變許多東西。首先,自己生于1983年的小兒子,婚姻大事終于得以解決,而且再過幾個月,自己的孫子便可以跟自己見面。
截至2019年底,老婆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26人中,已脫貧戶35戶、124人。
李連姣的兒媳婦是生于1992年的廣西姑娘鄭冬素。“她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性格比較開朗,然后做事很勤快,我覺得家庭氛圍很好?!编嵍卦u價婆婆說。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兩人的結婚證辦理進度有些耽擱,但好在一切順利,因為預產期快到了,目前自己在家主要做微商,丈夫因為懂修水電,主要在村里接活做。
近年來,為破解產業(yè)發(fā)展滯后、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老婆源村大力發(fā)展特色種養(yǎng)、光伏發(fā)電等農村集體經濟,包括投資45萬元修建60千瓦光伏發(fā)電站一座、投資38萬元興建黃土合作社黃牛養(yǎng)殖場等,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給村民們帶來更多就業(yè)。
與鄭冬素不同,張巧玲的“入戶”過程十分不易,如同她早期的人生經歷一樣。不滿12歲時,張巧玲就經歷了與父母失聯(lián)、外婆去世等狀況,沒有上過一天學,孤苦伶仃地長大,成為無名字、無戶籍地、無身份證、無戶口的“四無人員”,就連姓名都是后面“隨夫姓”取出來的。
跟老婆源村村民張文斌相識相愛后,由于張巧玲的身份問題,兩人在結婚登記、子女上學、外出務工、醫(yī)療保險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少影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出村辦個事情都成了難題。
藍山縣委組織部得知此事后,通過向村民鄰居、鎮(zhèn)村干部座談咨詢來補充細節(jié)信息的同時,也向縣公安局反映情況、協(xié)商解決辦法。最終,在通過當事人、鎮(zhèn)村干部、街坊鄰居等人多次錄入口供并審核之后,張巧玲的戶口終于辦下來了,張巧玲隨夫入戶到藍山縣老婆源村。
2020年7月2日,張巧玲和張文斌拿到了心心念念的結婚證。考慮到張文斌家受到疫情影響沒了收入,縣委組織部出了3000元補貼資金,并聯(lián)系養(yǎng)殖戶指導其進行兔子養(yǎng)殖。截至目前,張文斌家的兔子養(yǎng)殖規(guī)模已經超過40只。
張文斌家的兔子養(yǎng)殖是藍山縣發(fā)展地方特色種植養(yǎng)殖業(yè)的一個縮影。以保護湘江源頭為契機,藍山縣依托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通過推廣“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合同種植、養(yǎng)殖、加工收購利益聯(lián)結機制和最低收購價保障機制,并因地制宜培育壯大貧困村的優(yōu)勢特色種植業(yè)、畜牧業(yè)和漁業(yè)產業(yè),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業(yè)”的發(fā)展格局。
“依托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湘江源頭這一金字招牌,藍山縣會全力發(fā)展集旅游度假、娛樂休閑、農業(yè)觀光于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觀光等項目,打造成為粵港后花園的精品旅游路線和周邊省市的網紅打卡地,引導農業(yè)貧困人口成為旅游產業(yè)工人。”藍山縣扶貧辦副主任歐超英對記者表示,具體到產業(yè),未來藍山縣會大力發(fā)展倉儲、物流、烘干、加工、包裝等,構建產業(yè)基地、農副產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特色產品品牌打造、市場營銷的全產業(yè)鏈,提高貧困村、貧困戶產業(yè)化經營水平,并鼓勵家具、食品加工、玩具等企業(yè)到薄弱鎮(zhèn)開辦扶貧生產車間、建設原料基地,吸納當地勞動力特別是貧困人口轉移就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