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安徽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數(shù)以百萬計的江淮兒女前仆后繼,流血犧牲,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民生安康,立下了不朽功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57600多名安徽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被授予革命烈士光榮稱號,更多的烈士名字無人知曉。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留下一首首傳薪火、照汗青的感人詩篇。他們是人民的英雄,是安徽的驕傲,是鐫刻在江淮兒女心中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為緬懷在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中獻出了寶貴生命、建立了不朽功勛的無數(shù)安徽優(yōu)秀兒女,學習革命先烈們的崇高精神,經(jīng)安徽省委省政府同意,于1978年開始動工修建合肥蜀山烈士陵園,198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合肥蜀山烈士陵園坐落在合肥市大蜀山風景區(qū)東麓,占地107400平方米,主要由“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悼念廣場”“烈士紀念碑”組成,是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悼念廣場西側中央矗立著烈士紀念碑,碑上鑄有鄧小平題詞“江淮英烈永垂不朽”,紀念碑前的雙人青銅雕塑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同紅軍戰(zhàn)士英勇頑強、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分南北兩館,以現(xiàn)代簡約、豐富厚重的設計風格,展示了安徽籍烈士在革命進程中的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展館以實物展品、圖文展板、主題場景等為載體,再現(xiàn)了重大事件、重點人物的歷史瞬間。展陳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前夜”“黨的創(chuàng)立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依次展開,陳列著全省有代表性的336位烈士的光輝業(yè)績以及烈士遺物、名人字畫、烈士手抄、領導題詞等393件套。陳列館存放的58本全省烈士英名錄,記載了57623名烈士的英名,其中包括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初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陳獨秀之子、“五大”政治局候補委員陳延年和陳喬年;安徽早期農(nóng)民運動領袖崔筱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紅一軍軍長許繼慎;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書記王步文以及羅炳輝、彭雪楓、李家發(fā)、許家朋等知名烈士。
自1981年對外開放以來,陵園累計共接待參觀者達600多萬,陳列館全年開館350天以上,充分發(fā)揮了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作用,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益。1989年8月,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合肥蜀山烈士陵園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現(xiàn)為省委黨史研究院)授予“安徽省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