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蓓 劉廣雅 劉利敏
河南省蘭考東方醫(yī)院檢驗科,開封市 475300
肺癌晚期患者常伴有惡性胸水,是由于胸膜受癌細胞侵襲后導(dǎo)致胸腔積液吸收減少及局部淋巴回流受阻所導(dǎo)致[1]。早期鑒別出胸水的良惡性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治療,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2]。目前臨床常用的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診斷胸水良惡性的敏感度較低,臨床使用價值不高[3]。近年來,一些研究結(jié)果[4-6]顯示,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和肌動蛋白交聯(lián)蛋白(Fascin)在惡性胸水內(nèi)呈高表達,兩者可能與惡性胸水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可協(xié)助判斷胸水性質(zhì),明確診斷,為治療提供參考。為探討肺癌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含量與癌細胞惡性增殖、侵襲的關(guān)系,本研究選取肺癌合并惡性胸水患者50例以及低蛋白血癥合并胸水或心力衰竭合并胸水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胸水的sST2、Fascin含量等進行了比較分析,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肺癌合并惡性胸水患者50例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符合《早期肺癌圍術(shù)期治療專家共識》[7]中肺癌相關(guān)診斷標準;患者出現(xiàn)胸水;(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2)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選取同期在我院治療的低蛋白血癥合并胸水或心力衰竭合并胸水患者3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低蛋白血癥(血漿總蛋白質(zhì)<60 g/L或血漿白蛋白<35 g/L)或心力衰竭(進行B型利鈉肽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檢查)的診斷標準、出現(xiàn)胸水,臨床資料完整。研究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34~64歲,平均(46.42±3.35)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2~24.3 kg/m2,平均(21.42±0.75)kg/m2。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32~66歲,平均(46.55±3.24)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0~24.5 kg/m2,平均(21.39±0.81)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肺癌合并惡性胸水患者50例及蛋白血癥合并胸水或心力衰竭合并胸水患者30例的臨床及實驗室檢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颊咝厮畼吮镜膕ST2、Fascin含量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胸水癌細胞惡性增殖基因(LKB1、MTS1、BCL2、KI-67)及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E-cadherin、TMSG-1、Bin-1)的表達水平采用熒光定量PCR反應(yīng)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對肺癌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的含量與癌細胞惡性增殖基因、侵襲基因表達水平的關(guān)系進行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含量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sST2、Fasci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含量的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的胸水癌細胞惡性增殖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胸水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基因BCL2、KI-67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LKB1、MTS1的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胸水癌細胞惡性侵襲基因表達水平 研究組患者胸水癌細胞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E-cadherin、TMSG-1及Bin-1的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胸水癌細胞惡性侵襲基因表達水平比較 (n,x±s)
2.4 研究組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含量與其癌細胞中惡性增殖、侵襲基因表達水平的相關(guān)性分析 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胸水中的sST2、Fascin含量與其癌細胞中惡性增殖基因LKB1、MTS1及惡性侵襲基因E-cadherin、TMSG-1、Bin-1的表達水平呈負相關(guān),與惡性增殖基因BCL2、KI-67及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guān)。見表4。
表4 研究組患者胸水中sST2、Fascin含量與其癌細胞中惡性增殖、侵襲基因表達水平的相關(guān)性分析
惡性胸水是肺癌晚期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早期判定胸水性質(zhì)、明確診斷對制定治療方案等具有重要的意義[8]。目前,臨床常用的胸膜活檢、胸水內(nèi)脫落細胞等檢查敏感度較低,臨床診斷價值有限[9-10]。
近年來研究[5-6]發(fā)現(xiàn),sST2、Fascin蛋白在惡性胸水中高表達,可作為判斷胸水性質(zhì)及患者病情的一種方法。sST2是由ST2蛋白脫落進入胸水形成的可溶性物質(zhì),可與ST2結(jié)合,拮抗IL-33,抑制CD8+T細胞的腫瘤殺傷功能[11-12]。Fascin是一種表達于人體上皮細胞的細胞骨架蛋白,能與肌動蛋白結(jié)合,促進細胞表面?zhèn)巫闩c微棘的生成,誘導(dǎo)細胞的運動、侵襲、遷移[13-14]。
癌細胞的增殖在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多種增殖基因的調(diào)控,包括促增殖基因與抑增殖基因[15]。BCL2、KI-67屬促增殖基因,BCL2能通過抑制線粒體凋亡途徑,阻滯下游caspase的級聯(lián)凋亡,對細胞的增殖具有促進作用;KI-67參與細胞核內(nèi)DNA復(fù)制,對細胞的增殖發(fā)揮促進作用[16-18]。LKB1、MTS1屬于抑增殖基因,LKB1是一種絲蘇氨酸蛋白激酶,在PTEN、p53等輔助下抑制細胞增殖;MTS1對CDK4具有激活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胞增殖;sST2、Fascin含量與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呈正相關(guān)[19-21]。促侵襲基因和侵襲抑制基因在癌癥發(fā)展過程中對腫瘤組織的浸潤具有調(diào)控作用,在肺癌患者中,促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呈高表達;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調(diào)控分子Bin-1抑制MYC分子活性,阻滯腫瘤侵襲性生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導(dǎo)致E-cadherin增多;TMSG-1抑制MMP9等的表達,對腫瘤細胞侵襲具有阻礙作用[22-2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sST2、Fasci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胸水中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基因BCL2、KI-67及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胸水中的sST2、Fascin含量與其癌細胞中惡性增殖基因LKB1、MTS1及惡性侵襲基因E-cadherin、TMSG-1、Bin-1的表達水平呈負相關(guān),與惡性增殖基因BCL2、KI-67及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guān)。結(jié)果提示,患者胸水中的sST2、Fascin含量、惡性增殖基因BCL2、KI-67及惡性侵襲基因MMP9、N-cadherin的表達水平與患者胸水的性質(zhì)密切相關(guān),這對明確胸水性質(zhì)并對患者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