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綜藝節(jié)目呈現井噴式發(fā)展,靠綜藝下飯成為現在年輕人的日常。
但提起大眾耳熟能詳的綜藝,《奔跑吧兄弟》《花兒與少年》《親愛的客?!贰吨袊形返?,不難發(fā)現,大多都不是國內原創(chuàng),或者是購買了版權,或者是山寨抄襲。細數一下,國內的綜藝節(jié)目總難逃脫在抄襲與山寨間打轉,靠堆砌明星、炒作緋聞博人眼球的境況。
但比之更可怕的是,一些國內綜藝節(jié)目“抄都抄不明白”。
芒果TV出品的《你怎么這么好看》,自播出以來就因為抄襲《粉雄救兵》引發(fā)爭議,隨后又因為節(jié)目價值觀的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幾期節(jié)目看下來,34歲的女博士被節(jié)目組打上大齡、單身的標簽;獨自帶四胞胎的媽媽被批評不夠美麗精致;醫(yī)生媽媽被批評從來不化妝……
節(jié)目組的一系列操作不僅沒有像原版一樣消除歧視,增加共識,反而進一步強化偏見,加深對女性群體不公正的審美導向。更要命的是,節(jié)目整體放錯了重點,改造的素人成了陪襯,一眾明星占據著焦點,在娛樂化中消解了節(jié)目原本該有的意義。
《娛樂至死》中尼爾·波茲曼一語道破了一場危機,隨著印刷時代的沒落和電視時代的到來,過往的高品質思維以及個性特征面臨著致命的威脅。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后果就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將這個警示與當下國內綜藝現狀兩相映照,我們發(fā)現一切早已成真。在唯流量、唯收視率的導向之下,從唱歌到跳舞,從相親到戀愛,從做飯到旅游,一切都可以被囊括在綜藝節(jié)目之中;夫妻、親人、朋友,各種親密關系在綜藝節(jié)目中不斷受到娛樂化的考量。
綜藝節(jié)目當然可以好玩、有趣、娛樂化,但仍當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與堅守。諸如《你怎么這么好看》之類的綜藝節(jié)目“抄都抄不明白”,因“三觀不正”而遭遇群嘲并不讓人意外。當節(jié)目失去了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停留于淺層的表面,單純復刻照搬,丟失了原版的核心靈魂,又談何收獲觀眾的喜愛?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綜藝制作人羅英錫,其代表作《三時三餐》《花樣姐姐》《姜食堂》好評如潮,收獲了一大波粉絲。節(jié)目內容可以認真搞笑,也可以溫暖治愈,如一首鄉(xiāng)村音樂曲,在舒緩的節(jié)奏中撫慰人心。而節(jié)目嘉賓之間真誠有愛的互動,也讓人倍感人間值得。
要知道綜藝節(jié)目并不一定意味著淺薄的境界,還有更廣闊的社會現實、更深層次的價值堅守需要表達。慢綜藝可以帶領觀眾逃離都市,感受“從前慢”的悠閑生活,串聯起美食美景;觀察類綜藝可以從個體角度切入,如同一面鏡子,用嘉賓映照現實的大眾,抵達更廣泛群體的心靈深處;文化類綜藝可以在詩詞成語、國學經典中,以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給予觀眾思想的啟迪,引導大眾回歸精神家園……
如今觀眾苦于娛樂明星拿著一套劇本,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場虛假表演的綜藝節(jié)目久矣。希望國產綜藝能夠多一些有趣的靈魂,也多一些社會責任的承載,足夠硬核,讓大家自主“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