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鎮(zhèn) 淄博書畫院
文人畫的出現可上溯至唐朝,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出“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所能為也”這一觀點,文人畫早期的發(fā)展根源上就奠定了其發(fā)展基調。至北宋,蘇軾又提出了“士夫畫”一詞,來區(qū)別于院體畫及民間繪畫。元明清三朝是文人畫發(fā)展的蓬勃時期,尤其是在元朝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文人對現世的無奈使得田園隱逸之風盛行,本來的“作畫聊以自娛”之態(tài)卻對文人畫的發(fā)展起到了莫大的引導作用。
新文人畫一詞雖在20 世紀80 年代才被提出,但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就已初露端倪。相對于傳統(tǒng)文人畫,新文人畫在創(chuàng)作題材、技法、時代意義等方面有很大變化,兩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境下一衣帶水卻又迥異的兩種藝術形式。王學仲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進行新文人畫的探索,尤其是在人物畫方面,將傳統(tǒng)文人畫的“士氣”“雅謔”“超形”“機趣”等因素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一批優(yōu)秀的人物畫作品。本文以王學仲新文人畫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畫作品為出發(fā)點,著重探尋其新文人畫的特點。
在王學仲早期的藝術生涯中,對傳統(tǒng)文人畫的繼承是非常全面的。其父研究碑帖詩詞,每日督促其嚴格練習書法,繪畫上從傳統(tǒng)的梅、蘭、竹、菊入手,詩詞古籍的誦讀與抄錄在其少年時期更是從未間斷,這些都對他整個藝術生涯起到了深深的滋養(yǎng)作用。從根本上講,王學仲的文人畫在于根基深、涵養(yǎng)厚,從1944 年創(chuàng)作的《小紅低唱我吹簫》一畫可看出其繪畫風格頗受陳洪綬、任伯年的影響,筆精墨妙,畫面文人氣十足。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王學仲對新時代下文人畫的發(fā)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可視為其新文人畫的開端,其繪畫的形式、內容與同時期的畫家相比風格迥異。20 世紀80 年代以后,旅日講學的經歷加上“85 新潮”以后西方現代藝術的大量涌入,使王學仲的人物畫作品有向傳統(tǒng)回溯與反思的傾向?;厮輦鹘y(tǒng)并不是程式化地描摹古人畫法,而是把傳統(tǒng)題材引到現實中來,為“我”所用。
文人畫在發(fā)展過程中被部分人貼上了“重意不重技”的標簽,把文人畫的“天真不雕”當作不重造型和技巧的筆墨游戲,這自然是個誤解。王學仲的新文人畫中具有傳統(tǒng)文人畫的藝術精髓,詩、書、畫、印的結合與“以書入畫”的“寫”的精神,同時體現著現代畫家的審美意識和思想。
王學仲的新文人畫既“新”在筆墨技法上,又“新”在畫面意境上,他既掌握古典文藝中的精髓,又對現代藝術史和美學知識涉獵廣泛,其作品具備傳統(tǒng)文人畫中“士氣”“超形”等因素,又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王學仲在《鐘馗賣瓜》這幅作品中將傳統(tǒng)題材引入現實,傳統(tǒng)畫鐘馗多是以除鬼降魔題材居多,在這幅畫中,鐘馗放著寶刀不用,卻坐在一旁賣瓜,看后讓人不禁一笑。畫中傳達出的人才浪費、缺乏賞識人才的伯樂等問題是王學仲對當下現狀的思考。王學仲的新文人畫去繁就簡,在傳統(tǒng)與現實中游走,其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還兼具亦莊亦諧的文人精神,令人思索、回味無窮。
文人畫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審美體系,其特有的東方美學精神與架構中無不體現出超然的哲理性,傳統(tǒng)儒、釋、道的融合與互補使文人畫充滿了哲學思考。新時代下的文人畫需要新精神、新思想的注入,不僅要外在的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更要有現代意識。新文人畫應具有超形的意味及人生哲理、風趣感、內涵,如果失去這些因素,那就失去了畫的本質美,剩下的只能是解說圖式的功能。王學仲在《我與我的現代文人畫》一文中說道:“我總感到我所探索的現代文人人物畫,是一杯苦茶。我在創(chuàng)作中極追求超形意味,在亦莊亦諧的形式中托物興懷。我不斷地試圖用我的畫筆拓寬文人人物畫之內涵性和蘊藉性。”他的新文人畫作品將眾人熟知的“常理”的表現,通過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得到升華,將“哲理”表現得更加現實化與生活化。在《采菊東籬下》中,人物形象舍精求拙、舍繁求簡,筆墨運用大塊、自然,將佛家的“禪”、道家的“樸”、儒家的“誠”融于畫中,畫面?zhèn)鬟_出一種“超然”“淡薄”“無欲”的意境。王學仲的新文人畫雖師法自然,卻不是生硬的搬移自然,是用“內我而外物”的自然觀去觀察自然,是以他自身的精神情懷作為主體,借助自然之物,形成了其新文人畫哲理高于形質的特殊的藝術特質。
王學仲在《論文人畫》一文中提出新文人畫的三大要素:“現代人類思想的高度、美化陶冶眾生之心靈的使命感、以人民憂樂為憂樂的情感意識。”這是其新文人畫注重現實生活表現、隨時代、求風骨的最好詮釋。在新文人畫的歷史進程中,王學仲立足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還民族魂魄,握時代脈搏,為新文人畫的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