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國華 (江蘇省外國語學校)
高中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性階段,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大多是在高中階段形成的,但是由于高考升學壓力等因素的客觀存在,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一直都是“重知識、輕人文”的,導致很多學生在生物課堂上過于強調知識學習,缺乏應有的科學探究意識和科學實踐精神,進而限制了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培育。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度,更有利于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生物是一門科學,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科學意志與科學精神教育,實現(xiàn)科學素質教育目標。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課程的內容體系中有很多關于生物史、生物科學家生平、生物科學成果探索過程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趣味性比較強,而且也比較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所以生物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激發(fā)學生科學意識和增強學生科學意志的有效素材。首先,生物教師要善于利用生物科學歷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和重大事件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建立對生物科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志,調動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主動性、嚴謹性,增強探索生物科學真理的意識。其次,生物教師可以借助生物學家的科學探索精神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如達爾文幾十年如一日地對植物進行觀察、收集,其持之以恒、不畏艱難、克服困難、認真嚴謹?shù)瓤茖W意志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這樣學生在學習生物進化理論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就會變得更加認真和主動。最后,生物教師在實驗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規(guī)范操作,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進而對學生的生物科學意識和意志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
高中生物教學當中,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外,還會涉及生物實驗和課外實踐方面的教學,后者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踐精神更加重要。同時,生物實驗與實踐也是生物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開展實驗與實踐教學可以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合作,進而對學生的科學實踐精神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首先,生物實驗的教學形式相對新穎、形象和生動,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愿意參與生物實驗,從中即便可能會經歷一些失敗,但是通過相互合作也能達成目標,所以教師可以在實驗中增強學生科學實踐與探索的信心和勇氣。其次,基于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滲透目標,生物教師可以增加探究性實驗、集體性實驗、互動性實驗的比例,減少演示性實驗的比例,即給予學生更多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營造出一個集體性的實驗氛圍,這對于學生實踐探索精神和科學實踐精神的培養(yǎng)都是相對有利的。最后,生物教師可以安排適當?shù)纳鐣嵺`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踐精神的目標。例如,在操作顯微鏡的實驗過程中,生物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親自操作和觀察的機會,若實驗器材相對較少,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實驗操作的機會,學會集體互助、合作與分享,這些都可以成為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
生物是一門與生命研究緊密相關的課程,所以其中關于生命教育和倫理教育的素材是非常豐富的,能夠實現(xiàn)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有效對接,也為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滲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重視對教材內容中有關生命科學及倫理教育素材的發(fā)掘和積累,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倫理價值觀。例如,在講解種群和群落章節(jié)時,讓學生了解動植物種群的形成、發(fā)展、演化、消亡的過程,認識到生命存在和發(fā)展的不易,讓學生懂得珍惜和愛護生命,對生命的存在產生敬畏。同時,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也對人們傳統(tǒng)的倫理價值觀造成了沖擊,這些也可以成為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如克隆、轉基因、試管嬰兒等,都可以成為對學生開展倫理教育的有效素材。
總之,科學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中生物課程也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育人職能,做到生物知識傳授與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有機結合,豐富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角度和途徑,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