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中考畢業(yè)班學生"/>
袁東順 (河北唐山市豐南區(qū)錢營一中)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北呐窟@段啟人深思之語,提醒人們不要只羨慕成功者的榮譽,而應認識和感悟成功背后付出的艱辛與汗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薄皼]有人能隨便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边@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捳Z從不同角度昭示了這樣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成功源于勤奮。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很聰明,他4 歲才會說話,7 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彼焕樟钔藢W。但是,他勤奮執(zhí)著,有時愛因斯坦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會花費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他成功的另一個秘訣就是善于“擠時間”,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在想問題搞發(fā)明。勤學善思,使愛因斯坦成了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張廣厚小學算術(shù)很差,因此沒考上初中。但他不灰心,他相信只要勤奮學習,一定能克服知識上的缺陷。后來,他不僅考上了中學、大學,還成了國際公認的大數(shù)學家。
發(fā)明家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被老師稱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迫離開了學校。但他并不因此喪失信心,反而以頑強的意志勤奮學習,最后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fā)明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計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計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后,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jīng)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深思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guān)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諸葛亮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一代飽學之士。
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艱苦奮斗了四十年,閱讀了數(shù)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我國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游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收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界產(chǎn)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我國當代數(shù)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數(shù)學難關(guān),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 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潛心鉆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經(jīng)過10 多年的推算,在1965 年5 月,發(fā)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shù)表示一個素數(shù)及一個不超過2 個素數(shù)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fā)表,受到世界數(shù)學界和著名數(shù)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被國際數(shù)學界稱為“陳氏定理”,開創(chuàng)了數(shù)論研究中的一個嶄新的時代。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zhì)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里,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沒有勤奮的精神,哪怕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興嘆,而有了勤奮的精神,哪怕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
同學們,成功源于勤奮,讓我們揚起勤奮之帆,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實踐,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