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榮 蘇幕
《遵生八箋》中說:“孟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凍地坼,應早睡晚起,必候天曉,使至溫暢無泄。大汗勿犯,冰凍雪積,溫養(yǎng)神氣,無冷邪氣外入?!?/p>
釋:陰歷十月,萬物生機閉藏,水凍地坼,應早睡晚起,等到天明時,使身體溫暖但不致出汗而使陽氣外泄。冰凍雪積的天氣,不要使身體出大汗,這樣能溫養(yǎng)神氣,邪氣不會從外而侵入機體。
《遵生八箋》中說:“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p>
釋:清靜能制約過動,深沉能制約浮躁,寬容能制約狹隘,和緩能制約急躁。說明應以清靜養(yǎng)神的方法來調暢志,以利養(yǎng)生。
《呻吟語》中說:“天地萬物之理,皆始于從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盡氣也;從容者,初氣也。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p>
釋:天地萬物養(yǎng)生的道理,都應從處事不慌不忙開始,而處事急促會導致生命提早終結。處事急躁的人,會耗完元氣,而處事從容不迫,就會有回味之處。人若能從容,壽命就能延長。
《養(yǎng)生要集》中說:“朝朝琢齒,齒不齲。食畢當漱口數過,不爾令人病齒齲?!?/p>
釋:經常叩打牙齒,能使牙齒得到鍛煉,增加牙齦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口腔和牙齒的抗病能力,防止牙病。飯后口腔、齒隙間粘附著食殘渣,在口腔內的細菌、生物酶的作用下會侵蝕牙齒,造成齲齒,所以,飯后漱口,可防治齲齒發(fā)生。
《遵生八箋》中說:“喜怒損性,哀樂傷神,性損則害生,故養(yǎng)性以全氣,保神以安身。氣全體平,心安神逸,此全身之訣也?!?/p>
釋:喜怒無常不利于養(yǎng)性,憂愁、悲哀會傷神,遵循修養(yǎng)差的人則減壽。所以應當注重養(yǎng)性以使正氣充聚,報神以全形。氣聚形全則能心安神明,這就是養(yǎng)身之訣竅。
《千金要方》中說:“美藥不離手,善言不離口,亂想勿經心?!?/p>
釋:治病養(yǎng)身,不僅需要良藥,同時也需要良好的內心修養(yǎng)。言語要有禮貌,心地要善良正直,行為舉止要合乎情理。
《養(yǎng)性延命錄》中說:“養(yǎng)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p>
釋:養(yǎng)生之道以“中和”為首要。所謂中和,就是適度、至和的意思。所以平常起居不可過勞過逸,注意不要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必定久壽長生。
《萬氏家傳養(yǎng)生四要》中說:“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悲,可謂知養(yǎng)生矣?!?/p>
釋:不可放縱自己的欲望,一旦縱欲則會致病。高興亦不能過度,樂極會生悲。這是養(yǎng)生者應該明白的道理。中醫(yī)認為:縱欲則耗精,精竭則亡。還認為“喜則氣緩”,過度的高興,會導致心氣渙散,而致病。
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說:“老年人雖事值可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
釋:老年人肝血漸衰,遇到一些不稱心的事很容易發(fā)怒。怒氣一上對老年人來說尤其傷身。所以應當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首先當從養(yǎng)生的大道理上考慮,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沖動,使七情不致過激。
《遵生八箋》中說:“仲冬之月,寒氣方盛,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勿發(fā)蟄藏,順天之道?!?/p>
釋:陰歷十一月,寒氣較盛,不要被冰凍所損傷,亦不能用大火烘烤腹背,不要擾動萬物蟄伏收藏之勢,這就是順應自然的方法。
《養(yǎng)性延命錄》中說:“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此與引導無異也?!?/p>
釋:每天從早到晚,應有一定的體力運動。運動可使氣血調和,百脈通暢,臟腑機能旺盛,關節(jié)靈活,精神愉快,從而防止和減緩衰老的進程。但在進行各種運動鍛煉時注意不要過度疲勞,特別老年人,千萬不可做運動量較大的活動。
《遵生八箋》中說:“會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會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會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會做快活人,小事化無事!”
釋:凡是樂觀的人,決不會無事生非,即使有事發(fā)生,也往往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善于養(yǎng)生的人,往往遇事從寬處想,對非原則性的問題能忍讓、諒解。因此,與人為善則于己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