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有一次,他仰著頭觀看屋檐下的蜘蛛怎樣捕食蚊子,一看就看了三四個小時!
有一天夜里,法布爾提著燈籠,蹲在田野里,觀看蜈蚣怎樣產(chǎn)卵。看著看著,他忽然覺得周圍越來越亮,一抬頭,才知道太陽已經(jīng)從東方升起!
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屏著呼吸觀看蜣螂的活動。他正沉醉于他的“昆蟲王國”,忽然,他聽見樹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這個小偷”,這才大吃一驚,原來人家把他當成了小偷!
法布爾成年累月地觀察昆蟲,研究昆蟲。他在昆蟲學上的許多新發(fā)現(xiàn),都是通過長期觀察得來的。據(jù)統(tǒng)計,他研究土蜂,用了兩年;研究一種藍黑色的甲蟲——地膽,花了25年;研究隧蜂,前后經(jīng)過30年;研究蜣螂,用了40年!
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他的故鄉(xiāng)是法國南部山區(qū)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他沒上過像樣的小學。法布爾的學問,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
法布爾曾說:“學習這件事,有沒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自覺?!薄坝薪處煹难孕兄笇У娜耸呛蔚刃腋?!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條坦途。另一種人則要走嵯峨的山崖上的一條小徑,由于兩眼一抹黑,經(jīng)常摔倒;他慢慢摸索著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而不知所往。幫他的唯有毅力——根底淺薄者的唯一伴侶。我的命運便是如此。”
法布爾刻苦自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和文學。他擅長寫作,用清麗的文筆,為少年兒童寫了大量生動活潑的科普讀物。
法布爾平生只上過一節(jié)化學課,靠著刻苦自學,后來他能給學生教化學,并發(fā)明了一種化學染料。
法布爾沒念過大學,靠著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學教授。
法布爾56歲時,攢了一點錢,買了一塊荒地。他搬到那里去住,成天跟昆蟲打交道。他說:“我的收獲不是谷物,而是大自然的秘密?!?/p>
法布爾花了畢生精力寫作巨著《昆蟲記》,這部書共10卷,第1卷在1879年問世,最后一卷在他84歲時(1907年)出版。法布爾對大自然的觀察非常精細。這里試摘一段,便可看出他那敏銳、深刻的觀察力:
“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著一個傾斜的隧道,這里就是有驟雨,也會即刻就干的。這隧道最多9寸深,不過一指寬,依著土地的天然情況或彎曲或成直線。差不多像定例一樣,總有一叢草將這所住屋半掩著,其作用如一個門洞,將里面的孔道隱于陰影之下。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時,決不碰及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jīng)過仔細耙掃,顯得很開闊;這就是它的平臺,當四周都很平靜時,蟋蟀就坐在這里彈它的四弦琴。”
法布爾非常勤奮。他在87歲時,眼睛已老花,看不清東西,仍然堅持要寫《昆蟲記》第11卷。
法布爾92歲時逝世。他在即將離開人間的時候,說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話:“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作者葉永烈,選自《科學家故事100個》。有刪節(jié))
人物速評
法布爾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他鐘愛的昆蟲。昆蟲世界是那么神妙莫測,童年的法布爾總是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警覺地注視著蟲兒和花草,好奇心喚起了他探索昆蟲世界真相的欲望。這種欲望一發(fā)不可收拾,而且至死不渝。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就好似蝴蝶飛向花朵,沒有什么能割斷他與昆蟲的聯(lián)系,阻止他探索昆蟲世界真相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