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見,戴文娟,于榮鑫
(淄博市臨淄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發(fā)作時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致殘率較高,以簡單有效的辦法治療LDH成為患者的迫切需求[1]。保守治療為LDH患者的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之一,推拿治療則是常用的保守治療方式,通過刺激相關腧穴和經絡,可以通關開竅、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但單純采用推拿治療LDH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顯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中醫(yī)學認為風寒濕邪、跌打扭傷以及肝腎虧虛是該病的致病原因,活血化瘀是主要治療方法,而針灸對LDH的療效在臨床已得到認可,熱敏灸療法具有更好的祛風、散寒、除濕和通絡療效,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評分、增強患者肢體功能[3]。據此,筆者設計臨床試驗以探究二者聯(lián)合應用對于LDH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4例LDH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8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4.74±3.53)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47±1.26)年;病變部位:腰3/4椎間盤突出13例,腰4/5椎間盤突出19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2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9例;年齡 28~78歲,平均年齡(45.37±3.56)歲;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4.38±1.32)年;病變部位:腰3/4椎間盤突出16例,腰4/5椎間盤突出20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16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有可比性。
有關LDH的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整脊常見病診療指南》及《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5]:在發(fā)病前有腰部損傷史,且風、寒和濕等侵入體內或有慢性勞損。①該病多見于青少年;②既往有腰部外傷、腰痛史;③發(fā)病時腰痛可向臀部、單側或雙側下肢呈放射狀蔓延;④X線可見脊柱側彎,不能直立行走,腰部活動受限;⑤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⑥經腰椎CT 或者MRI可顯示神經根水腫嚴重。其中,根據中醫(yī)辨證分型可將LDH分為實證、虛證,實證包括瘀滯型(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腰部板硬,輕者俯仰不利,重則不能轉身;痛有定處,疼痛如刺且拒按,晝輕夜重)、寒濕型(舌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腰部冷痛重著,輾轉不利,遇寒遇冷加劇;病情持續(xù)加重,靜臥痛不減)兩種;虛證主要為腎虛型,包括腎陽虛(舌淡,脈沉細無力;面色白,畏寒肢冷;腰酸無力,勞累加重,反復發(fā)作;腰部隱痛、發(fā)涼、喜溫喜按)、腎陰虛(舌紅少苔,脈弦細數;面色潮紅,手足煩熱;腰酸無力,勞累加重,心煩不寐,口干咽燥;腰部隱痛,病程纏綿)。
①符合上述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②無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嚴重的循環(huán)神經系統(tǒng)病變;③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④近1周內未用其他藥物及療法治療者。
①腰椎骨折者;②伴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fā)性疾病者;③脊柱腫瘤者;④伴腰部潰爛性皮膚疾病者。
采用推拿手法治療?;颊呷「┡P位,醫(yī)師在其腰部涂擦活絡油,然后進行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的推拿,使用掌根、手肘等部位,采用點、按和揉等手法對腰部肌肉進行放松,著重對疼痛處給予彈撥和點按手法;再予以腰椎扳法,患者取側臥位屈膝,上方腿屈曲,下方腿伸直,醫(yī)師以肘部按壓患者的肩部、臀部,手指點壓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肩部向前,壓臀的肘部同時向后在脊柱縱軸上旋轉用力(以突出節(jié)段作為中心),然后伸直患者下肢,行兩側髖部屈伸、外展,再依照同一手法步驟對另側進行扳法放松,仰臥休息片刻后再從治療床起身。1次/d,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選擇安靜、通風的環(huán)境,患者取俯臥位,遵從傳統(tǒng)醫(yī)學取穴經驗,選取腎俞、大腸俞、阿是穴、委中及關元穴位施術。點燃藥艾條后,將藥艾條以患者壓痛點及腰椎部位為中心,3 cm為施術半徑范圍進行回旋灸,注意藥艾條距離皮膚3~5 cm,1~3 min后以雀啄灸對所選穴位進行灸量的加強,此時可針對患者熱敏化穴位(透熱、擴熱和傳熱點為熱敏點)進行溫和灸,以患者腰背部無灼痛感為度,直至熱敏化現象消失,時間一般為30 min。1次/d,連續(xù)治療4周。
3.1.1 炎性因子 治療前后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枸櫞酸抗凝后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漿;另取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靜置20 min后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兩組血漿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2,TXB2)、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3.1.2 腰椎功能障礙及疼痛評分 以日本骨科協(xié)會(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6]量表評分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功能,得分范圍為0~29分,分數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以視覺模擬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評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計分范圍為0~10分,得分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重。
3.1.3 血流流變學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邁瑞LBY-N7500A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血漿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紅細胞壓積。
3.1.4 下肢功能障礙康復情況 采用直腿抬高試驗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功能障礙恢復情況,若抬高>80°,且無放射痛為正常。若抬高<70°且伴有下肢后側的放射痛則為陽性。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8]評分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痛功能障礙,計分范圍為0~50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評定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9]。顯效:患者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等癥狀完全消失,腰部可正常活動,直腿抬高試驗基本同健側,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主要癥狀及體征有效緩解,腰部活動基本正常,可以從事較輕的工作;無效:患者主要癥狀及體征未見改善,腰部活動持續(xù)受限,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23%,對照組為78.8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TXB2、血清PGE2和血清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TXB2、血清PGE2和血清TNF-α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3.4.3 兩組VAS、JO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降低,JOA評分升高;且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JOA評分比較
3.4.4 兩組血流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流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紅細胞壓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4.5 兩組直腿抬腳高度和OD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直腿抬腳高度和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直腿抬腳高度和ODI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直腿抬腳高度及ODI評分比較
LDH屬于“腰腿痛”“痹證”,其病因為感受風寒之邪。西醫(yī)認為其原因是本身腰椎間盤會有退行性變化,加上外因的作用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破裂流出髓核組織所致。推拿手法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肚Ы鹨矸健酚性疲骸胺膊〗杂蓺庋諟?,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通之?!蓖颇弥委?,以手法對病變的椎間盤附近粘連剝離,促進肌肉恢復原來的彈性,以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熱敏灸為新型艾灸技術,LDH發(fā)作時可使體表腧穴發(fā)生敏化,熱敏化腧穴療效遠優(yōu)于常規(guī)靜息腧穴的艾灸,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從而益氣活血,溫熱的力量能疏通經絡之閉滯,使邪氣無所留止,實現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行氣的功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2%,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8%??紤]原因是熱敏灸主要治療氣血瘀滯證和實熱證。相比于普通針灸,熱敏灸可激發(fā)患者的經絡感傳,促使經氣的運行更加順暢,使氣至病所進而更好地消除炎癥、松解組織粘連、糾正脊柱內外平衡、減輕椎間盤內壓力并有效緩解疼痛,因此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好。既往研究[11]指出,LDH患者由于對局部神經根產生壓迫,腰椎受到損傷可釋放大量炎癥因子,促進局部炎癥產生,導致血漿TXB2、血清PGE2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其中血漿TXB2水平升高可致微循環(huán)障礙并加重LDH患者微血管的損傷,PGE2則有極強的致炎致痛作用。本研究治療后,兩組血漿TXB2、血清PGE2、血清TNF-α水平和ODI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因熱敏灸中艾灸可增加針刺的效果,艾灸的熱力可迅速擴散到深層組織,發(fā)揮行氣通絡、拔毒泄熱和散寒止痛的功效。推拿可通過不同手法調整患者機體生理,松解患者腰肌,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局部炎癥的吸收[12]。故熱敏灸聯(lián)合推拿,可改善周圍組織微循環(huán),有利于消除組織間的水腫及神經根無菌性炎癥。LDH患者椎間盤組織由于受到炎性因子刺激及髓核突出的壓迫,會產生大量致痛炎性遞質釋放,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兩組接受治療后,觀察組血漿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紅細胞壓積低于對照組??紤]原因是熱敏灸距穴位皮膚適當距離進行艾灸,可使其穴位維持在穩(wěn)定的溫度,穩(wěn)定持續(xù)作用直至經絡疏通,能夠貫通督脈令氣血疏通并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從而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使患者舒筋活脈、活血通絡;此外,熱敏灸還可能通過減少局部充血及炎性反應物質的釋放滲出,改善血液粘稠度。
風寒濕痹治療要點在于疏通經脈、行氣活血。陳靜[13]通過推拿手法聯(lián)合艾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結果顯示該方法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并提高療效。經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梢姛崦艟穆?lián)合推拿可以促進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對腰椎功能障礙改善明顯??紤]原因是熱敏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后,其炎癥反應降低、腰椎部壓迫減輕更為明顯。人體之太陽經及督脈行于背部,督脈總督一身陽氣。故熱敏灸關元、委中可調整全身機能、激發(fā)精氣和疏散邪氣。艾條燃燒過程中的熱量可產生類似于紅外線的作用,加速血管擴張并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有利于松解神經粘連,進而緩解局部疼痛[14]。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經治療后的觀察組直腿抬腳高度和OD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熱敏灸選穴中主穴腎俞穴、大腸俞穴等可令氣血疏通;委中、關元可活血通絡、振奮陽氣;刺激這些穴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患者的疼痛并改善腰椎供血,進而促進下肢功能障礙康復[15]。
綜上,熱敏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LDH比單純使用推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其機制可能與疼痛反應減輕、血液循環(huán)改善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