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志
摘 要 車道邊及停車場是民航運輸機場航站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非洲某新建國際機場的車道邊及停車場設計,系統(tǒng)介紹了新建民用機場該部分的通用設計思路及方法。
關鍵詞 機場;停車場;車道邊
引言
非洲某新建4E國際機場預測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270萬人。設計新建4萬平方米航站樓??蜋C起降架次27650架次??蜋C站坪機位數(shù)11(6C1D4E)個。
1設計內(nèi)容
1.1 車輛比例預測
我們對現(xiàn)狀機場乘客出行采用交通運輸工具的車輛比例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私家小客車占據(jù)主導地位,約為85%的比例,出租車、巴士等公共交通其車輛占據(jù)11%的比例,其他交通運輸占據(jù)4%的比例。
在客運量轉化交通量預測方法中,旅客選擇什么樣的交通運輸工具對交通量的預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準確的車輛比例是十分重要的。
本項目根據(jù)實際分析對機場建成后遠景車輛比例進行了預測,詳見表1:
1.2 停車場設計
停車場需求與進出機場的人數(shù)、類型、交通方式、停車費用、停車時間等等。根據(jù)以上因素及高峰小時旅客數(shù)計算停車位數(shù)量詳,見表2:
高峰小時旅客量994人,根據(jù)現(xiàn)狀機場運行統(tǒng)計,進出港各占50%,即進港497人,出港 497人。
高峰小時進港旅客:
進停車場搭乘接機人員或自己車輛占70%,約348人;
搭乘出租車離去占20%,約100人;
搭乘機場巴士離去10%,約50人。
高峰小時出港旅客:
60%搭乘送機人員或自己車輛進入停車場,約299人;
25%搭乘出租車,約125人;
15%搭乘機場巴士,約75人。
(1)私家車停車位。高峰小時停車位348+299=647車位,考慮接送機人員,本期設置1100個停車位。其中長期停車位622個,短期停車位478個。停車場(含道路)總面積40600m2。
(2)出租車停車位。高峰小時搭乘出租車離去100人,本次設計147個停車位。
(3)員工停車位。2020年有職工150人,預測2035年職工350人,平均每人0.5個停車位,既175個員工停車位。本次設計190個停車位。
(4)機場巴士(公共交通)。本期設置12個停車位。
(5)VIP停車位。本期設置VIP停車位135個。
(6)租車設施。根據(jù)該國的實際情況,本期未設置租車公司場地[1]。
1.2 車道邊設計
航站樓的路邊設計應滿足抵達與離開車輛的要求。車道邊長度應根據(jù)交通工具類型、流量等作詳細計算后得出。
(1)該機場高峰小時出發(fā)、到達旅客所用車輛類型和數(shù)量,見表4:
(2)根據(jù)該國現(xiàn)狀機場的調查,可知每種車型的長度、停車時間和車長與停車時間的乘積,見表5:
(3)根據(jù)表5和該機場高峰小時車流量(表4)可算出該機場高峰小時各種車型出發(fā)和到達時的車長停車時間乘積LT,列于表6:
(4)理論上,每米長車道邊在1小時(60min)內(nèi)可滿足60m·min的需求,但由于間隔等因素,只能達到70%的能力,即42m·min。根據(jù)這一結果,可計算出該機場的:
出發(fā)旅客車輛所需車道邊長度9920/42=237m。
到達旅客車輛所需車道邊長度7640/42=182m。
(5)本工程進出港系統(tǒng)分別設置了兩層車道邊。
離港層車道邊按照車型分類,公共交通車道邊優(yōu)先布置在靠近航站樓入口的一側,外側布置為社會車輛(私家車)車道邊。自靠近航站樓一側至外側車道的分配依次是出租車 / 大巴車停靠車道(雙車道)——出租車大巴通過車道——隔離帶——社會車輛(私家車)??寇嚨溃p車道)——社會車輛(私家車)通過車道。
進港層車道邊按照車型分類,主要考慮工作車輛、機場巴士及出租車,自靠近航站樓一側至外側車道的分配依次是工作車輛及機場巴士車道—— 隔離帶——出租車道[2]。
考慮兩層車道邊的車道數(shù),車道邊全寬度高架橋長度設置為180m。
1.3 航站樓前交通流線組織
(1)小客車:離港旅客小客車流線
車:高架引橋(上橋)——二層車道邊(下客)——高架引橋(下橋)——駛出機場區(qū)域
人:二層車道邊(下客)——航站樓
或者
車:駛入停車場(停車)
人:地面人行橫道橫穿一層車道邊——航站樓
到港旅客小客車流線
車:接機人員進入一層停車場或到港乘客車輛放置在停車場——駛出機場區(qū)域
人:航站樓——地面人行橫道橫穿一層車道邊——停車場(上車)
(2)出租車
離港旅客出租車流線
車:高架引橋(上橋)——二層車道邊(下客)——高架引橋(下橋)——進入出租車蓄車場或駛出機場區(qū)域
人:二層車道邊(下客)——航站樓
到港旅客出租車流線
車:進出租車蓄車場——一層車道邊(上客)——地面匝道——駛出機場區(qū)域
人:航站樓——一層車道邊(上客)
(3)員工車
車: 駛入航站樓兩側任意員工停車場(停車)
人:員工停車場(下車)——航站樓
(4)機場巴士(公共交通)
離港旅客機場巴士流線
車:高架引橋(上橋)——二層車道邊(下客)——高架引橋(下橋)——駛入航站樓前一層巴士停車位
人:二層車道邊(下客)——航站樓
到港旅客機場巴士流線
車:一層車道邊(上客)——地面匝道——駛出機場區(qū)域
人:航站樓——一層車道邊(上客)
2結束語
通過本案例可以得知,機場目標年旅客吞吐量是整個航站區(qū)停車場及車道邊設計的基礎。旅客進出機場采用的出行工具的比例預測是關鍵。合理的交通組織流線可以提高停車場及車道邊的利用效率。保證旅客順利進出航站樓。
參考文獻
[1] 張勝,孫瑞華.綜合交通樞紐車道邊設計方法[EB/OL].https://www.doc88.com/p-7028940144332.html,2015-12-7.
[2] 楊杰.機場車道邊設計要點及運行特性分析[J].中外建筑,2015(7):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