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華
在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的寅街鎮(zhèn)朵祜村,有一位靠祖?zhèn)鳌敖庸恰泵胤叫嗅t(yī)的名醫(yī),其妙手回春的醫(yī)術讓許多患者慕名而至。
學醫(yī)歲月
我素來對民間傳統(tǒng)醫(yī)學懷有濃厚的興趣,便在2020年6月的一天,如約采訪了2019年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醫(yī)藥”項目“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代表性傳承人李昭。
在彌渡縣人民醫(yī)院的骨傷科門診,李昭開門見山地告訴我,“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的發(fā)明者李桐,就是他的祖父。
“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傳承到李昭的手上,已經是第三代了。
據李昭介紹,他的祖父李桐(1895-1975年),彝族,彌渡寅街朵祜村人,五一公社醫(yī)院外科醫(yī)生,平生治愈筋傷骨折者不計其數,被譽為“接骨神醫(yī)”。
作為當地享譽一時的彝族中草藥名醫(yī),李桐在20歲時就掌握了一套當地傳統(tǒng)接骨醫(yī)術,他自制的“滴管麻醉藥”久負盛名,成為彌渡縣骨傷治療的一絕。李桐在行醫(yī)時,對患者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曾數屆當選州、縣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
后來,李桐把自己的醫(yī)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在彌渡縣醫(yī)院骨科工作的兒子李鴻泰,李鴻泰又把父親傳授的醫(yī)術傳授給了兒子李昭……
“李醫(yī)生,你現在是不是又把這個傳統(tǒng)骨傷療法傳授給了你的孩子?”我用肯定的語氣問李昭。
“是的!代代相傳,我們家祖?zhèn)鞯尼t(yī)術不能夠斷在我的手里!”李昭微笑著點了點頭,回答。
彝族小山村“朵祜”,坐落在彌渡縣的寅街鎮(zhèn),是大自然賜給人們的一個美麗小山村。這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座座高低起伏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崇山峻嶺間。春去冬來,村子里的小溪帶著山里人的歡笑,一年又一年向著彌渡壩子奔流而去……
1967年9月,李昭在“朵祜”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里出生了。自從李昭出生后,祖父和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子承父業(yè)”的傳統(tǒng)中醫(yī)。對少年的李昭來說,“朵祜”村最大的誘惑,既不是頭上的藍天白云,也不是腳下的高山流水,而是密林中那些似乎永遠都采不完的中草藥。
那時,每當放學,李昭就喜歡往深山老林里鉆,每次回家的時候,他手里都會抱著一打夾雜著野草、野花的中草藥。
“我那時也是受家庭的影響,總是想著長大了要當一名醫(yī)生,像祖父和父親一樣救死扶傷……”李昭抬起頭來,兩眼望著遠方,對我說。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有時,改變人生方向的或許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李昭告訴我,其實,真正讓他立志走上中醫(yī)這條路的,是發(fā)生在他身邊的一件事。李昭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說是這件事改變了他的人生。
李強是李昭的同村同學,也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誰會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竟然會突然降臨在李強的身上。那年,讀小學四年級的李強,剛好11歲,母親在送他上學的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腿部、胸部骨折,在床上一躺就是3年。李強的家中還有80多歲的奶奶,那3年,李強的父親一個人既要種地、打零工掙錢養(yǎng)家糊口,還要照顧病床上的媽媽,負擔很重。李強不得不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父親一起挑扛起侍奉媽媽、料理家務和打理農活的重擔。
那3年,李強每天早上總是像大人一樣,提前起床,然后開始幫媽媽穿衣、洗臉、梳頭,再到廚房幫奶奶燒火做飯。還要沿著崎嶇的山路到一里外的小河里去抬水吃。在彎彎的山路上,村里人總能看到抬著半桶水,艱難前行的李強。后來,李強的母親病情日趨惡化,李強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學校……
“李強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三好學生,如果不是家庭變故,如果不是為了他母親,他現在肯定……”李昭嘆了一口氣,說道:“嗯……不說這些了。其實,讓我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李強,而是他的母親……”李昭想了想,若有所思地對我說。
“他的母親?李醫(yī)生,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我疑惑地問道。
“我的意思是,如果當時李強的母親能夠受到像現在這樣好的治療,情況肯定會不一樣的?!崩钫芽隙ǖ鼗卮鹞?。
“不一樣?這個有什么區(qū)別嗎?”我不解地問道。
在我的一再追問下,李昭告訴我,幾十年前,不要說鄉(xiāng)鎮(zhèn)上的衛(wèi)生院,就是許多縣級醫(yī)院都沒有現在這樣好的條件?,F在可以通過拍片,搞清楚骨折的細節(jié),即便是粉碎性的骨折,都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特別胸部的骨折,要防止出現肺臟或胸膜的刺傷,防止出現氣胸。
“自李強輟學后,我就想,將來我一定要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好醫(yī)生,用一輩子的時間為病人解除痛苦……”李昭喝了一口茶,有些感嘆地對我說。
“李醫(yī)生,你從醫(yī)也有幾十年時間了,你這輩子也算是實現你的理想了?!?/p>
“李老師,你說的也不完全對?!?/p>
“不完全對?為什么?李醫(yī)生!”
“是的。因為‘醫(yī)無止境,一個人,只要走上行醫(yī)這一條路,就停不下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梢哉f,行醫(yī)既讓我得到快樂,也讓我感到痛苦……”
“痛苦?”
“是的。作為一名醫(yī)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嗎?是當你面對病人的痛苦而束手無策。為了減少這種束手無策的情況出現,我從來都不敢懈怠?!?/p>
祖父李桐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有一次,南澗一彝族農民背著一個放馬被馬踢傷,滿臉血跡,氣息微弱的小孩求醫(yī)說:“經縣醫(yī)院檢查,鼻梁被踢斷,左眼骨踢塌,要我?guī)?00元到昆明做手術。山區(qū)人哪里找這么多錢……”來人話還沒有說完,只見李桐很快就從屋子里取來藥酒,給患者喂了下去,隨即開始診療起來。一個月后,患者終于痊愈了。這一幕,讓李昭至今記憶猶新,祖父的醫(yī)德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的種子。
在與李昭醫(yī)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李昭的生活總是伴隨著一個“苦”字。
1975年,李桐去世后,其子李鴻泰把接骨醫(yī)術發(fā)揚光大,成為當地骨傷治療的能手,他不僅創(chuàng)辦了“李鴻泰骨科??漆t(yī)院”,還成為彌渡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李鴻泰覺得,為了不讓祖?zhèn)鞯慕庸轻t(yī)術失傳,應該盡快把“接班人”培養(yǎng)出來。李鴻泰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他始終認為,要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生,僅靠自己的言傳身教是不夠的,為此,他決定讓李昭去報考大理衛(wèi)生學校,系統(tǒng)的學習現代醫(yī)學,以便將來在接受現代醫(yī)學知識的基礎上,再把祖?zhèn)鞯尼t(yī)學與現代醫(yī)學結合起來,走一條與自己不同的新路。
1986年,李昭如愿進入大理衛(wèi)校學習。他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總是給自己自加壓力,除了學好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以外,他還從家里帶了許多祖父和父親留下來的祖?zhèn)鹘庸轻t(yī)書,一有空就拿出來讀。那幾年,在他書桌的抽屜里,出現最多的便是《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李昭幾乎沒有逛過商店,沒有進過街上的飯店,更沒有參加過聚會。
每次上課,李昭總是第一個走進教室。下課了,他往往是最后一個離開。課堂上他總能認真聽講,做到了專心致志。遇到難題,他一絲不茍,及時向老師求教,還在課后和同學們進行探討。
李昭認為,做任何一件事,只要自己樂意,就不會感到累。這一點,我深有同感。
假期里,白天在田間干活,夜間便成了他讀書的“自習”時間。一個又一個的夜晚,他總是在家里的煤油燈下苦讀,讀書成了他夜晚的全部內容。夏天,小山村氣溫偏高,早上天一亮,大人們就要下地干活。中午收工后的休息時間,便是李昭的讀書時間。3年的衛(wèi)生學校讀書生涯,雖然是伴隨著勤奮走過來的,在李昭看來,還是太短了。他心里明白,在課堂上學來的那些知識,離自己的目標還相去甚遠。為此,他總把星期天、節(jié)假日,還有每年的寒假、暑假都安排得滿滿的。在假期里,雖然他需要幫助父母操持家務和干農活,但一天也沒有放松過自己的學習。
天道酬勤
從大理衛(wèi)生學校畢業(yè)后,李昭被彌渡縣人民醫(yī)院破格錄用為中醫(yī)骨科主治醫(yī)生,此時,躊躇滿志的李昭終于找到了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如魚得水的李昭,一邊實踐自己幾年來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一邊如饑似渴地和父親李鴻泰學習。
在中醫(yī)骨科,李昭用“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為患者診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此,醫(yī)院為他特設了“李昭骨科”診室。幾年下來,在醫(yī)院老醫(yī)生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勤奮好學的李昭已經能夠獨立為那些前來就醫(yī)的父老鄉(xiāng)親診斷病情了,這讓父親感到很是欣慰。
民間有“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說的是患者在傷筋斷骨后,愈合起來大概需要一百天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患者應該好好療養(yǎng),不能亂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傷筋動骨”康復的漫長時間,不僅是對患者的考驗,也是對行醫(yī)者的考驗。
李昭告訴我說,中醫(yī)所謂的“筋”,其實就是現代醫(yī)學中除骨組織以外的軟組織。“筋”起到聯系骨、組成關節(jié)和活動關節(jié)的作用。任何導致“筋”的位置、順序、結構、走行方向異常的因素,都能使“筋”的作用失常或喪失,也就是所謂的“傷筋”。至于骨折,簡單講就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骨頭斷裂。骨折患者一般都合并有“傷筋”,而“傷筋”患者卻未必都合并骨折。
“傷筋動骨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不過,對于大多數不懂專門醫(yī)學知識的人來說,他們關心的似乎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食補,我也不例外。你能不能給我說說傷筋動骨的人要怎么注重生活方面的調養(yǎng)?”我終于把自己長期關心的這個問題向李昭提了出來。
“哈哈哈……是的?!崩钫巡挥傻匦Τ隽寺?,隨即對我說道:“李老師,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回答,因為骨頭也需要營養(yǎng)啊。說得再明白一點,骨頭在不同的愈合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yǎng)?!?/p>
李昭特別強調說,骨折的頭半個月屬創(chuàng)傷早期,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患者常會出現低熱、口渴、心煩、厭食等癥狀。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活血化淤、行氣消散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和油膩食物,尤其不能過早吃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燉雞等。受損傷后骨頭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骨髓,而它們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骨頭湯油膩,主要成分是磷和鈣,骨折的人喝了,只會使骨質內無機物成分增高,有機物與無機物比例失調,阻礙骨頭的愈合,影響日后骨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此外,油膩的食物吃后不易消化,反而會讓食欲減退,妨礙病人補充其他營養(yǎng)品。
半個月后,由于淤腫大部分已消失,此時在飲食上就要高營養(yǎng)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蛇m當喝點骨頭湯,吃老母雞、蹄筋等,以補充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
李昭告訴我說,近幾年的最新研究指出,骨折患者還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因為這些元素有的是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蛋白的原料。對李昭的這個說法,我之前并不了解。
作為彌渡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科多年的學科帶頭人,幾十年來,李昭始終不改初心,矢志不移,把“李昭骨科”當作自己救死扶傷的陣地,團結和帶領科室的同事,以獨特的祖?zhèn)鞴莻煼ê蛡鞒邪倌甑淖鎮(zhèn)髅胤剑斡强苹颊邤凳f例。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他在繼承傳統(tǒng)醫(yī)技的基礎上,結合傳統(tǒng)“摸骨復位”等手法進行治療,并配制了活骨療傷內服外用藥劑、口服麻醉片、局部麻醉劑、點聞麻醉劑等獨特藥劑和各類藥丸、粉粒、泡酒進行治療,把“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進一步發(fā)揚光大,為大理民族民間傳統(tǒng)醫(yī)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在我采訪的過程中,不時有患者家屬過來找李昭醫(yī)生,李昭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耐心地回答對方的問題。
“李醫(yī)生,我是剛才進來的那個車禍病人的家屬,我問下病人現在有沒有生命危險?”此時,一個中年人湊過來問道。
“你先不要著急。你看,病人出車禍時被外力碰撞倒地不起,很可能已經發(fā)生骨折或臟器損傷,還好沒有在現場隨意搬動,二次傷害的可能性不大。不然會傷得更重?!崩钫颜酒鹕韥恚痪o不慢地說道:“像你們這個情況,當時沒有搬動傷者,第一時間撥打了120。雖然出血多,但已經用布條在傷口靠近心臟一側的位置進行了綁扎,有效止住了血,你放心,我會安排有經驗的醫(yī)生處理好的?!?/p>
李昭隨即對旁邊的護士吩咐道,布條不能綁得太緊,隔段時間要松一松帶子,以免血流不暢,造成組織壞死。
“如果片子拍出來骨折的話,我馬上過來喊你,李醫(yī)生?”護士問。
“當然。”李昭毫不猶豫地回答
等護士走后,李昭告訴我說,在交通肇事現場,除非傷者情況危急,否則,在醫(yī)生來前不得搬動傷者,如需搬動最好使用平板,而且搬動前應用樹枝、木棍等硬物把骨折部位臨時固定好。如果發(fā)生創(chuàng)傷且出血量較多時,應當立即止血、包扎。
近年來,我在工作之余采訪過大理州內12個縣市的近百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這些傳承人家庭中,絕大多數只傳承到第二代,特別是進入上世紀以后,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許多傳承人的后代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把祖輩傳承下來的技藝當作養(yǎng)家糊口的本事,紛紛投入市場經濟大潮,導致許多傳承人家庭出現了后繼無人的斷代現象。
和他們相比,李昭的家庭是幸運的。從李桐到李鴻泰再到李昭……李家走過的是一條傳承百年的從醫(yī)之路,他們三代人的執(zhí)著堅守,使成千上萬的病人恢復了健康。李昭父子的傳承,使許多患者看到了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昭父子走的是一條希望之路。
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李昭對我說,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從喜歡開始,如果不喜歡,那么什么事都不會做得完美。我相信他的話,因為我知道,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因為從小喜歡,李昭在7歲時就跟著爺爺和父親學習骨科知識了。直到今天,他還記得父親第一次給他講解人體骨架的那一幕。
那天,父親一臉嚴肅地把李昭叫到書房里,對著一具按一比一比例制作的人體骨骼模型告訴他,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由骨膜、骨質以及骨髓組成,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一句話,如果沒有骨骼,人是不能夠站立和行走的。
父親告訴他,一個立志要終生從醫(yī),特別是和骨頭打交道的人,心里要有兩本“賬”,一是救死扶傷的“人情賬”,二是“骨頭賬”。“人情賬”就是把解除病人的痛苦放在第一位;“骨頭賬”就是心里裝著人體的骨骼。此后,李昭把父親的話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整天把人體骨骼圖、人體骨骼結構圖、骨骼分解圖放在屋子里,一有空就翻開來看,時間一長,人體骨骼在醫(yī)學臨床上的詳細結構已了然于心。
“我們成年人的人體共有206塊骨骼,其中,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肢骨126塊。人體雖然是一個復雜的結構,但人體的每一個‘零件都沒有多余的。就骨頭來說,每塊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們家祖?zhèn)鞯乃^‘接骨,就是把受到直接、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畸形、異?;顒?、有骨擦音或骨擦感的骨頭,通過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佩戴護具等手段,達到恢復的效果?!崩钫褜ξ艺f。
“是啊,李醫(yī)生,可不可以這樣說,其實我們人類的骨骼就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我們人體的重要臟器,使其盡可能避免來自外力的損傷?!蔽一卮鸬馈?/p>
“是的。”李昭肯定地說:“事實上,骨骼是一個有機生命體,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人體不同的骨骼是通過關節(jié)、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一起來對身體起支撐作用的。也就是說,運動功能的骨骼,會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xié)同,共同來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wěn)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xù)的進行下去……”
“哦,原來是這樣?!蔽矣行└袊@。接著問道:“李醫(yī)生,人們平常所說的‘長骨頭是怎么回事?”
“其實人體的骨骼也是有生命的。它不光從骨頭兩端開始增長,同樣也可以從骨骼內部增長。從年少開始,人體骨骼內部的無機鹽和有機物比例是逐漸開始變化的。兒童時期骨骼軟,有彈性,也正是在長身體的時候,這時骨骼內部的無機鹽時成份比較少,有機生長物成份多,此時人體骨骼的內應力便很小,骨骼便容易生長,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骨骼內部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比例慢慢產生變化,性質也開始改變,人體骨骼內無機物比例開始逐漸變多,有機生長物開始變少,此時人體骨骼內部的內應力變大。骨骼生長便開始放緩甚至停止,這時人體骨骼開始變硬,并且慢慢地失去彈性,骨頭變硬以后,就有脆性,所以人老了就更容易骨折,恢復起來也就很慢了?!崩钫涯托牡叵蛭医榻B。
“李醫(yī)生,你說的這些,我還是第一次知道,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甭犃死钫训脑挘也唤行└锌?。
實踐出真知,醫(yī)術無止境。從12歲至今,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李昭不但默默無聞地傳承祖?zhèn)鞯摹敖庸恰惫莻t(yī)術,還把治療范圍擴大到了脊髓、神經恢復、肌肉修復等領域,熟練地掌握了骨折、脫位、骨髓炎、術后康復、褥瘡、肌肉大面積壞死、皮膚感染導致破潰、股骨頭壞死、肌肉萎縮、術后感染合并肌肉軟組織壞死、肌營養(yǎng)不良、強直性脊柱炎、靜脈曲張破潰、骨結核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手法,極大地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成為大理地區(qū)遠近聞名的一代名醫(yī)。
過去,我國的許多民間祖?zhèn)鳌懊胤健倍佳匾u著“傳男不傳女”的規(guī)矩,李昭家的祖上也不例外,到了李昭這一代,他摒棄偏見,男女都帶,甚至在他的徒弟里,女徒弟還不少。
“李醫(yī)生,我聽說過去你們村子里,有一句說你們家的話,叫‘人抬著進來,自己走出去,是嗎?”我突然想起當地流傳著的這句話,便問李昭。
李昭笑了笑,回答:“老百姓有這個說法,說的是,人們把骨折病人用擔架抬到我們家里來醫(yī)治,等康復了就自己走出去了,哈哈哈……”
“哦,是這樣?!蔽乙哺α?。
李昭告訴我,除了他傳承“李桐骨傷療法”外,他的哥哥李輝也是李家第三代學醫(yī)的從醫(yī)者,兄弟二人潛心鉆研醫(yī)術,摸骨位、辨?zhèn)椤⑴渲扑幘?、包扎、上夾板……以祖?zhèn)髅胤綖榛A,結合西醫(yī)科學,將“李桐骨傷療法”推向了新的發(fā)展高度。
在李昭心里,人生雖有限,但學海無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還參加云南省中醫(yī)學院中醫(yī)本科專業(yè)的系統(tǒng)學習,提高了自己的醫(yī)學理論水平。
近年來,李昭所在的彌渡縣人民醫(yī)院,在繼承祖輩傳承醫(yī)術及秘方的基礎上,以疑難骨病骨傷治療為重點,開設了中醫(yī)骨科治療中心,他所在的科室成為面向省內外骨科病人的特色中醫(yī)骨科醫(yī)療基地,所開展的一般骨折復位、骨髓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風、骨結核、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癱瘓,肌肉大面積創(chuàng)傷(缺損)、褥瘡等治療項目受到患者信任,治愈的疑難病癥也達到了上萬例。
傳承祖業(yè)
以望、聞、問、切、診和摸骨復位等手法進行治療的“李桐骨傷療法”傳承至今已近百年,通過不斷實踐和總結,積累了一套豐富的診療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和治療風格。
“李桐骨傷療法”采用祖?zhèn)骷妓囂攸c,以祖?zhèn)鲉畏?、秘方為主,配制各味中草藥混合制成藥丸、粉粒、酒劑進行治療。配制的骨傷敷劑和藥丸,分內服外用兩種。其特點是治療周期短,恢復快。自制的麻醉分為三種:一是口服麻醉片,配制17味中草藥;二是局部麻汁,三是“點味麻醉劑”,配置18味中草藥。功效神奇,無副作用,可減輕患者治療時的痛苦。
據李昭介紹,他的祖父李桐生前采用百年家傳秘方和傳統(tǒng)民族醫(yī)藥,結合西醫(yī),通過自采、自制、自泡、自檢方法,不僅制成了內外用藥酒、內服藥丸、中草藥膏劑等骨科一系列藥物,還采用手法整復、中藥分期分型運用、動靜態(tài)結合等治療方法,開展了一般骨折復位、骨髓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風、骨結核、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癱瘓、肌肉大面積創(chuàng)傷(缺損)、褥瘡等疾病的治療,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從醫(yī)的30年間,李桐能夠熟練運用彝族醫(yī)藥,治療癱瘓、褥瘡、嚴重創(chuàng)傷、肌肉壞死等疑難雜癥,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彝族醫(yī)藥治療體系,有效填補了當地西醫(yī)治療的空白。
面對那些痛苦呻吟、被人一碰就慘叫的骨傷病人,李桐不用麻藥,不用開刀,不用X線照片,采用一套看似簡單的手拉、推、按、提、壓等手法復位后,傷員用小夾板固定后,竟然神奇般安靜,不覺劇痛。之后再用中藥調理,骨折快速愈合。一旦復位成功,傷者前后判若兩人。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多年來,李昭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摸骨復位能夠做到準確無誤,藥到病除。同時,他還整理、總結出了一批跌打損傷、關節(jié)疼痛、骨折等效果顯著的民間藥方。他以疑難骨病骨傷研究為基礎,以治療為核心,以特色??茖2橹攸c并以彌渡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科診療為中心的一整套方法,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肯定。
2004年5月的一天,時任國家衛(wèi)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yī)管理局局長佘靖到彌渡縣人民醫(yī)院調研,親臨李昭所在的中醫(yī)骨科視察。2005年9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司長孫塑倫、省衛(wèi)生廳副廳長杜克琳,到李昭主持的中醫(yī)骨科檢查工作,對中醫(yī)骨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熟悉李昭的人都知道,他還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為了實現祖父李桐、父親李鴻泰把祖?zhèn)麽t(yī)術發(fā)揚光大的心愿,他不僅從傳統(tǒng)醫(yī)學著作中驗證,還與父親李鴻泰及國內專家學者商討,把祖?zhèn)髅胤脚c西醫(yī)科學結合起來,在骨髓炎、骨結核、癱瘓病等特殊病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為了保護和傳承好“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2011年,李昭創(chuàng)辦了大理州彌渡縣彝族民間骨傷科研究所。以中醫(yī)骨科為基礎,骨傷科研究所為核心的年產10萬瓶(袋)的李桐內服、外用藥酒、藥丸系列骨科藥生產線投產,給患者帶來了福音。他言傳身教,在“彌渡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科”帶徒弟30人。在下關鎮(zhèn)的小關邑村,以祖父命名的“大理李桐骨傷??漆t(yī)院”帶徒弟45人,洱源縣醫(yī)院中醫(yī)骨科帶徒弟10人;在祥云縣中醫(yī)骨科診所帶徒弟20人,以父親李鴻泰命名的“李鴻泰中醫(yī)骨科”帶徒弟24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兒李玉姣也成為“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的第四代傳承人。
據同事介紹,李昭從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近年來他先后參加了云南省、大理州有關部門舉辦的中醫(yī)骨科專業(yè)進修。2006年,他參加了第9期全國名老中醫(yī)專業(yè)臨床經驗高級講學學習班。書架上的《現代中醫(yī)骨科》《坎貝爾骨科手術學》《實用骨科學》《骨與關節(jié)疾病診斷學》《骨科學》《骨科臨床檢查法》,早已被他翻舊。
長期的刻苦鉆研,讓李昭在骨科領域不斷推陳出新。他把祖?zhèn)麽t(yī)術與西醫(yī)骨科精華相結合,實施中西醫(yī)同步療法,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先后發(fā)表骨科、骨傷科論文7篇。與此同時,他還潛心研究,先后在《大家健康》《世界最新醫(yī)學》《中國保健營養(yǎng)》《白族醫(yī)藥名家經驗集萃》等雜志上發(fā)表了8篇學術論文。
功夫不負有心人,苦盡甜來終有時。李昭幾十年如一日的傳承和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2005年5月,他獲得彌渡縣“從事中醫(yī)、中藥突出貢獻獎”,2005年9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授予他“云南名醫(yī)世家”稱號。2013年6月被認定為彌渡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8月,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醫(yī)藥類”商標注冊專用權;2015年3月,他獲得彌渡縣2013-2014年度的“科學技術進步獎;2016年5月,他發(fā)明的“褥瘡粉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明專利;2016年6月,他被認定為大理州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他發(fā)明的“骨髓炎粉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明專利。2017年6月“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9年11月,李昭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為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代表性傳承人,成為大理州134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李昭采用手法整復,中藥分期分型運用,動靜態(tài)結合治療,選擇最佳手術時機等治療方法,對創(chuàng)傷整體兼顧,既減少了損傷,又降低了致殘率,形成了被當地人稱之為患者“抬進來,走出去”的專科特色,也讓彌渡縣人民醫(yī)院聲名遠播。
采訪期間,李昭的同事給我講了兩個病例。一個叫姚金華的患者,是昭通人,在保山打工,不幸砸傷,由于傷勢嚴重,又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造成肌肉大面積缺損,白骨裸露,讓人望而生畏。后來,他慕名找到李昭,李昭用祖?zhèn)髅胤浇o他包扎后,又用自己研制的西藥配方給予醫(yī)治。經一個多月的調理治療,完全康復。
另一個叫畢云光的患者,祥云人,在一次翻車事故中腳開放性骨折,在祥云某醫(yī)院住院近一個月仍沒好轉,傷口大面積瘡傷感染,只得轉到州里的醫(yī)院。醫(yī)院進行認真的診斷后,建議截肢,畢云光考慮好久,下不了決心。后來在別人的介紹下,找到李昭,開始李昭也沒有什么把握,認為風險太大,很是為難。當他了解病人的家庭情況后,決定收下這個病人。有一段日子,李昭在工作之余,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這個病人身上。他分析病情,制訂治療計劃,精心實施,終于把畢云光的腳保住了。
作為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傳承人,李昭還經常到各地開展免費的義診活動,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他根據當地骨傷、脊髓、神經恢復、肌肉修復等患者的需求,到昭通市鎮(zhèn)雄縣開展了為期2天的兩次免費義診活動,受到了患者的歡迎。
李昭一家,三代行醫(yī),不僅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而且樂于公益事業(yè)。多年來,僅李昭資助過的學校就有好幾所,資助金額也達到20多萬元。家鄉(xiāng)修路、建公園……他總是義不容辭。
“李醫(yī)生,近30年來,你記不記得,你手上醫(yī)好了多少病人?”在采訪即將結束時,我突然向李昭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個嘛,不好說?!崩钫研Σ[瞇地回答。
“是不是太多了,記不清了?”
“是的?!?/p>
旁邊的同事告訴我,李昭這幾十年救治過多少病人,真的連他自己都說不清了。因為慕名前來求治的患者,不僅來自全國許多省市,還有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夕陽西下,我結束了緊張的采訪,起身向李昭告辭,準備驅車返家。在診室過道外的“科室簡介”欄里,我無意中看到一同陳列著的李桐、李鴻泰和李昭的三張照片。我想,這樣的排列或許在全國的醫(yī)院里都獨一無二了吧。不過,這也恰好說明當地醫(yī)院對傳統(tǒng)中醫(yī)的重視和對李昭一家三代傳承成就的認可,難道不是嗎?這看似普通的3張照片,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彌渡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的歷史,還有“李桐骨科”近百年來所走過的傳承歲月。
我在心里祝愿李昭、還有那些像他一樣為了傳承民族民間中醫(yī)而默默奉獻的人,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向著心的方向……
編輯手記: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它在薪火傳承中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大理歷史文化悠久,底蘊深厚,在數千年的文明演進中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彌渡縣的“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就是其中的代表。中醫(yī)治療骨傷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中醫(yī)把人體凡因外力作用下而引起得筋骨傷損、瘀血腫痛、氣血不和、經絡不通以至臟器受損等,統(tǒng)稱為跌打損傷。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目前不少醫(yī)院甚至連中醫(yī)院已基本放棄了這一傳統(tǒng)骨傷療法,傳統(tǒng)骨傷療法正遭遇尷尬境地,舉步維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也參差不齊,溫涼不等。一種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世世代代有心人的努力,在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醫(yī)藥”項目“李桐傳統(tǒng)骨傷療法”傳承人李昭看來,重塑骨傷治療法寶,意義重大,而且刻不容緩。李昭從事骨傷科、筋傷科臨床工作近30年,他秉承祖業(yè),潛心醫(yī)道,在當地享有盛譽,并且?guī)资耆缫蝗眨诮弑M全力“弘醫(yī)傳術,守護健康”的道路上不辭辛苦,執(zhí)著追求,用自己的仁心、仁術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