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相關表述探微

        2020-11-30 08:28:14董奇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0年11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上海

        董奇

        [摘? 要]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的研究中,關于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名稱,有“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等不同提法?!爸袊伯a黨發(fā)起組”是其中一種比較普遍的提法。本文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相關提出過程,認為“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提法在黨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價值。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

        [中圖分類號]? D23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0)11-0009-06

        1920年6月,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tǒng)、陳公培等5人在上海開會建立革命組織,初名“社會共產黨”。8月,陳獨秀就名稱問題征求李大釗的意見,確定叫共產黨。[1]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一般稱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或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又被稱為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不過“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這個名稱也并不是開始就有的,而是有一個提出、接受、普及的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還衍生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上海發(fā)起組”“中共發(fā)起組”“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等不同說法。本文為了行文方便、避免歧義,均視為同義,并簡稱“發(fā)起組”。全文以“發(fā)起組”作為主語,個別情況也會以“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作為主語。

        一、“發(fā)起組”相關提法的歷史脈絡

        (一)上世紀50年代,“發(fā)起組”的提法開始出現。1954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新青年》雜志時,在其“說明”中有這么一段話:“《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的機關刊物。”[2]這是相關資料中“發(fā)起組”提法的最早出現。1958年,文琪發(fā)表在《歷史教學》的《從“五四”到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初期的黨和革命主要報刊簡介》一文這樣表述:“馬克思主義者,就不能不和無政府主義思想進行斗爭,這種斗爭在《新青年》和《共產黨》月刊上都有若干反映,如《新青年》八卷一號(這時已改組成上海發(fā)起組的機關刊物)發(fā)表的《談政治》一文,便闡述了反對無政府主義的態(tài)度。”[3]可以看出,作者在行文中已較為自然地使用“發(fā)起組”一詞了。1958年7月1日,李達在《七一回憶》一文中說:“1920年8月,陳獨秀等七人在上海發(fā)起了中國共產黨,這個黨的發(fā)起組,邀約北京的李大釗同志、武漢的董必武同志、長沙的毛澤東同志、濟南的王盡美同志等分別在各地成立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4]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成員李達在回憶中,也自然接受“發(fā)起組”的提法。

        (二)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發(fā)起組”的提法逐漸普及。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史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大批研究論文出現,“發(fā)起組”的提法逐漸得到普及。與“發(fā)起組”這一提法同時存在的還有“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不同的研究者在表述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時,往往將“發(fā)起組”與“共產主義小組”并用。1979年,劉昌玉、任武雄、常美英、莊有為在《關于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的活動》一文中直接提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是我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上海發(fā)起組在籌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作出過重要的貢獻,發(fā)揮了創(chuàng)建黨的核心組織的作用”。[5]1980年,周子信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的歷史史實》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發(fā)起組織就這樣首先在上海建立了,這就是后來人們通常講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或叫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薄吧虾|h的早期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發(fā)起組,它雖然不是全國性的黨,但肩負著發(fā)起、籌備和組織全國性的黨的重任,是建黨活動的中心,在籌備建黨的活動中發(fā)揮著主要的作用,實際上起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備組的作用?!盵6]1982年,夏林根、丁寧在《建國以來上海史研究述評》一文中提出:“一九二〇年八月,由陳獨秀、李漢俊、李達、俞秀松、陳望道、沈玄廬、沈(施)存統(tǒng)等人,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這是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個黨的早期組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7]1983年,司虎春、劉誠在《<共產黨>月刊在建黨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根據列寧的建黨經驗,黨的上海發(fā)起組(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于一九二〇年九月,首先將《新青年》改為自己的公開的機關刊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盵8]

        (三)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來,“發(fā)起組”的提法被廣泛使用。在“發(fā)起組”這一提法被廣泛使用的階段,“早期組織”的提法逐漸取代“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共產主義小組”不是一個“歷史名稱”。[9]“共產主義小組”名稱沿用后,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10]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很多研究者對“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提出疑義,認為應該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相對于黨的正式成立而言,“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前叫早期組織”[11],“早期組織”的提法逐漸被認可和接受,“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逐漸被取代。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過渡階段,“發(fā)起組”提法的使用依然比較廣泛。如,1996年楊奎松在《中共黨史研究》發(fā)表的《從共產國際檔案看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建立史實》、華強在《空軍政治學院學報》發(fā)表的《對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歷史地位的再認識》等文章,金立人分別于1997年和1998年在《黨的文獻》上發(fā)表的《中共上海發(fā)起組成立前后若干史實考(上)》《中共上海發(fā)起組成立前后若干史實考(下)》等文章,標題更是直接采用了“上海發(fā)起組”這一提法。

        與時同時,一大批研究專著出現,對“發(fā)起組”進行表述和評價。如,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表述為:“上海小組作為黨的發(fā)起組和聯絡中心,在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2]李新、陳鐵健主編的《偉大的開端》表述為:“一九二〇年六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開始籌建,七、八月間正式成立?!盵13]劉吉主編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年(1921—1991)》表述為:“上海、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推動了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特別是上海發(fā)起組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給予各地以指導幫助?!盵14]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921—1991)》表述為:“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盵15]1999年,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上海史(1920—1949)》表述為:“從1920年6月建立起來的共產黨,不是上海地方性的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簡稱中共發(fā)起組)。一開始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上有中國勞動群眾的地方,誠然,作為政黨,在許多方面尚要完備?!盵16]盡管,在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成立的具體時間上闡述并不一致,但“發(fā)起組”這一提法被非常明確地提了出來。

        (四)21世紀以來,“發(fā)起組”的提法逐漸被強化。進入21世紀,此階段出版的專著雖然也使用“早期組織”的提法,但“發(fā)起組”“早期組織”兩種提法逐漸并行使用?!鞍l(fā)起組”的提法影響了中央有關部門的權威著作,地位逐漸被強化。如,2002年、2011年出版的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一版和第二版均表述為:“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通過寫信聯系、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實際上起著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作用?!盵17]201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與上海》表述為:“為了讓全國各地盡早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通過寫信聯絡、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建立同樣性質的組織,實際上起著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作用,因此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又被稱為‘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盵18]2016年,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述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正式出版,相關表述為:“在上海成立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fā)起組織,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盵19]

        二、黨史研究學者關于“發(fā)起組”的相關提法

        (一)邵維正的觀點。1980年,邵維正在《中國社會科學》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日期和出席人數的考證》一文。文章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過程進行了深入考察,在黨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沒有使用“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而是比較籠統(tǒng)地采用了“組織”的提法,對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采用“上海發(fā)起組”“黨的上海發(fā)起組織”的稱呼。如,“上海發(fā)起組通知各地區(qū)派兩名代表出席‘一大”,“長沙黨組織根據上海發(fā)起組的通知”,“1921年6月,黨的上海發(fā)起組織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組織派兩名代表來上海,參加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0]可以看出,在表述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時,很明確使用“發(fā)起組”的提法。

        (二)張靜如的觀點。1980年,黨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靜如的《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形成之史的考察》一文,在描述李達時提到“發(fā)起組”:“早年留學日本的李達在一九一九年六月和七月的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發(fā)表的《什么叫社會主義?》等文章,反映了他對社會主義學說研究的開端。后來,他在負責黨的上海發(fā)起組工作和編輯《共產黨》月刊時,曾發(fā)表過很多文章,批判反動思潮,宣傳馬克思主義?!盵21]張靜如在2007年的《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是歷史必然》一文中,將“共產主義組織”與“發(fā)起組”并用:“在中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是由陳獨秀于1920年8月1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的。是年12月陳去廣州后,由李漢俊和李達先后代理過書記的職務。組織建立后,通過寫信聯系、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這類組織的建立,實際上起著共產黨發(fā)起組的作用?!盵22]

        (三)肖甡的觀點。1984年,肖甡在《關于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問題的商榷》一文中,提到:“毛澤東在滬期間,正值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處代表魏金斯基來上海幫助陳獨秀等建黨,到八月正式成立了上海共產黨發(fā)起組?!薄斑@六個小組應包括上海發(fā)起組在內?!盵23]在筆者看來,“共產主義小組”與“發(fā)起組”共用,“上海發(fā)起組”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即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同義語。2010年,肖甡在《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核心領導作用》一文中,將“上海發(fā)起組”作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同義語使用,但全文以“上海發(fā)起組”為主語。如,“中共上海發(fā)起組作為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組織”,“上海發(fā)起組同各地早期黨組織始終保持組織上的密切聯系”。[24]

        (四)任武雄的觀點。1979年,任武雄在《關于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的活動》一文中,直接提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是我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薄吧虾5闹泄舶l(fā)起組,不是地方性的組織,而是中央核心或中樞。”2002年,他在《中共創(chuàng)建史上若干問題的探索》一文中,繼續(xù)使用“中共發(fā)起組”的提法:“上海的中共發(fā)起組,不是地方性的組織,而是中央核心或中樞。中共發(fā)起組領導與推動了各地黨的早期組織的建立?!盵25]

        (五)金立人的觀點。金立人不認同“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他在《中共上海發(fā)起組成立前后若干史實考(上)》《中共上海發(fā)起組成立前后若干史實考(下)》兩篇文章中,通篇都采用了“上海發(fā)起組”的提法。他還著重強調:“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建立時,是明確建立工人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不是共產主義小組?!盵26]

        (六)楊奎松的觀點。1987年,楊奎松在《社會主義從改良到革命——十月革命對中國社會思想的影響》一文中,使用“發(fā)起組”一詞:“同年8月,在威金斯基幫助下,中國產生了第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組織——上海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盵27]1996年,他在《從共產國際檔案看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建立史實》一文中,以“上海發(fā)起組”為主語行文。文中有這樣的表述:“最初作為社會主義者同盟主要工作機關而產生的上?!锩?,開始向作為中共發(fā)起組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轉變,在時間上有著明顯的界限?!盵28]在筆者看來,“上海發(fā)起組”雖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同義語,但“上海發(fā)起組”更能準確表達含義。

        三、“發(fā)起組”提法的意義與價值

        在“發(fā)起組”“共產主義小組”“早期組織”三組概念中,“共產主義小組”與“早期組織”在時間上是順承的關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早期組織”已逐漸取代“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而“發(fā)起組”與“早期組織”概念是并列的關系,是獨立的概念。這種獨立性,與不同的作者在使用時想表達的重點有關。所以,幾組提法普遍存在一篇文章里混合使用的情況,使用比較隨意。

        (一)“發(fā)起組”與“早期組織”兩組概念的比較。從詞源上來說,“發(fā)起組”與“早期組織”屬于不同的概念范疇。“發(fā)起”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詞語,有“倡議做某件事情”“提出”等含義;“組”即“組織”?!鞍l(fā)起組”即“倡議做某件事情的組織”?!鞍l(fā)起”強調一個動作,是對醞釀、籌備過程的描述,“發(fā)起組”是描述在黨的一大召開前為會議進行準備工作的一個組織,類似會議籌備組的概念。“發(fā)起組”的概念強調為籌建全國性的政黨的工作,側重在準備活動。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是1920年6月陳獨秀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在上海成立的,這一組織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建立全國性的政黨。而在“早期組織”中,“早期”是“組織”的限定性定語?!霸缙凇弊鞫ㄕZ使用,是相對于“后期”而言的?!霸缙凇币灿小芭R時的、非正式”的含義?!霸缙诮M織”主要是在時間上與黨的一大召開后的正式組織進行區(qū)分。黨的一大召開后的全國性政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共產黨”,為避免混淆,召開前的組織必須另外冠名。因為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當時的名稱是“共產黨”,而“共產黨”這一上海早期組織名稱是在1920年8月陳獨秀給李大釗寫信后確定的,正式確立時間是8月,因此“早期組織”又有8月成立之說。

        從語境上的使用情況來說,一般存在并用、單用兩種情況。并用的情況比較普遍。一種并用是把“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作為“上海早期組織”或“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同義語來使用。一篇文章中,存在無意識并用“發(fā)起組”“早期組織”兩種稱呼。兩種提法在不同語境下可以相互轉換。也有作者有意識地區(qū)分使用兩種提法,使用“發(fā)起組”特指上海早期組織,使用“早期組織”泛指所有早期組織。另一種并用是,作者不認可各地組織平等的說法,想突出上海早期組織的獨特性,以區(qū)別于其他的地方早期組織。在表述上海早期組織時用“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在表述其他地方早期組織時用“早期組織”。在“早期組織”的提法未普及前,使用“共產主義小組”的提法。單用的情況比較少,主要是全文只有一種提法。單用“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的情況比較多,單用“發(fā)起組”的情況比較少。

        (二)“發(fā)起組”的提法具有特殊性。盡管與“早期組織”在不同語境下可以相互替代與轉換,“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提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首先,“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突出了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的地位。上海之所以被稱為黨的誕生地,是因為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而這正是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發(fā)起、籌備的結果。所以,在這個語境中使用“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提法更為合適。其次,“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突出了上海早期組織的特殊性。“共產主義小組”“早期組織”有很多個,上海早期組織只是其中之一。而在“發(fā)起組”的提法中,“發(fā)起組”只有一個,就是上海早期組織。原因在于,上海早期組織與其他地方的早期組織的功能職能并不相同。上海早期組織兼有地方與中央的兩重性,地方性就是與其他地方的早期組織一樣,上海早期組織是上海地區(qū)的黨組織,負責本區(qū)域的具體工作;中央性就是,上海早期組織還具有全國共產黨組織的職能,負責為發(fā)起、籌建全國性的政黨而準備,“上海小組被認為是中國共產主義組織中央局”[29]。上海早期組織,即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發(fā)起組”極大地強調了上海早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上海早期組織的特殊性。

        (三)“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是后人基于其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而得出的稱呼。“共產主義小組”“早期組織”“發(fā)起組”都不是當時各地早期組織的統(tǒng)一名稱。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上海早期組織叫“共產黨”;北京、山東早期組織叫“共產黨小組”;湖北、廣東早期組織叫“共產黨支部”。從當時名稱上來,只有上海早期組織直接稱“共產黨”,這是唯一的,其名稱截然不同于其他各地早期組織。如果對包括上海在內的各地早期組織均以“共產主義小組”“早期組織”來稱呼,就極大地削弱了上海早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據包惠僧回憶:“中國共產黨是于一九二〇年夏秋之交在上海成立的。緊接著黨的成立,因為有特殊的人和事的關系先后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連上海全國共成立了六個支部。上海沒有支部之稱,各地黨支部的成立都是由上海黨發(fā)動組織起來的,各黨員的物色工作的分配,黨綱的擬定,工作方針的決定都由上海黨負責,事實上它就形成了中央的作用?!盵30]李達也回憶,“上海的組織事實上成為一個總部,而各地的組織是支部了”[31]。

        1920年6月,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組織上建黨活動的開始。[32]從組織的性質及在建黨歷程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上來看,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確實起到了臨時中央的作用。發(fā)起組的各項工作,幾乎都是面向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起著指導、示范和推動作用,事實上從事了核心領導的角色,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堅實基礎。[33]所以,“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提法是合理、準確的,在黨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申府.建黨初期的一些情況[G]//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0—221.

        [2][16]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上海史(1920—194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76.34.

        [3]文琪.從“五四”到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初期的黨和革命主要報刊簡介[J].歷史教學,1958(5):39—45.

        [4]譚玉軒,董良羽.關于武漢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的創(chuàng)建情況[J].求索,1981(4):151—153.

        [5]劉昌玉,任武雄、常美英,莊有為.關于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的活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1):1—8.

        [6]周子信.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的歷史史實[J].江淮論壇,1980(5):57—64.

        [7]夏林根,丁寧.建國以來上海史研究述評[J].學術月刊,1982(5):77—81.

        [8]司虎春,劉誠.《共產黨》月刊在建黨中的作用[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2):125—128.

        [9]柳建輝,鄭雅茹.應恢復使用“一大”前中共各地早期組織的原始名稱[J].黨史研究與教學,1989(03):47—49.

        [10]楊斌,陳明顯.“共產主義小組”名稱的由來及其問題[J].黨史博采,1996(2):16—17.

        [11]邵維正.中共早期組織在建黨進程中的歷史地位[J].北京黨史,2010(5):6—9.

        [1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17.

        [13]李新,陳鐵健,編.偉大的開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26.

        [14]劉吉,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1921—1991)[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8.

        [15]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921—1991)[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9.

        [17]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M].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2:75.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M].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59.

        [18]齊衛(wèi)平,等.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與上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8.

        [19]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27.

        [20]邵維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日期和出席人數的考證[J].中國社會科學,1980(1):119—134.

        [21]張靜如.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形成之史的考察[J].教學與研究,1980(6):23—30.

        [22]張靜如.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是歷史必然[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7(3):88—89.

        [23]胡慶云,肖甡.關于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問題的商榷[J].近代史研究,1984(2):306—311.

        [24][33]肖甡.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核心領導作用[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0(8):8—11.

        [25]任武雄.中共創(chuàng)建史上若干問題的探索[J].上海革命史資料與研究,2002(2):345.

        [26]金立人.中共上海發(fā)起組成立前后若干史實考:上[J].黨的文獻,1997(6):78—83.

        [27]楊奎松.社會主義從改良到革命——十月革命對中國社會思想的影響[J].學術界,1987(5):21—29.

        [28]楊奎松.從共產國際檔案看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建立史實[J].中共黨史研究,1996(3):80—86.

        [29]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一卷[G].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杜,1997:86.

        [30]包惠僧.包惠僧的一封信[G]//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34.

        [31]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黨史研究資料:第二集[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

        [32]李三星.再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J].黨的文獻,2002(1):58—63.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

        責任編輯:劉? 捷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我去上海參加“四大”啦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 一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欧美破处在线观看| 极品夫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白色白色白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一二三四五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国产成人精品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健 |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国产 | 被欺辱的高贵人妻被中出 |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大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亚洲天堂99| 区三区久久精品水蜜桃av|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乱了伦| 中文字幕第一页人妻丝袜|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国产喷白浆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