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寶聯(lián)
(建筑材料工業(yè)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 100024)
工作關系,經常與設計院的結構設計師打交道。設計是工程的龍頭,設計師無疑是工程的靈魂人物。設計師依據(jù)國家和行業(yè)或是地方規(guī)范進行相關的結構計算和設計,其對工程的理解以及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工程能否順利開展,設計師在設計文件的設計說明中,經常會寫明結構材料等的相關要求,但往往由于結構設計師本身對規(guī)范的掌握和理解差異,對材料知識的掌握不足,特別是如果引用的規(guī)范出現(xiàn)問題,將給項目的實施帶來很大困擾。
關于圖紙要求與規(guī)范的優(yōu)先順序,施工合同文件解釋順序:除專用條款另有約定外,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優(yōu)先解釋順序如下:(1)本合同協(xié)議書,(2)中標通知書,(3)投標書及其附件,(4)本合同專用條款,(5)本合同通用條款,(6)標準、規(guī)范及有關技術文件,(7)圖紙,(8)工程量清單,(9)工程報價單或預算書。但是如出現(xiàn)認識不統(tǒng)一,即便圖紙要求有誤,施工方也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圖中的要求,如發(fā)現(xiàn)錯誤應通知設計方明確,待設計方明確并簽字后,此時的設計方文件大于規(guī)范,即再有責任由設計方負責。如果沒有通知設計方,而善改,一切后果自己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還施工,此時的責任由設計、監(jiān)理、施工等方共同負責,只是責任大小不一樣。
術業(yè)有專攻,設計師的強項是結構設計,承載力、剛度、穩(wěn)定性等,這通過配筋可以解決,但結構不只是承載的問題,特別是混凝土結構,對裂縫也非常敏感,涉及對材料的要求往往設計師就很難把握了,往往從相關規(guī)范或以前的設計圖一抄了之,有了問題,再進行更改,走設計變更程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對于專項工程,制定切合實際的專項技術要求,對細節(jié)進行把控,以便于工程的開展、實現(xiàn)設計和規(guī)范的要求,再經過專家論證來實施,更有利于項目的進行。
我經常與做設計的朋友一起聊天,與他們講,既然材料不是你們的強項,就沒必要寫在設計文件里,因為你們往往理解出現(xiàn)偏差,給工程造成很多困擾,文件里只寫要求就可以了,比如強度等級、抗凍等級、耐久性相關指標等,至于如何達到指標要求,設計不要過多去要求,要求過多不僅會對后續(xù)的工程開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造成障礙。
一般而言,對材料了解不足,是大多數(shù)結構設計師的短板。
比如對于 C50 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設計規(guī)范里,明確要求膠凝材料用量不超過 450kg,這一條是從我國引入德國高鐵建設技術時候,連同德國規(guī)范一并引入的,主要是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收縮性能,而我國以前規(guī)范要求的是 C50 混凝土膠材用量不超過 500kg。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是工作性,不超過 450kg 的前提是骨料的粒型好、級配好、空隙率要低,國外骨料是整形的,而我國骨料的生產工藝基本都是顎破+錘破,粒型不佳、級配不良,450kg 粉料量在實驗室可以做出,但在現(xiàn)場很難施工,我們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候,膠材用量一般控制在 480kg,對控制收縮和保障工作性能都起到了兼顧作用,現(xiàn)在一些最新出臺的規(guī)范也都是要求在480kg 了。
在橋面濕接頭,也就是預制箱梁或預制 T 梁架設到蓋梁以上后,要進行連接,重新澆筑混凝土,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圖 1)。
圖 1 后澆的濕接頭
既然混凝土硬化過程也是個收縮過程,為了保障新老混凝土的粘結,對于后澆帶混凝土往往會要求使用微膨脹,這在很多設計文件上都有明確要求。
用的最多的膨脹劑就是 UEA,主要組分硫鋁酸鹽熟料、明礬石、石膏等材料磨細而成,下面的方程式是膨脹劑的膨脹機理:
也就是說膨脹劑要膨脹,需要大量的水參與反應。
Power TC 通過測定和計算得到(1960 年,高效減水劑問世前):水泥完全水化的水灰比 0.227;使水泥完全水化而無毛細孔時的水灰比 0.379(水化的結合水+凝膠孔中水);使水泥完全水化并具有最低毛細孔孔隙率的水灰比為 0.437;使混凝土具有可施工的流動性(無外加劑),水灰比為 0.5。
混凝土變形(膨脹和收縮)與限制是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膨脹要通過鋼筋和鄰位約束才能在結構中建立預壓應力。使用膨脹劑時需要注意膨脹劑的使用條件。由于膨脹劑的水化特性,并不是任何場合都適于使用膨脹劑。濕接頭的混凝土為 C50,水膠比在 0.30~0.32,結構密實,內部缺乏使膠凝材料充分水化的水分,本身水化水分就不夠用,如果膨脹劑膨脹過早,特別是需水量大的硫鋁酸鹽型膨脹劑,其內部水化程度更低,膨脹劑補償收縮的作用不能發(fā)揮,混凝土強度降低兩個等級。圖 2 為 C50 混凝土摻和不摻膨脹劑的破型對比照片。
另外,對橋面板類的薄板結構,缺乏必要的約束條件,也不適合膨脹劑使用。
圖 2 C50 配比混凝土破型照片
施工經驗的欠缺,也往往造成結構設計本身的先天不足。同樣的配筋,粗而疏有利于混凝土的澆筑施工但不利于抗裂,細而密有利于結構的抗裂但有時不利于施工。
如圖 3 所示。
圖 3 不合理的配筋
圖 3 左圖可見鋼筋布置比較密,對混凝土的澆筑造成困難,如果再加上鋼筋連接、焊接不規(guī)范,圖 3 右圖,只能灌砂漿了,但從設計角度肯定會按密實的鋼筋混凝土來進行計算,但實際上很可能會形成蜂窩狗洞,留下質量隱患。
對于結構設計師,多了解一些必要的材料知識、多了解施工是很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另外,設計圖上盡量要求主要的指標,不建議過細,因為相應的規(guī)范也都有技術要求,如果引用不當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