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柏林 鄒瑾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0年,農歷新年第一天,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作出全面部署,向疫情全面宣戰(zhàn)。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紓國難,憑借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舉措,全身心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仡檻?zhàn)“疫”,從守衛(wèi)武漢人民、守衛(wèi)湖北人民,到守衛(wèi)與病毒抗爭的每一位骨肉同胞。眾志成城的中國戰(zhàn)“疫”能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取得世人矚目的疫情防控重大勝利,這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的體現,同時我們也能真切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悠久燦爛文化的強大力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fā)向上、蓬勃發(fā)展的動力。幾千年來,這種精神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國人的血脈,深深地影響著、激勵著古往今來的中華兒女不斷奮發(fā)圖強。近代以來,多少志士仁人為了抵御外辱、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表現出強烈的擔當精神。革命年代,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更是自覺地擔負起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重擔,開創(chuàng)了民族復興的偉業(yè)。這是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與中華民族延續(xù)千年擔當精神的融匯。和平時期,為國家的穩(wěn)定、為人民群眾的幸福計,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汶川地震搶險……一次次危難挑戰(zhàn)中,這種源于中華文化影響下的不屈服、勇擔當的精神特質熠熠生輝。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020年,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得到全面展現。有共產黨員醫(yī)務工作者戰(zhàn)斗在第一線,也有共產黨員頂著嚴寒守在交通要道、社區(qū),有共產黨員走家串戶、排查疫情……一句“是黨員的別躲在后面,關鍵時刻跟我上”,成為共產黨員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的真實寫照。
疫情面前,無關身份,不分職業(yè),更無關年齡。只要國家有需要,就有人挺身而出。我們感動于疫情中勇敢逆行的最美醫(yī)務工作者,也為沒有召喚就自發(fā)自覺投入疫情斗爭的志愿者點贊;我們關注著毅然放棄春節(jié)假期,投入口罩、防化服等抗疫物資生產的勞動者,更欽佩于讓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以驚人速度拔地而起的建造者……這場戰(zhàn)“疫”中,還有一句話,令無數人淚目:“我們長大了,以前是被人保護,現在該我們保護別人了?!蔽覀兛吹?,支援湖北的醫(yī)務人員和志愿者中,90后和00后成為當然的主力軍,沖鋒在最前沿;我們欣慰著,中國的青年從來就不曾讓人失望。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在深厚的文化積淀里,擔當,早已為他們的青春注入奮進的血脈和基因。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始終貫穿著一種集體思維。中華先民早早就認識到,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個體必須結成團隊,才能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這種獨特的生存意識逐漸升華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觀念,形成“同舟共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價值觀。在集體觀念背景下,以維護國家統一、為民族和國家獻身為無上光榮,以危害民族和國家、謀求一己之私利為最大恥辱的觀念,逐漸內化為中華兒女高度自覺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這種集體觀念始終是動員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是維護民族、國家利益的巨大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2020年,戰(zhàn)“疫”展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力量再次彰顯。一聲“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醫(yī)護人員匯聚武漢。面對疫情發(fā)生以來,湖北多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持續(xù)高位,醫(yī)療資源缺乏,救援物資告急的嚴峻形勢,黨中央緊急部署,以“一省包一市”“兩省包一市”的方式,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患者的救治工作,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當有一種支援叫“搬家式山東援助”,當有一種支援叫“散裝江蘇硬核式”……此時此刻,隱匿于中國人淚水之后的,不再只有悲痛,更多的是由團結帶來的希望、信心和力量。
青山一道,共擔風雨。2020年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黃岡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8例,累計達到122例。就在這天晚上11時,黃岡市迎來了第一支醫(yī)療援軍——137名醫(yī)護人員組成的湖南首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一場黃岡疫情阻擊戰(zhàn),上至65歲的退休醫(yī)生,下至20歲的女護士,474名來自湖南的白衣戰(zhàn)士,以背水一戰(zhàn)的姿態(tài),奔赴大別山下,不計安危、無懼生死!“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沒有人能忘記,2月16日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鏡頭前的那一次哽咽;沒有人能忘記,10余萬黃岡群眾送別湖南醫(yī)療隊的那一段深情。瀟湘遺愛在黃岡,這是中華文化集體主義觀念深刻于中華民族血脈里的同舟共濟的骨肉情感與眾志成城的精神氣概!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碑斝鹿谝咔樵谌澜缢僚暗臅r刻,來自中國的醫(yī)療專家團隊走出國門,醫(yī)療物資被輸送到世界各地,中國防疫經驗與各國人民共享,中華民族用在全球抗疫中的擔當與貢獻,生動詮釋了在中華文化集體觀念塑造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思考與使命自覺。
在中華文化蘊含的集體思維下,為實現整體與個體、個人與國家民族的和諧發(fā)展,個體服從整體、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下逐步成為中華民族的思維認知與行為習慣,并最終形成“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紀律規(guī)矩意識。世上從沒有無條件的絕對自由,講規(guī)矩講紀律不是扼殺個性,不是對個體自由權利的剝奪,而是一種高度自律的外化,是對集體利益的一種高度認同和尊重。孟子說“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韓非子講“欲成方圓而隨其規(guī)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計會規(guī)矩也”,都是在強調紀律規(guī)矩的重要作用。“誠取天地正氣問人間暖涼,法引規(guī)矩方圓律世間萬象?!蔽覀凕h帶領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之所以能夠穩(wěn)步向前,除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外,靠的就是人民群眾鐵的紀律意識下的統一步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外歷史上,大疫大災往往導致社會失序,社會失序又使抗疫抗災雪上加霜。”無法想象,有十幾億人口的960萬平方千米的神州大地上,面對疫情一旦社會失序將會是怎樣的情況。我們看到的是,本應家家戶戶喜慶歡聚、走親訪友的新春佳節(jié),所有人改變了延續(xù)千年的習慣,不串門、不聚會,甚至連孩子都不外出玩耍。這就是中國人高度自覺聽從指揮,按照紀律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克制的驚人力量。我們一樣有熱情活潑的青年人,有個性凸顯追求自由的社會成員,在共同的中華文化環(huán)境中,他們高度自律,用自己對紀律的尊重與遵守,迎來了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的勝利。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箵粢咔榈某晒蚴廊苏故玖酥袊贫?、中國文化、中國效率,堅定了中華兒女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在中華文化的強大精神動力支撐下,我們未來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