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外宣工作是黨和國家外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人民軍隊自創(chuàng)建之初起,就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軍事外宣工作體系,在樹立人民軍隊良好形象、提升人民軍隊軟實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認真梳理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軍事外宣工作的發(fā)展歷程,對加強新時代軍事外宣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國際反華勢力企圖通過各種手段破壞新生政權。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人民軍隊不得不與之展開一系列的軍事斗爭。軍事外宣工作在對敵斗爭實踐中得到了初步發(fā)展。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根據中共中央“敵軍工作必須加強”①參見姜思毅:《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年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第140 頁。的指示,志愿軍高度重視軍事外宣工作。志愿軍總部指出,“國際宣傳是對敵軍宣傳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式……我們不在國際宣傳上和敵人斗爭,就不能有效地鞏固和擴大我之政策影響”。盡管當時志愿軍物資匱乏,后勤補給較為困難,但在對外宣傳上仍投入了較多的精力和物資,采取“作文章、錄音廣播、照片、小冊子、畫刊、電影”②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審編小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匯編)》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769 頁。等多種方式,宣傳志愿軍的優(yōu)俘政策以及抗美援朝的正義性,譴責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暴行并駁斥美國的虛假宣傳。在整個戰(zhàn)爭期間,志愿軍組織俘虜“向他們國內親戚朋友寫的信件達十二萬多封,錄音廣播有九百多次……編印了宣傳我軍寬俘政策的書籍和畫片集四種,拍攝了記錄戰(zhàn)俘營生活實況的電影一部,照片六萬多張”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編委會:《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1958年,第119 頁。。志愿軍總部指出,“通過戰(zhàn)俘向敵國人民進行宣傳,是這種宣傳工作最有效的做法”②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編委會:《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1958年,第118 頁。。同時,志愿軍還注重利用各種途徑展開對外宣傳,如:“(一)通過他們出版社的刊物(如美共、英共的工人日報,美國進步黨的民族保衛(wèi)報等)刊登我們的東西……;(二)要通過兄弟國家的宣傳機構來對美、英國內人民進行宣傳……;(三)可以適當地選擇少數國際和平民主人士到俘虜營參觀”③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審編小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匯編)》下冊,第773 頁。。此外,志愿軍還十分注重國際宣傳的藝術性,強調“為了使我們的宣傳為敵國內人民所接受,必須使我們的宣傳的政治水平適合敵軍國內廣大人民的水平,使我們宣傳的形式適合他們的口味……這樣才能避免他們懷疑我之宣傳的真實性,避免敵人查禁,產生應有的效果”④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審編小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匯編)》下冊,第775 頁。。在對美軍和南朝鮮軍隊進行宣傳時,也“采取了分別對待的方針”⑤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經驗總結編委會:《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1958年,第109 頁。。
20世紀60年代,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中,也十分注重開展對外宣傳。一方面,針對戰(zhàn)況迅速、及時、主動地發(fā)聲,搶占國際輿論制高點,把握輿論斗爭主動權。1962年10月22日,國防部發(fā)言人就中印沖突的起因、人民軍隊的使命以及中方立場進行了詳細說明,強調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指出面對印軍的無理進攻,人民軍隊將“堅決進行自衛(wèi)反擊”,但也強調,“即便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方面也絕不排除尋求停止邊境沖突,重開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可能”⑥王波:《軍事對外宣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5 頁。,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既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也不放棄追求和平的立場。另一方面,積極宣傳中國的優(yōu)俘政策,占據道義的制高點。1963年3月8日,總政治部提出了釋放印軍俘虜的計劃,擬從4月10日至5月中旬,分批釋放3000 多名印俘。3月31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區(qū)黨委,發(fā)出了《中共中央關于釋放印俘的通報》。通報指出要對此加強對外宣傳,著重說明中國政府繼主動?;鸷秃蟪分笥种鲃俞尫湃坑》?,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創(chuàng)造了一切必要條件和氣氛,以揭露印方的無理立場。正如《中國當代外交史》一書中指出的,“中國的做法對舉行談判顯示了最大的誠意,為舉行談判提供了最好的條件,在世界上得到了極大的同情”⑦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1)》,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87 頁。。
此外,在解放沿海島嶼、炮擊金門、援越抗美等軍事斗爭中,人民軍隊也高度重視外宣工作,及時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在把握輿論主動,爭取國際輿論支持,與敵展開宣傳斗爭,塑造人民軍隊良好形象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時期,軍事外宣是對敵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民軍隊在戰(zhàn)爭中探索了軍事外宣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斗爭效果,積累了寶貴經驗。但需要看到的是,這一時期的軍事外宣,仍然是以戰(zhàn)時宣傳為主,帶有較強的輿論戰(zhàn)、心理戰(zhàn)特征,目的在于打贏戰(zhàn)爭。而在和平時期,主動的軍事外宣活動較少,軍事外宣工作尚未形成穩(wěn)定機制,軍事外宣組織架構尚不夠完善,渠道也不夠暢通,整體外宣效果尚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文革”時期,軍事外宣工作受到了較大沖擊,一些從事軍事外宣工作的人員,受到了批判,軍事外宣工作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
改革開放后,國家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人民軍隊軍事外宣工作在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由于國家和軍隊對外交流不斷增多,軍事外宣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重視下,軍事外宣工作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軍事外宣工作框架體系,軍事外宣的領域和渠道不斷增多,在塑造中國國家和軍隊形象、獲得國際社會輿論支持上取得了很大成績。
隨著中國逐步擴大對外開放,軍事外宣工作作為國家外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逐漸凸顯提升。
1985年6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現在樹立我們是一個和平力量、制約戰(zhàn)爭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們實際上也要擔當這個角色”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軍事文集》第3 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74 頁。,對外宣傳要“實事求是,對外報道不說空話,多辦實事,不搞意識形態(tài)的爭論,對外介紹情況,既要肯定成績,也不要回避問題”②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編:《傳媒競爭與對策選擇》,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第322 頁。。這些都成為指導軍事外宣工作的重要準則。這一時期,隨著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軍事外宣工作主要圍繞樹立黨、國家和軍隊良好國際形象,宣傳中國國防政策,報道人民軍隊自身建設和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等內容展開。
1990年,江澤民在第一次全國外宣工作會議上指出:“現在我們要繼續(xù)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和建設的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這就要從各個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搞好對外宣傳”③簡新:《新聞數學》,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8 頁。。1993年1月,江澤民在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上再次指出,“搞好對外宣傳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④鐘碧惠主編:《中國振興之路改革開放紀事》第2 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第772 頁。,強調了對外宣傳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1999年2月,江澤民在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外宣工作要“加大向世界全面介紹中國的力度,增進各國對中國的了解,積極開展國際問題報道和國際輿論斗爭,加強和維護社會主義中國的國際形象,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祖國統(tǒng)一、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⑤《江澤民在全國對外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站在更高起點上把外宣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1999年2月27日,第1 版。。這一思想為新形勢下改進和完善外宣工作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軍事外宣的使命和任務得到了新的拓展。這一時期,軍事外宣報道了人民軍隊參與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的情況,在促進祖國統(tǒng)一,推動中國軍隊走向世界舞臺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12月,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作為宣傳思想戰(zhàn)線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要逐步形成同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對外宣傳輿論力量”⑥《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和強大輿論力量》,《人民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1 版。。2004年,中共中央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指出“外宣工作是黨和國家具有戰(zhàn)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對外宣傳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對外宣傳的國際影響力是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⑦陳日濃:《中國對外傳播史略》,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年,第208 頁。。這也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將對外宣傳實力上升到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層面。2008年1月,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做好對外宣傳工作,進一步展示和提升國家良好形象”,強調“在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fā)生歷史性變化,中國的發(fā)展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發(fā)展聯系在一起的條件下,必須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加強對外宣傳作為關系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任務抓緊抓好”①吳杰明、趙和偉:《軍事輿論引導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17 頁。,進一步強調了對外宣傳的重要地位。同年6月,中央軍委下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軍事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強調軍事對外宣傳工作是黨和國家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隊宣傳思想工作和對外交往的重要內容,并明確了軍事外宣工作的基本原則,即“服從大局、正面引導、以我為主、主動發(fā)聲、注重建設、統(tǒng)籌發(fā)展、積極穩(wěn)妥、確保安全”②劉博怡:《新形勢下中國軍事外宣話語權建構特點分析:以第七屆香山論壇為例》,《南方論壇》2018年第2 期。。2010年召開的全軍外宣工作會議也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對軍事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著力“在加強基本建設、提升整體實力上取得新進展,在解讀重大問題、努力增信釋疑上獲得新成效,在積極引導輿論、遏制負面言論上實現新突破,在宣傳政策主張、爭取理解支持上作出新貢獻”③《全軍對外宣傳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解放軍報》2010年11月16日,第1 版。。這些都為軍事外宣工作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完善了軍事外宣的組織領導機構。2008年,中央軍委《關于加強和改進軍事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我軍對外宣傳工作在中央軍委的統(tǒng)一部署和領導下,由總政治部主管,總參謀部配合,總后勤部、總裝備部結合工作積極參與并提供必要保障”④朱金平:《新聞與傳播新論》,北京:長征出版社,2013年,第167 頁。。設立全軍對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軍隊對外宣傳工作。同時,經中央軍委批準,先后設立國防部國際傳播局和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對全軍對外宣傳工作實施業(yè)務指導,各大單位的宣傳部(處)負責本單位的外宣工作。這樣,基本在全軍搭建起軍事外宣的組織領導架構,為軍事外宣工作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其次,建立軍事外宣工作專業(yè)媒體機構。軍隊媒體是開展軍事外宣的主陣地,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媒體得到快速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以《解放軍報》為代表的17 家報紙和200 多種刊物,是軍事外宣的重要力量。2005年,解放軍報社開設了中國軍網,并推出了英文版。2009年,國防部網開始運行,英文版的訪問量也不斷攀升。同時,新華社軍分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的設立也在軍事外宣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為進一步發(fā)揮中央主流媒體在軍事外宣中的作用,部分中央媒體設立了軍事報道機構,如中新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等對外媒體均設立了軍事報道部門,進一步健全了軍事外宣組織體系。
再次,完善軍事外宣的政策制度體系。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軍事外宣的政策制度體系在探索中逐漸完善。與軍事外宣相關的“工作會議、協調溝通、對外新聞發(fā)布、宣傳報道、考察調研、情況通報”政策制度相繼出臺。如:完善了軍地協調制度,“在國家層面,軍地有關職能部門聯署聯合建立軍事新聞宣傳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確定一個時期或某項重大軍事活動、突發(fā)事件等軍事新聞宣傳的原則和要求”⑤吳杰明、趙和偉:《軍事輿論引導研究》,第57 頁。。再如:定期召開各級聯絡員聯系會議制度,分析涉軍輿情發(fā)展動態(tài),研究解決問題辦法等。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軍事外宣工作的指導思想,各級軍事外宣部門的職責分工、任務要求和具體舉措。這些政策制度為軍事外宣工作提供了行為準則,為使軍事外宣在實際運行中更加順暢提供了條件。
最后,建立了軍事外宣人才隊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軍事外宣工作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如:國防部建立了一支對外發(fā)布權威信息、引導輿論和回應國際關切的新聞發(fā)言人隊伍,一些科研院所逐漸擁有了一批從事軍事外宣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在軍隊媒體中建立起一支專業(yè)從事軍事外宣工作的記者隊伍,并通過辦班培訓、崗位鍛煉、執(zhí)行任務等辦法,在各部隊培養(yǎng)了一批軍事外宣工作的業(yè)務骨干。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國際社會日益交融和中國軍隊進一步開放,中國軍隊對外交流合作逐漸增多,為世界認識中國軍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除傳統(tǒng)報刊、廣播電視、書籍、電影外,新興媒體在外宣中的作用逐漸增強,官方和民間的軍事網站數量不斷增多。軍方新聞發(fā)布、駐外武官處對外宣傳、向外公派軍事留學生和軍援專家等工作,高層軍事交往、防務安全磋商、專業(yè)技術交流,軍事代表團、艦艇編隊互訪等活動,都有效拓展了軍事外宣的渠道。此外,中國軍隊還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救援、維護海上戰(zhàn)略通道安全、香格里拉對話和國際軍人比武大賽等國際性軍事活動,這些都是開展軍事外宣的良好渠道。對此,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評價說:“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①《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年,“中國藍盔”名揚海外》,《解放軍報》2010年4月26日,第8 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軍隊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提高,軍事外宣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特別是習近平從時代發(fā)展和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外宣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反映了時代發(fā)展趨勢,為軍事外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著眼新時代中國國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宣理念。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指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重視中國”②周立存:《強軍興軍的科學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45 頁。。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③《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0日,第1 版。,為新時期的外宣工作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還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fā)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第1 版。。2015年5月21日,習近平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 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并指出,外宣工作要“用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⑤《用海外樂于接受方式易于理解語言,努力做增信釋疑凝心聚力橋梁紐帶》,《人民日報》2015年5月22日,第1 版。,對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8月22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qū)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解放軍報》2018年8月23日,第1 版。。這一思想落實到軍事外宣工作中,就是要對外講好中國軍隊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而不懈奮斗的故事。這些重要論述,為軍事外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更好適應新時代特點規(guī)律提供了科學指南,引導軍事外宣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隨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斷推進,軍事外宣在機構設置上也日趨完善。在媒體建設上,解放軍報社、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解放軍出版社等軍內多家新聞出版單位整合形成了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軍事外宣渠道得到了有效整合,逐步構建起一個統(tǒng)籌分明、令行通暢、協調互動、資源共享的軍事外宣體制,推動軍隊對外傳播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新聞發(fā)布制度上,國防部新聞發(fā)布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2013年11月20日,經中央軍委批準,分別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和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及武警部隊等7 個大單位設立了軍事新聞發(fā)言人,這也是新時代加強軍事外宣工作的重要舉措。
一方面,隨著新興媒體的不斷發(fā)展,軍事外宣逐漸實現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聯動的格局,有效提升了對外宣傳的效果。2019年8月1日,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正式開播,成為展示軍隊形象的重要平臺。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的主導下,人民軍隊逐漸開設了微博、微信、抖音等官方賬號,如“軍報記者”微博和“軍報記者”微信公眾號等。各戰(zhàn)區(qū)、軍兵種、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大單位也先后開設相關網絡賬號,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中國對外交流進一步加強,“走出去”與“請進來”更加頻繁,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走上世界舞臺。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 周年大閱兵邀請他國軍隊參加,2019年4月,中國人民海軍成立70 周年海上閱兵活動邀請他國軍艦參加,香山論壇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對外軍事聯演聯訓也不斷增多,僅2018年,中國就與30 多個國家舉行近40 場聯演聯訓,在與各國軍隊深化友誼與互信,展示中國軍隊形象,提高各自軍隊建設和訓練水平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人民軍隊與外軍的軍事互動和交流也日益頻繁,如互派留學生,組織軍事訪問團到其他國家參觀見學,邀請他國軍事訪問團來訪等。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還走出國門,先后赴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參加閱兵式,赴戰(zhàn)亂地區(qū)執(zhí)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等等,在全世界引起較大反響。軍事外宣渠道和途徑的拓展,為新時代軍事外宣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軍事外宣工作在七十多年的實踐中不斷發(fā)展,逐步建立完善了軍事外宣工作的體制機制,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軍事外宣工作的經驗方法,有效拓展了軍事外宣工作的領域和渠道,推動軍事外宣工作在塑造國家和軍隊形象,促進國防和軍隊事業(yè)建設,服務國家總體戰(zhàn)略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國家和軍隊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要切實將軍事外宣工作放在國家安全和發(fā)展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加以謀劃,推動軍事外宣工作在國家發(fā)展和軍隊建設中發(fā)揮更好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