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日麗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覆蓋面最廣的,既要照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也要處理一些教務問題,同時還要關心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樣一份工作復雜的職業(yè),壓力也會隨之而來。如何在新時代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提升輔導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路徑進行分析,簡單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輔導員的工作大多數(shù)繁雜瑣碎,注重細節(jié),處理過程中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工作持久力。工作之余還要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 [1]。從多個角度來說,輔導員工作是一份比較辛苦的工作,且工資待遇往往不算高。不少的高校輔導員可能會出現(xiàn)對于工作感到焦慮不安,又或是歸屬感和獲得感不強的現(xiàn)象。如何解決這一現(xiàn)象,讓輔導員獲得更高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是重要的一個話題。
一、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獲得感
(一)薪資待遇和福利應當做到位
高校輔導員的獲得感主要來自于工作上的成功,以及學生的肯定。一些高校的輔導員工資和工作量并不匹配,往往是中等工資加上復雜而繁瑣的工作。因此,學校要在輔導員的薪資分配上做到更加合理仔細的分配。要按照輔導員的工作量和實際的工作辛苦程度安排工資的多少。
除去單純的工資合理分配問題以外,輔導員的一些福利待遇也應當有所提高,在休假和子女的福利方面也應當安排一定的政策。校方也要為輔導員提供一定的平臺,供其發(fā)展學習和晉升。輔導員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輔導學生,提升自我也是輔導員的工作任務之一,學校應當提供廣泛的平臺,供輔導員學習進步,獲得更寬的輔導方向與出口。讓輔導員在完成現(xiàn)在工作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學術工作充滿希望。
(二)尊重輔導員的個人專業(yè)背景,不可限制科研發(fā)展
同時,學校要尊重輔導員個人的專業(yè)背景,在科研進修方面也要給予一定的機會,讓輔導員個人的專業(yè)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學校也應當鼓勵輔導員積極的將平時的工作經驗轉化為理論知識,互相分享。學校在輔導員平時完成基礎工作的前提下,也應當根據(jù)所分配的輔導學生的課業(yè)互動表現(xiàn),間接評價輔導工作的水平。這樣也是激勵輔導員努力工作的一種方式[2]。評價過程中需要引導為主,不得言語過激的批評,漸進地鼓勵能夠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獲得感。
(三)擴招趨勢下適應學生的素質差異
目前高校擴招是整體趨勢,隨著擴招形式的到來,學生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學生一般來自五湖四海,性格各不相同,思維習慣也有所不同。在同樣一個班級當中,一些學生能夠做到很好的理解輔導員的工作,但也會出現(xiàn)一些“刺頭”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會在輔導員的工作向反方向使勁。輔導員要針對這一類學生加強溝通,要用合理合適的方法扭轉學生的態(tài)度,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改正。在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的同時,輔導員也能更加體會到這份職業(yè)的意義所在,提高輔導員對于這份工作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二、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幸福感
雖然每個人對于幸福感的定義有所不同,有時是一件小事,有時是一個來自學生的驚喜,關于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幸福感,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多組織團體活動,讓輔導員積極參與到團體中來,加強溝通
在工作之余,學校應當安排一些休閑活動,或是團體建設活動,帶領教師一起參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參加休閑活動可以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幸福感,在活動中也可以加強同事之間的合作氣氛。輔導員是幫助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項工作,所以在學生的活動當中,學校也應當適度的要求輔導員共同參與,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能在學生的實際活動當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真實心理和身體狀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在活動過程當中,輔導員還能提高自己的職業(yè)認同感。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也應當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更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輔導員通過這些工作認知到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樣就能提升職業(yè)幸福感。
(二)設立專項基金和獎勵制度激勵輔導員的工作
學校應當設立輔導員的專項獎項,用于輔導員的專項職業(yè)技能工作評比,對于輔導員的職業(yè)幸福感提升也有所幫助。學校要在一系列的工作當中,讓輔導員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以及對學校和學生帶來的貢獻,從而提升輔導員對于自己工作的認同感,從而提升幸福感。同時輔導員也要強化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在道德素質以及專業(yè)學術素質方面定期的進行學習,提高和反省。要在工作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職業(yè)觀,對待工作要仔細謹慎,不可疏忽大意。
(三)面對一些工作中的溝通問題要放寬心態(tài),并合理解決
其次,一部分家長對于輔導員的要求過高,或是難以溝通,也是造成輔導員工作幸福感降低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于高校管理制度的不了解導致有時會出現(xiàn)誤會輔導員老師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屢屢發(fā)生,會對輔導員的工作有很大的打擊。作為輔導員,應當理性地對待這些情況,在與家長溝通時,應當適當?shù)姆诺妥藨B(tài),在一定程度上“示弱”,在處理問題時應當理性對待,向家長仔細說明情況。在溝通當中遇到問題,輔導員也可以與學生積極的進行溝通,尋求幫助和理解,這樣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可以更好地幫助輔導員完成工作。
(四)積極改善社會輿論導向,改善輔導員在大眾心目中的工作印象
另一方面,社會輿論對于輔導員的工作往往帶有偏見,認為是“不上不下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工資相較于專業(yè)課教師要略低,另一方面工作量并沒有減少。社會輿論對于輔導員的一些否定打擊,也會打擊輔導員的工作信心[3]。在這一方面上,媒體和一些機構應當帶頭對輔導員工作進行肯定,深入了解輔導員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當中的重要意義,并如實進行報道,保證不夸大,不貶低。憑借媒體的力量,最大程度地改善輔導員工作在公眾心目當中的負面印象。
(五)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
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也是提高輔導員工作體驗的重要部分,學校應當在學生和輔導員當中傳播更加正能量的文化元素,積極在校園當中營造出樂觀向上,正義,健康的校園氛圍,注意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
三、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輔導員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穩(wěn)定或是有強有力的生活保障。學校在輔導員的生活保障方面,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進行分配,包括工資以及福利待遇等。輔導員也要認清自己的專業(yè)教師身份,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上發(fā)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積極的學習專業(yè)知識。
(一)建設多樣化的輔導員評價體系
校方也不應當用論文數(shù)量和等級來作為衡量輔導員專業(yè)學識的唯一標準,應當設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做到人性化的評價,評價標準不唯一且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變通。要讓輔導員認識到自己和其他教師是相同的,學校應當組織一些專業(yè)知識競賽,為不同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和輔導員提供自我提升的平臺和機會,讓輔導員得到和其他教師同樣的學術待遇。要讓輔導員感受到工作當中的公平公正,在職稱評選和學術發(fā)展上,不得限制輔導員的身份。
(二)積極學習管理知識和輔導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并與實踐相結合學校也可以設置相應的輔導員專屬的評價體系和一些基金項目,督促輔導員進行專業(yè)提升,將管理學生的實踐經驗轉化成成熟的理論知識,學校也應當支持輔導員發(fā)表關于管理學生的實踐經驗類的論文[4]。提升安全感并不完全是校方的工作,輔導員自身也應當積極學習一些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努力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實際相對接,將工作更好的完善,從而提升工作上的安全感和扎實感。
四、結束語
高校輔導員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承擔的一系列瑣碎的復雜工作,足以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包括對學生的照顧方面,也要盡心盡意,在平時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中,也要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幸福感,安全感,是高校在對待員工的政策和實際應用中要考慮的問題。應當分別從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三個方面分別出臺一些相應的人性化政策來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體驗。
參考文獻:
[1]王亞楠.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幸福感及提升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000(002):28-29.
[2]唐紫微.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幸福感的提升路徑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000(006):P.161-162.
[3]楊菁,宋春苗,楊林.校園危機視域下提升高校輔導員主觀幸福感的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9,97(01):57-59.
[4]李金榮,孫境蔚.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情緒勞動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2(00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