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博
《海棠落日》
何佳舒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20年10月
歷史文學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文學門類,涵蓋范圍可以說很寬泛,文學史上諸多作品都可歸入其中。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等四部歷史劇,用戲劇創(chuàng)作技法勾畫銜接英國歷史上一段風云激蕩的時期,自然可以歸入經(jīng)典歷史文學;狄更斯的《雙城記》更是從另一個視角寫出法國大革命的復雜多面,也可以算作歷史小說;而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奧蘭多》也被很多研究者視為歷史文學精品。陳忠實的《白鹿原》和余華的《活著》又何嘗不是歷史小說。
但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小說,是一種“擬現(xiàn)實”文學,要用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事件與人物為主要材料,將其放置于歷史大環(huán)境下,敘說一段較具原創(chuàng)性的故事。不同于純文學,作家只需要枯坐于書齋,神游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完全憑空構建意象,歷史小說從某些角度來說,更加不好寫,它難在既要考證爬梳歷史事實,需要在相當高的程度上言之有據(jù),又要補史籍之闕漏,進行適當?shù)奶摌媮韽娀髌返奈膶W性。虛構文學是在書齋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歷史小說則需要走出檔案館再走進書齋;或者說,虛構文學是建構意象,渲染情節(jié),歷史小說則須解構歷史、建構意象。
17歲高中女生何佳舒的第一部小說《海棠落日》便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小說作品。這部小說的主要場景設定在后海北沿46號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院落,講述它的五個主人的故事。后海北沿46號曾是宋慶齡故居,在清代更曾是詞人納蘭性德、權相和珅、書法家永瑆、光緒皇帝生父奕譞及末代攝政王載灃的府邸。作者小學時曾在那里志愿擔任講解員,并由此萌生通過一座院落寫它五個主人以及清朝歷史的最初想法。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陳建功先生讀過《海棠落日》后認為:“小作者以歷史的和人性的態(tài)度來理解、展示筆下的人物,這是使文學超越時空而具有永恒感染力的基礎?!贝苏摵翢o夸大,《海棠落日》用五個人物在新舊秩序解紐交替之際的境遇,勾勒成清朝國運興衰起伏的縮影。
中國歷史記載了太多帝王將相、政治斗爭,往往多見大格局上的宏大敘事,而缺少大背景下歷史人物及其個人生活境遇的細致紋理,盡管近年來的史學著作對此趨勢多有修正,但我們?nèi)匀缓茈y真正以同情之理解,以共情的目光審視那些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古人。《海棠落日》正是一位少年作家避開這些陳弊,力圖開新的探索之作。
評判一部歷史小說的成就,要更為復雜,至少需要從考據(jù)、創(chuàng)作、時代視角等角度來把握。中國史研究的基本功和核心要求之一,便是使用一手材料,《海棠落日》牽扯到的史料涵蓋了清史、民國史、文學史、生活史等多個領域,對于一名課業(yè)緊張的高中學生來說,完成這些考證工作,需要相當?shù)哪托暮陀職?,始終緊咬不放。最終的結(jié)果是,書中名物、職官、禮俗、人物事跡,條條有據(jù)可考,陳建功先生對此評價認為:“舉凡涉及文化的諸多方面,如官制、禮俗、建筑、服飾、書畫、文學等等,都展示了作者對‘無所不窺之問學境界的追求和積累,顯示了作為一個歷史小說家良好的開端?!?/p>
小說的境界要求建構真實而又具超越性的文學意象,猶如賦予故事以生命。帕慕克在其著名的文論作品《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中,借用席勒的美學概念,將小說家劃分成兩種,一種作家的作品源于獨特才情,以其不同尋常的靈感創(chuàng)作故事,所以稱之為天真的作家;另一種作家則不完全憑借靈感,還要借力其復雜縝密思考過程,所以稱為感傷的小說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海棠落日》融匯了兩種作家作品的特征,在敘史上做足了功課,在敘事上則適度而較為克制地發(fā)揮出靈感。這種自我克制意識和突破限界沖動之間的張力,蓄積于作家內(nèi)心,但終究在傾瀉于紙面時,探索到了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