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教學以場景的再現(xiàn)為中心,指導學生通過場景快速搭建習作結構。教學中,教師只要教會學生掌握要素分解,抓住“境”“物”“行”要素加以呈現(xiàn),選擇單場景或多場景的內(nèi)容架構,突出細節(jié)刻畫表現(xiàn)人物或場景特點,就能輕松完成小學大多數(shù)習作任務。
【關鍵詞】場景再現(xiàn);習作能力;習作教學
【作者簡介】陳承章,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數(shù)字化背景下小學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研究”(FJJKXB19-389)
描寫場景,是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增強習作畫面感的好方式。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選定日常生活中難忘的特定場景,對所要呈現(xiàn)的場景進行要素分解—要素呈現(xiàn)—內(nèi)容架構—細節(jié)刻畫,學生就能以文字生動地再現(xiàn)生活場景,其對素材的處理能力,以及習作立意、構思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要素分解
場景要素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事件、氛圍、人物行為等。學生首先要掌握場景要素分解的方法。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分解方式,筆者設計了一個場景要素表(見表1),學生填表時很快就能把握場景描寫的必需要素。
二、要素呈現(xiàn)
要素的呈現(xiàn)方式是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的重點。時間、地點、事件要素再現(xiàn)難度不大,但要呈現(xiàn)氛圍、人物關系、人物行為等就存在一定困難,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詳細指導。
1呈現(xiàn)“境”
“境”是指場景中或輕松、或壓抑、或溫馨的氛圍。“境”對刻畫人物性格特點、精神品質、情緒變化等有重要意義。習作中的氛圍往往通過對環(huán)境、場面、景物的描寫加以營造,只要對事物進行選擇,對物態(tài)、色彩、聲音、感受等多加刻畫,就能營造出生動的場景氛圍。
如在教授習作課程“精彩瞬間”時,筆者選取了校運會作為本次習作主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抓住緊張、激動的賽前氛圍,筆者特意強調(diào)對“境”的描寫,引導學生找出賽道、大樟樹、觀眾等景物作為重點描寫對象,并以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這些景物有哪些細節(jié)可以描寫。經(jīng)過指導,許多精彩片段就此在學生的筆下誕生。
激動人心的男子60米決賽將在操場大樟樹旁的跑道舉行。舉目望去,棕紅色的賽道上跳動著金色的陽光,是那么的奪目、耀眼、扣人心弦。賽道兩旁早已被同學們擠得水泄不通,他們敲得手中的加油棒“梆梆”作響,口中時不時蹦出幾句加油聲。一旁的大樟樹仿佛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不時給運動員們送來片片落葉,像是要給他們送去好運。
2呈現(xiàn)“物”
“物”是場景中人物活動展開的中心點,描寫“物”其實也就描寫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場景中的“物”應該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且要居于人物關系的中心。如課文《將相和》中,和氏璧就是“物”,人物關系以和氏璧串聯(lián),事件也圍繞著和氏璧展開:藺相如從惠文王處捧璧,于秦國獻璧、取璧,完璧歸趙后獲得賞識,同赴澠池之會被廉頗嫉妒,最終將相和平共處。文中的“物”牽動著事件中的人物,既引發(fā)事件,也推動情節(jié)展開?!拔铩钡某尸F(xiàn)不單需要對場景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往往還伴隨著人物的行為,因此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場景描寫時抓住一個中心“物”,通過人物對“物”的行為表現(xiàn)習作思想情感。如布置學生習作“我學會了包水餃”,水餃便是習作中的“物”,包水餃就是通過人物對“物”的行動使得場景和習作主題得以呈現(xiàn)。教學時,筆者為學生設立了“為什么包—怎樣包—會包后”的寫作線索:“為什么包”是事情的起因,應該略寫;“怎樣包”是事情的經(jīng)過,應該詳寫;“會包后”是事情的結果,可以一筆帶過,也可以簡單寫寫“大家品嘗餃子”?!霸鯓影辈糠质俏恼碌闹攸c,所以要和學生強調(diào)抓住“物”的核心來描寫。比如通過媽媽的示范,自己的心神集中于手中的餃子,通過一些步驟與技巧,成功掌握了包餃子的技能(如圖1)。這樣一來,“物”就能在文中得到突出的呈現(xiàn),“我”學習包水餃的過程一目了然,學生習作就水到渠成了。
3呈現(xiàn)“行”
“行”是場景中人物的言行舉止。“行”直接推動事件的發(fā)展,體現(xiàn)著人物的個性特點,是要素呈現(xiàn)的重點。如課文《慈母情深》中,“我”找媽媽要錢的場景里就集中寫了“我”不忍要母親的錢、母親毫不猶豫地給“我”錢、旁邊的女人為母親抱不平的三個人的行動。片段中,三個人的行為互有矛盾又相互映襯,很好地表現(xiàn)了母親滿心的慈愛,使得這個場景感人至深。
為了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教師可以先以一人的“行”來設置寫作訓練,讓學生嘗試以個人行為描寫為重點構建一篇習作。如“第一次走夜路”就是一個很好的寫作主題,以個人“行”的呈現(xiàn)作為文章主體,學生也很容易寫出真情實感。有學生以圖2的寫作線索完成了寫作任務,通過自己“大步往家走—口里哼起歌—大聲叫喊”的行為變化生動地寫出了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的經(jīng)歷。
當學生掌握了一人的“行”,教師就可以增加難度,讓學生描寫多人的“行”,以多人互動展現(xiàn)人物之間的對立關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多人“行”的構篇方式,筆者選取了一篇《注視的眼睛》作為范文,幫助學生理解多人行動推動情節(jié)的寫作方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商店里有個女人很喜愛一把花傘,拿在手上觀看時不慎落入了自己的布袋中,女人不打算取出花傘,反而想要就此離開。同在店內(nèi)的老人和少年看到了一切,少年想要揭發(fā),但老人拉住了少年,并以注視的眼光給了女人機會。最終女人選擇將花傘放回柜臺。文章中三個人物的“行”如圖3呈現(xiàn)。其中,女人是矛盾的中心,少年和老人是兩個抱有相反想法的圍觀者,老人通過無聲的注視行為督促女人還傘,并通過語言點明和少年觀念上的矛盾,強調(diào)了給予他人糾正機會的中心思想。
三、內(nèi)容架構
小學階段的習作訓練以記敘文為主,主要內(nèi)容有寫人、記事、摹景、狀物。如果依場景來分析,記敘文有的由單個場景構成,有的由多個場景組成。根據(jù)這一情況,我們可以把小學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分成單場景結構和多場景結構。
1單場景結構
單場景結構指一篇文章主要以一個時間、空間內(nèi)的生活場景為主,這里的場景不是一個單獨的畫面,而是由連續(xù)性的畫面組成。如課文《落花生》就是以“議花生”一個場景為主,場景中有兒女議花生的畫面,也有父親議花生的畫面,這些連續(xù)性的畫面構成了文章的主場景。單場景結構的習作在安排內(nèi)容時,可以以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展開,也可以以人的行為變化或人物之間的行為互動展開。具體而言就是同上文“物”和“行”的呈現(xiàn)方法一樣。
2多場景結構
多場景結構是指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由多個時間、空間內(nèi)的生活場景組成,場景之間有的相互獨立,有的緊密關聯(lián)、前后相扣。多場景結構可以分成三種:點的結構、線的結構、面的結構。
(1)點的結構
點的結構是指組成文章的多個場景之間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可以相互獨立,也可以圍繞一個中心組合為一個整體(如圖4)。
課文《搭石》中,作者選取了三個場景:擺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讓搭石。每個場景都是獨立的,但這三個場景又圍繞一個中心——“美好的情感”組成一個整體,贊揚了故鄉(xiāng)互助友好的精神。這種結構在小學習作中多用于寫人的文章,通過幾個分散的點來集中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或精神品質。如學生在寫自己的父母這類常見題材的習作時,經(jīng)常因為過于熟悉而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出所寫人物的一個特點(中心),再找到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事件(點),圍繞特點將事件寫清楚,一篇點結構的習作就完成了。
(2)線的結構
線的結構是指構成文章的多個場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鏈條式的結構,完整地敘述了一個事件。如課文《景陽岡》就是線的結構:酒店暢飲—上岡—打虎—下岡,四個場景有序地敘述了一個完整的事件。如果用示意圖表示,線的結構場景構架如圖5。
這種結構是小學習作最常用的寫作方式,使用這種構篇方法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把握三點。一是厘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梢宰寣W生先口頭說說自己要寫的是什么,在哪里,有什么人,發(fā)生了什么,然后把自己所說的內(nèi)容依照圖5的方式簡單列出順序。二是依照所列結構圖,安排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場景,確定詳寫和略寫的部分。三是在發(fā)展與高潮部分的場景設置好轉折點,使事件的發(fā)展充滿曲折性。寫作前,教師要指導學生交流自己的寫作思路,如要寫哪些場景和內(nèi)容,為什么這部分要安排在高潮,想要表達什么,這個故事是否有趣等。通過列結構圖,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明晰。
(3)面的結構
面的結構一般用來描寫景物或者大型的活動場面,一般架構是選取一個總體景物,再以一個個小場景共同構成一個大的場景(如圖6)。如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分別描寫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小場景,視野開闊,處處體現(xiàn)出面的特點,給人感覺仿佛在觀賞一幅幅畫。
由于無論采用哪種多場景結構,最終都要落實到單場景結構的描寫,因此教師要打好學生單場景結構的寫作基礎,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多場景結構的寫作能力。
四、細節(jié)刻畫
一篇好的習作不單要把場景寫完整、寫具體,還應該在大場景下表現(xiàn)出細膩的描寫,似一顆珍珠豐盈柔潤,能反復品味,也就是要注意細節(jié)刻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盵1]細節(jié)刻畫是小學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的關鍵,具體而言可以是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兩句話、一個眼神、一處外貌特點,或是自然景觀、場面氣氛中某處細小的環(huán)節(jié)等。細節(jié)的選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文章的靈魂。優(yōu)秀的細節(jié)刻畫,可以讓人和景瞬間“活”過來,點亮學生和讀者記憶中的生活片段。筆者從場景展現(xiàn)的角度總結了以下三個策略,供教師參考。
1慢鏡頭特寫
如果需要描寫的是一個時間段,可以將這一片段假設為一段視頻場景,那么該“視頻”需要強調(diào)的細節(jié)往往會采用慢鏡頭來表現(xiàn),讓強調(diào)的細節(jié)變成一幅幅可以定格的畫面,使人足以清晰地看到細節(jié)。鏡頭放慢時,視頻會著重將人物(事物)的某一點拉長、延展,以特寫著力刻畫。比如在寫同學投籃的瞬間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放慢投籃的動作并將之細細描繪:“肖明接過隊友傳來的球,雙腳輕輕一點,騰空而起。只見他左手護球,右手腕向上猛地一勾,籃球就像長了眼睛似的,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嗖的一聲準確地跳進了籃筐?!辩R頭放慢后,插入細節(jié)的空間充裕了,細節(jié)刻畫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2聚焦特寫
如果需要描寫的是一個精彩的瞬間,我們可以假設這一瞬間是場景中一段相對靜態(tài)的畫面,鏡頭通過聚焦將畫面中的細節(jié)放大以達到強調(diào)的效果。轉換為寫作方式就是:抓住畫面中要描寫的重點,可以是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某個外貌特點等,從多個角度反復刻畫。譬如讓學生試著寫一小段“自己的拿手好戲”,要求使用聚焦特寫的方法集中寫自己是怎么完美地完成任務的。某生寫了自己刻花時的一段動作,精細而富有畫面感:“我睜大眼睛,緊緊地盯著眼前的彩紙,選準了落刀點輕輕將刀尖往紙上一按,捏住刀片的拇指和食指迅速一縮。然后又一按、一縮,沿著畫好的線條慢慢滑動。最后再將刀尖輕輕向旁一挑,一根精細的花蕊立時呈現(xiàn)在眼前。”由于字數(shù)的限制,學生的思考重點從長篇習作如何謀篇布局轉向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將片段寫得生動、將自己的拿手好戲寫得出彩。這就促使學生集中精力去思考,若想把精彩的瞬間表現(xiàn)出來,自己應該聚焦于畫面何處、特寫哪些方面,才能突出想要展現(xiàn)的內(nèi)容。
3創(chuàng)設特寫
如果要描寫的片段記憶已經(jīng)模糊或是要描寫想象的場景,又該如何刻畫細節(jié)呢?這時就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特寫的方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愛好等,從現(xiàn)實出發(fā),借助日常積累補充缺失的場景。補充時要從現(xiàn)實出發(fā),充分考慮場景所要體現(xiàn)的情節(jié),以及表達的中心需求,合理地創(chuàng)設細節(jié),進而展開描寫。譬如可以讓學生將學過的《逢入京使》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創(chuàng)寫時,古詩中出現(xiàn)的場景需要學生利用各種資源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猜想并還原詩人的處境,發(fā)揮想象補充“穿越戈壁”和“相遇京使”兩個場景,使得故事更加完整。在細節(jié)刻畫上,筆者的學生經(jīng)過交流和討論,決定對戈壁環(huán)境以及詩人“向東遠望”“落淚傳語”兩個動作,共三個點使用特寫方式補充細節(jié),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完整,氛圍渲染更感人。
小學場景再現(xiàn)式習作教學引領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將他們感受到的輕輕的微風、暖暖的陽光、嘰嘰的鳥鳴從他們的筆尖一一流淌,使他們的習作有色彩、有聲音、有香味,形成一個個立體的場景,隨心所欲地以寫作分享七彩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朱曉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