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良
追求精品必然伴隨著艱苦的磨礪過程,就像一塊不規(guī)則、不圓潤的巨石,經過切割、拋光、打磨,變成了價值不菲的大理石板,幾道工序提升了石頭的價值。道理不言而喻,價值盡在“打磨”二字。身為黨員干部,對待大事小事都應養(yǎng)成潛心打磨研究、善于思考升華的良好習慣,不斷追求精品力作。
要錘煉持久耐心。在社會多元價值文化沖擊下,許多年輕人幻想著“一戰(zhàn)成名、一炮走紅、一夜暴富”,急功近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與鐵杵成針、牛角掛書的故事相比,我們坐下來用心打磨生活、打磨工作的時間變少了,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時候多了,大家把目光都瞄準了所謂快節(jié)奏,工作成效就難有突破。與那些行業(yè)領域的大家、大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也許就是那么一點點耐心。生活中沒有一眼就望到頭的事情,有些希望、有些機會,沒有一場充滿耐心的考驗,就不可能有精品的問世。才華是進步的基礎,耐心才是提高的法寶,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事情多么復雜,只有堅持耐心反思、琢磨細節(jié)、追求完美,才能夠把小事做細致、大事做精彩、難事做透徹。
要勤于吃苦加壓。吃苦不僅僅指條件的艱苦,還有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挫折、挑戰(zhàn)的苦,還有遭受磨難、甘受寂寞、品味無助的苦,無論什么形式的苦,我們都應把吃苦當成一道人生課題。順境中的苦是“磨刀石”,而逆境中的苦就更能展現(xiàn)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力量。在能吃苦的年紀貪圖安逸就是懦弱,在該吃苦的階段追求舒適終會遺憾。一個人只有勤于吃苦加壓,干工作不打折扣、抓落實不講條件、講奉獻不計得失,做到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務求所成,才能不負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修身養(yǎng)性·
要堅持思考精進。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只有從做每一件事開始,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能在打磨事情、打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標準。清朝鄭板橋畫竹堪稱一絕,用他的話說:“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币豁椚蝿胀瓿闪耍⒉坏扔谶@項工作的結束,應回過頭來認真反思梳理,拾遺補缺、總結升華,把工作中的感性認識理性化、零散體會系統(tǒng)化,就像牛吃草反芻一樣,反復咀嚼,盡可能地把精華消化吸收掉,這樣才能“打一仗”進一步。實踐證明,沒有思考的打磨是徒勞無功的,干任何事情都應養(yǎng)成理性思維習慣,對所從事工作善于審視反思,形成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實現(xiàn)一份工作取得雙重效益。
要守住清心靜氣。清心則智足,寡欲則有力。干事情如果心里面摻雜著功利,想著是怎么爭彩頭、搶風頭,即便打造出來“作品”也是蒼白無力的。就像寫文字材料,對很多人來講是一件痛并快樂的事情,痛的是苦思冥想、挑燈夜戰(zhàn)的辛酸,樂的是經歷千推百改之后的行云流水。假如,心懷不軌,為了應付差事、糊弄了事,為了貪圖安逸、享受浮華,就會失去清靜,內心的天平就失去平衡,就算強迫自己用心打磨作品,也難有突破和長進。同一項工作,用力干只能出成品,用心干才能出精品,用心務必要清心。無論什么崗位,一項任務、一份材料接手,應有很強的專注力,全身心地干,精雕細琢地把任務完成好,這樣干出的工作才是高質量的,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