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雪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嚴重擾亂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高校迅速反應,化危為機,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自2020年2月17日起,開啟了春季學期大規(guī)模線上教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7日發(fā)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自4月29日以來,全國疫情防控進入第五階段常態(tài)化,境內疫情總體呈零星散發(fā)狀態(tài),境外輸入病例基本得到控制。8月2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部署高校秋季學期開學,開學后高校教學模式將從線上教學轉為線下為主,但針對可能出現的個案性疫情,相關高校要及時將線下教學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或全面轉為線上教學。高校這種因時、因地創(chuàng)新的線上教學形式,既是防控疫情的應急之舉,也是教改創(chuàng)新的良機。
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大多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教學指南》)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和使用微課、慕課等網絡交互教育資源。疫情背景下,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日益重要。無論是平時的日常教學,還是“金課”申報,以及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大學英語在線教學都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英語線上教學使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便捷化的同時,很多問題也一同顯現出來。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很多高校教師在之前的教學中也運用翻轉課堂、平臺資源、電子慕課等教學形式,但大多只是作為線下課程的補充和延伸。線上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缺少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完整性。此次疫情突襲,使很多教師無從應對。
(1)缺少對在線教學的全面認識。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英語在線教學就是把英語教學內容簡單地搬到網絡上,表現之一是,每節(jié)課都是通過全程在線直播的方式進行,例如,英語聽力課,全程90分鐘在線講解聽力內容,長時間戴耳機對著屏幕,易造成學生聽力疲勞和視力下降,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影響教學效果;另一個極端是,把所有教學內容和資料上傳到網絡平臺,讓學生自行下載自主學習。例如英語閱讀課,有些老師把電子版教材、PPT教案和相關文檔資料上傳到學習平臺,讓學生自行閱讀和學習,相關練習直接在平臺完成并自動判分,很少有與學生的互動和反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前者完全把教師當成了教學主體,后者徹底把學習推給了學生。
(2)缺少在線教學的技術技能。很多老師已習慣傳統(tǒng)線下教學方式,線上教學經驗不足。疫情之下,面對大規(guī)模線上教學和海量網絡資源,有些老師不知道選擇哪些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在線資源,無法熟練操作在線教學平臺,出現平臺使用混亂、授課過程無聲、平臺功能操作不熟練等諸多問題。
大學英語學時多,課程量大,內容繁雜,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疫情背景下,學生被動地由“面對面”課堂轉變成“四下無人”的虛擬教室,無法快速適應,學習效果堪憂。
(1)課堂表現散漫。大學英語的多門課程涉及聽、說、讀、寫、譯等,線下上課時,學生要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科目,例如,綜合英語在小班教室,英語聽力有專門的聽力教室。疫情原因,大學英語改為線上課堂,免去學生四處奔波的煩惱,卻也滋生了散漫的學習風氣。有的學生早上起不來,蓬頭垢面窩在床上抱著電腦上網課,迷迷糊糊,完全沒有上課狀態(tài);有的學生利用分屏功能,邊上網課邊刷微博;有的學生干脆找別人代自己上課、寫作業(yè)。如此種種,既浪費時間,又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2)互動積極性不高。英語課程的特殊性要求學生上課時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結合討論、翻譯、角色扮演、演講等訓練英語各項能力。傳統(tǒng)線下教學,教師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參與度。在線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一臺電腦或手機,身邊沒有同學,缺少學習氛圍,易產生孤獨感,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參與課堂的欲望,英語綜合能力很難有效提升和改善。
(3)兩極分化現象加重。線上英語教學是對學生自律性的極大考驗。沒有教師面對面的監(jiān)督和指導,自律性強的學生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好習慣、主動學習,成績穩(wěn)中有升;而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很難約束自己,利用線上課堂的自由放任自己,成績下滑嚴重。
新冠肺炎疫情事發(fā)突然,各高校在全面應對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
(1)選擇的線上教學平臺不適合大學英語課程。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但平臺質量良莠不齊。例如,有些高校選擇的教學平臺里沒有對應版本的綜合英語教材,疫情期間,教師和學生都無法領到新書和教材,給線上教學帶來很大麻煩。
(2)后臺保障力度不夠。線上教學對網絡要求很高,有些高校的后臺網絡保障落后,經常出現網絡擁堵、卡頓、掉線等情況,影響教學進度。此外,教師在線教學過程中,遇到網絡技術或平臺操作問題時,無法得到快速、專門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在教學質量監(jiān)測方面,很多高校無法提供實時、全面、客觀的數據反饋,缺少對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的科學指導。
根據《教學指南》要求,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手段現代化,應把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放在首位。針對以上諸多問題,各參與主體要通力合作,多措并舉,保障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質量。
一方面,線上教學時長要科學合理。在線課程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實時直播,教師作為“主播”與學生通過屏幕交流,第二種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將教學內容打包發(fā)給學生,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學習,第三種是課程直播加自主學習,即前兩種形式的結合。大學英語課程不宜全程在線直播,有些網絡平臺如釘釘直播,在白天課時多的高峰期經常出現卡頓現象,影響教學進度;選擇的英文視頻或慕課視頻等不宜過長,避免學生視覺疲勞,失去耐心和信心,影響教學效果;切忌將所有教學內容打包發(fā)給學生,完全讓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對于自律性較差的學生來說,缺少科學指導和實時點評不利于他們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由時間。綜上,適合大學英語在線教學的方式是第三種,即將在線直播和自主學習有機結合,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較短時間有效講解、積極互動、布置任務等,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保證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加強教學互動,注重學生反饋。不同于以往在教室里上課,線上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只要有網絡和一臺終端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上課,但同時也失去了上課的“現場感”和“面對面互動”,缺少上課的嚴肅性、緊張性和正規(guī)性,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溜號。根據大學英語的特點,教師可讓學生在線朗讀課文、英文演講、小組討論、隨機點名、連麥發(fā)言等,充分調動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保證在線教學的課堂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反饋,了解學生對線上教學的適應程度。教師可通過教學平臺的私信、微信、QQ、電話等多種渠道收集學生反饋,拉近師生距離,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調整和修正,促進英語教學良性循環(huán)。
此外,適度增加評價與測試內容,尤其是形成性評價和形成性測試。評價與測試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授課教師要對學情加以分析,設計適合本校的英語在線測試和評價。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可進行單詞小考、課前朗讀、在線題庫測試、英語新聞播報、話題討論等,檢測學生英語能力是否與《教學指南》和英語能力登記量表相銜接。
最后,多關注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英語在線教學是對學生自覺性的考驗,失去教師面對面的監(jiān)督,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容易放松對自我的管理和約束。授課教師要細心研究學生心理狀況,通過多種渠道與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多溝通。例如私下詢問講課內容是否聽懂、學習資料難度如何、重點難點是否掌握等,從外部督促、指導和關心,使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找回自信,改善學習方法,利用在線課程實現“彎道超車”,逐步提升英語技能。
首先,認清形勢,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化資源培養(yǎng)國際視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緊密相連,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樹立世界眼光,培養(yǎng)國際意識。作為世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學好英語既可以了解世界,又可以提升自我。疫情之下,大學生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豐富的英語在線資源,掌握在線課程操作系統(tǒng),熟練應用各種英語在線資源平臺和軟件,提升英語聽、說、讀、寫各項技能,滿足國家戰(zhàn)略需求,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服務,也為個人的專業(yè)發(fā)展、工作就業(yè)、國際交流等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調整線上學習狀態(tài),充分利用線上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利用在線課程時間和空間自由的特點,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線上學習時頭腦清醒、環(huán)境適宜、互動積極。摒棄“晚不睡,早不起”的惡習,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按時進入在線課堂,以飽滿的熱情開啟一天的學習。保證學習環(huán)境安靜,沒有噪音等因素干擾,保持注意力集中。多參與課堂互動,連麥發(fā)言、話題討論、發(fā)帖評論等,參與度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也自然隨之提升。
最后,特別提醒英語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要充分利用線上學習的良機,彌補不足,趕超自我。根據英語線上學習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通過錄屏或回放功能,對課上沒聽懂的地方反復觀看,解決難點和疑點;通過在線私信等功能,隨時和教師取得聯(lián)系,積極溝通;利用更多可支配的時間彌補之前不牢固的知識點。
首先,針對大學英語課程,選擇合適的在線平臺資源。疫情之下,在線教學平臺適應市場需要發(fā)展迅速,種類繁多,但不是所有的平臺都適合高校英語在線教學。教學管理者要針對本校具體情況,結合英語課程、英語教材、學情分析等因素選擇適合本校的英語教學平臺,避免相似重復、功能單一、資源不全的平臺,否則反倒增加師生的負擔和工作量,得不償失。
其次,加強在線教學技術管理,保障英語在線教學效果。教學管理部門應有針對性地培訓英語在線教學技術支持人員,熟悉英語在線教學平臺的日常管理和操作,為師生提供實時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例如,很多高校選擇了U校園英語在線教學平臺,在平臺續(xù)費、使用操作、技術服務、日常維護等方面要有專人負責和管理。
此外,創(chuàng)建實時監(jiān)測平臺,定期數據反饋。教學管理部門應結合在線教學平臺數據,建立大數據平臺,采集線上教學狀態(tài)數據,對教學要素進行匯總和分析,挑選出優(yōu)秀案例進行分享,提醒存在問題的在線課堂及時調整,形成新形態(tài)管理機制,促進在線教學不斷完善。
英語在線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應不斷總結市場上各在線資源的優(yōu)點和弊端,深入研究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總結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更加完善的英語在線教學平臺和資源。在線教學效果的好壞也離不開網絡建設的進步。在線教學時數據量較大,接入帶寬的大小、基于IP的信息發(fā)布技術、5G技術的引入等都直接影響在線教學的效果。
疫情防控常態(tài)下,大學英語線上教學不僅僅是對疫情的主動應戰(zhàn),更是對“互聯(lián)網+教育”的成果運用。對大學英語線上教學出現的種種問題有的放矢逐一解決,使實踐線上教學的教師、學生、學校及社會參與方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保證教學效果,使英語線上教學更加成熟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成為日常和突發(fā)事件時能發(fā)揮最大效用的新型教學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