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雁
(廣東藥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學和學習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在英語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硬件的投入使用,使得英語學習教學形式得到了豐富與發(fā)展[1]。多媒體網絡技術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英語教學內容,既能夠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2]。為此,很多學者對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開展了大量的研究[3],使得人們對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然而,現有的多媒體網絡學習教學方法研究中,仍然存在教學效果不佳等不足[4],需要對其進一步的研究,以提高英語學習教學水平。
第二語言習得(二語習得)理論是克拉伸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來的,該理論包含五個假說:習得與學得假說、輸入假說、監(jiān)察假說、自然順序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5,6]。其中,該理論認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本質是習得+學得。習得是指學習者在無意識下學會第二語言的過程;學得是指學習者有意識地學會第二語言的過程[7]。該理論可以解釋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某些現象,對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8]?;谏鲜龇治?,提出一種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從英語的輸入與輸出、學習過程和學習者差異等方面,對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開展研究。通過實驗,與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作對比,以驗證本文方法的應用效果。
基于二語習得理論,分別從英語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受情感因素影響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者差異三個方面,對提出的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展開設計,將二語習得理論應用到英語學習教學設計中,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基于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說”,學生通過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習得英語這門語言?!拜斎爰僬f”的含義如圖1所示。
圖1 “輸入假說”的含義
假設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為“i”,“1”代表英語難度略微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語言輸入部分,則“i+1”表示學生的“可理解輸入”[9]。要把英語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吸收的語言,則要求英語教學材料是可理解的、豐富的材料。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接收到海量的英語信息[10]。英語學習輸入環(huán)境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英語學習輸入環(huán)境
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網絡為學生增加英語信息量,補充英語課本相關知識[11]。比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英語課文,利用多媒體網絡搜索相關英語信息,在給學生授課時適當地導入,以音頻、視頻等形式給學生播放,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標準的英語發(fā)音、感受真實的英語場景,可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12]。在課堂之外,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在網絡平臺獲取到與英語課本相關的知識,比如語音資料、練習材料等,利用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隨時隨地學習英語課文相關的英語知識,并可以補充一定的課外知識。
此外,由于某些學生比較內向,不敢在眾人面前用英語表達自己,不利于其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13]。此時,多媒體網絡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軟件具備人機對話、語音模仿等功能,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學習軟件,用英語開展交流互動活動,使其英語輸出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的英語后,可以通過聽力、閱讀等形式的網絡測試,檢驗自身的英語水平[14]。
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的主要內容如圖3所示。
圖3 “情感過濾假說”主要內容
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情感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5]。其中,動機是影響學生習得英語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分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工具型動機和融入型動機。在動機理論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網絡開展英語學習教學工作。在英語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一項教學任務納入到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動機,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英語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其中,實現學生內在動機的方式主要有:a.教師鼓勵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保有一定的學習熱情。通過多媒體課程,使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培養(yǎng)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了解英語學習目標,從而確定自身的學習方向。b.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利用多媒體網絡,在設置英語教學內容時,通過現場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環(huán)境,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利用多媒體網絡,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動的機會。通過交流,使學生克服學習英語的焦慮和緊張。c.教師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適合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教學任務。教師在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時,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像、模擬等多媒體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講授英語知識時,由簡到難,讓學生在選擇英語教學內容上,充分體會到英語知識的挑戰(zhàn)性,使其具備更大的學習動力。
實現學生的外在動機:教師在設置英語課程時,開設競賽等活動,通過此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競賽中,讓學生進行自評,從而產生競爭心理,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力。
實現學生的融入型動機:利用多媒體網絡,將英語教學與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相結合。例如,在學生聽力訓練中,選擇不同國家的英語語音資料,使學生體會英語語言的多變性。
實現學生的工具型動機:工具型動機的主要內容如圖4所示。
圖4 工具型動機主要內容
根據工具型動機的不同,在設置英語課程之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通過此種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擁有正確的態(tài)度,從而使英語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同的學生在性格、認知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也是造成學生學習英語有著不同結果的重要原因。學習者的差異如圖5所示。
圖5 學習者差異
教師在英語課程安排上,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不能按照單一模式進行。利用多媒體網絡,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為其提供適合的學習材料以及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條件。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學習進度,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達到提升英語學習效果的目的。
通過上述內容,將二語習得理論應用到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中,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將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與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作對比,以驗證提出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
以英語聽力課為例,選取某學校非英語專業(yè)2019 級6 個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共有240 名學生,每個班級的人數均為40 名,對其開展實驗研究工作。6 個班級中,兩個班采用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記為A 組;兩個班采用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記為B組;兩個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記為C 組。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如圖6所示。
圖6 提出方法的教學模式流程圖
三組學生所用教材相同,前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場所均為多媒體教室,為每名學生均配備一臺計算機。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分級測試的方式給每名學生定級。
在前兩種教學方法中,通過問卷調查與英語測試的形式,得到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的學生反饋結果。在問卷調查部分,設置問題如下:a.語言輸入與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的關系;b.在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中,聽力學習過程中情感過濾所產生的影響;兩個題目的選項分別設置如下:A非常認同,B 認同,C 一般,D 不認同,E 非常不認同,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在回收2400 份問卷后,得到的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問卷調查結果
如表1所示,對于a 問題,超過95%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語言輸入環(huán)境,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語。對于b 問題,有超過96%的學生認為多媒體網絡教學能夠減少情感障礙,可以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可以提高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減少學習的焦慮。由此可見,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式深受學生的歡迎,有助于其對英語的學習。
針對三組同學,開展英語測試。在英語測試部分,選取2017年CET 4 聽力真題作為期中測試試題,選取2018年CET 4 聽力真題作為期末測試試題,每套測試試卷的總分設置為20 分。在完成試卷的閱卷工作后,將所有學生的成績錄入統(tǒng)計軟件中開展統(tǒng)計分析工作,利用標準差計算公式計算學生成績的標準差,如公式(1)所示:
在公式(1)中,s 代表學生成績的標準差,n代表實驗對象人數,代表學生成績的平均值,xn代表第n 名學生。通過統(tǒng)計分析計算,所得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英語測試結果
如表2所示,通過統(tǒng)計分析,在期中測試中,A組和B組學生的英語測試平均分分別為3.55、3.53和3.53,標準差分別為0.24、0.28 和0.23,經過統(tǒng)計分析,三組組學生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期末測試中,A 組學生的英語測試平均分為9.24,而B 組學生的英語測試平均分僅為7.15,A 組學生的平均成績顯著高于B 組學生的成績。而C 組學生的平均成績僅為3.96,與之前相比,并無明顯提高。通過對比發(fā)現,A 組學生和B 組學生在采用兩種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后,成績均有所提高。但是,采用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的學生比采用傳統(tǒng)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的學生的進步更為明顯。實驗結果表明,與其他兩種英語學習教學方法相比,其教學效果更優(yōu)。
將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與多媒體網絡學習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表明,前兩者均比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要好。其中,提出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方法通過將焦點放在學生本身上,能夠大幅度提高其英語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習得第二種語言。
多媒體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學好第二語言提供了便利。然而,現有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存在教學效果不佳等一些不足,為此提出了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將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和學習者差異應用到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中,完成了該方法的設計。
此外,通過對比實驗,證明了提出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希望所設計的基于二語習得的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教學方法能夠為英語學習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