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德州市陵城區(qū)鄭家寨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德州 253500
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飲食方面越來越“講究”,尤其是對于食品的質量、營養(yǎng)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十分重視和關注。在這一背景下,有機蔬菜的概念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其由于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任何的化肥、農藥或者化學添加劑,相較于傳統(tǒng)種植的蔬菜更加綠色健康且營養(yǎng)價值更高,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如何為人們提供價格低、質量好的有機蔬菜成為了相關部門和研究者重視的一個問題。
相比于普通的蔬菜種植,有機蔬菜的種植要求更為嚴格,不僅要杜絕添加任何化學藥品和添加劑,還要保證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機肥。為了實現蔬菜從播種到銷售綠色無污染,應做好以下工作。
(1)選種。選種是種植有機蔬菜的第一項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當前市場上蔬菜種子的類型十分豐富,為了保證有機蔬菜的質量,必須選擇非轉基因品種,所選擇的種子還要有相關部門的認證。
(2)生長環(huán)境。生長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蔬菜的品質。相比于傳統(tǒng)的蔬菜種植,有機蔬菜對于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更為嚴格。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的生長習性,設定不同的種植環(huán)境,例如溫度、水分以及光照等。有機蔬菜對肥料的使用也有較高要求,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有機肥。
(3)對種植人員的要求。種植有機蔬菜對種植人員的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也有更高的要求。應組織種植人員參加必要的培訓,使其了解和掌握有機蔬菜種植知識與要求,這也是保障在種植過程中有效處理各種問題的前提[1]。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和發(fā)展對于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當前也在大力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過在當前的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發(fā)展上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推廣力度不足,農戶對于該技術的認識不足,對于相關技術的掌握程度較差;在目前的有機蔬菜的種植管理等方面上存在著一定的技術性不足,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提升;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缺乏統(tǒng)一、完善的標準和規(guī)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我國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較多的不良影響。對于有機蔬菜種植技術而言,其推廣受資金以及學習人員的種植意識限制。一項技術的完善普及推廣需要一套相對應的政策以及資金鏈的支持,河西鄉(xiāng)的技術推廣資金有限,且部分鄉(xiāng)民的個人思想較為狹隘,學習意識較為薄弱,在技術的交流方面又較為保守,這樣也就導致了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的封閉性。除此之外,發(fā)展成果享用方面的制約,也間接反饋影響著技術的傳播。這一些都需要相對應的工作人員進一步思考政策的衡量去改善引導鄉(xiāng)民[2]。
有機蔬菜的種苗應嚴格符合三個條件,即未進行轉基因處理,未采用違禁試劑處理,本身具有較強的抗病害能力。種苗來源優(yōu)先選擇正規(guī)渠道,從正規(guī)的經過有機認證的種子或種苗站處采購。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經過有機認證的蔬菜種子或種苗,可選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普通蔬菜種子或種苗進行種植。
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選址要格外嚴格,最好選擇在青山環(huán)繞的地方。一些土地資源被過度開發(fā),不適合種植有機蔬菜。在選擇之前,需要考察備選土地的土壤質量,檢測其中是否有農藥殘留及有害物質。同時,還要考察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例如周邊水源是否被污染,周邊是否建設大型工程等。在選址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基地周邊的環(huán)境條件,以此保證水源、土壤以及周邊環(huán)境都能滿足種植有機蔬菜的基本要求[3]。
用肥量,種菜與用肥同步進行,施用動物糞便與植物漚制之間的比例,應控制在1:1。用基肥,總肥料的80%作基肥,用肥時播撒到耕犁層,便于根系吸收。基肥在早期耕地時用,充分腐熟的生物堆肥為上選,用量45-75kg/hm2。條件允許的,種肥用有機復合肥,用量1500kg/hm2。用法,早期溝施或穴施,用肥深5-10cm。用追肥,結合澆水培土等進行土壤追肥,主要是使用人糞尿及生物肥等。也可進行葉面噴施,在生長期選取生物有機葉面肥,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對于種植密度大、根系淺的蔬菜可采用鋪肥追肥方式,當蔬菜長至3-4葉時,將經過晾干制細的肥料均勻撒到菜地內,并及時澆水。對于種植行根較大、根系較集中的蔬菜,可開溝條施肥,開溝時不要傷斷根系,用土蓋好后及時澆水。注意施肥時應根據肥料特點及不同的土壤性質、不同的蔬菜種類和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期靈活搭配[4]。
有機蔬菜的種植對于國家來說極具戰(zhàn)略意義,其不僅僅有利于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還能夠幫助農戶的經濟發(fā)展。但由于有機蔬菜種植成本較高且技術推廣不易,在未來一段時間技術的推廣會占據很大一部分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越來的越多的農戶能夠較好地掌握這一門技術的核心要領,從而將其轉化為自身發(fā)展的一大助力。而人們越加的重視也必將推動有機蔬菜的進一步發(fā)展研究,兩者互為良性循環(huán),從而推動我國綜合國力的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