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上海 200235)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新時代的交通模式,軌道交通的優(yōu)勢就是準時、環(huán)保、大容量、迅速等。軌道交通地上車站具有較為密集的人員,較大的客流量,若是出現火災,會出現嚴重的安全與經濟損失,增強防火設計尤為重要。伴隨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新型技術、新型材料可在地鐵建筑中獲得廣泛運用,在此條件下,車站的建設應重視應用耐火材料,增強建筑的防火設計結構與空間設計,為地鐵車站設備的順利運轉提供保障,避免出現火災事故,有效防止為社會大眾的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造成損害。
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全新時期,新時期背景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逐漸推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我國國民的日常出行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因地鐵具備較強的實效性和便利性等顯著優(yōu)勢,如今已成為現代化城市居民通勤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大多數地鐵車站位處地下并且對凍土層和上方管線進行充分考慮,明挖站車站出入口將高度提高到大約15米左右,暗挖站的高度提高到更高。地鐵在火災工況下的撲救具有很大的難度和人員消防疏散具有很大的困難。筆者認為應針對地鐵車站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全面的探析,以促進地鐵車站建筑設計中消防安全措施的有效提升,服務于社會和人民。
地鐵車站建筑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影響其出現火災的因素有許多,一般表現如下:如果地鐵車站的建設應用的施工材料是木質材料,而且此材料自身具有易燃的特點,因此,在具體的運用中很容易出現火災事故,如果在地鐵車站的建設中發(fā)生電氣設備故障,很可能會發(fā)生火災和爆炸等狀況,導致地鐵車站發(fā)生不可控制的火災。從地鐵信號建設的角度來講,如果地鐵信號發(fā)生不穩(wěn)定的狀況,或者對列車的提示出現錯誤,很容易導致列車之間互相碰撞,若是嚴重很可能出現脫軌的狀況,最終導致地鐵發(fā)生嚴重的火災事故。許多地鐵建筑中并未配置警示裝置等,在這種情況下,將嚴重影響建筑的防火??偠灾?,以上任意原因的出現都會導致地鐵車站發(fā)生嚴重的火災事故,為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很可能會為我國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一般情況下,地鐵車站建設的構成包括車站掌控中心和車輛段及停車場等,因此,在地鐵車站建設防火設計的開展中,應從如下幾方面加強考慮。地鐵基本構成形式為地鐵車站的防火設計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對于地鐵車站單項設計方式和換乘車站的方式等。從平面布局的角度來講,設計企業(yè)應充分結合建筑設計的相關防火規(guī)范標準展開。為地鐵與汽車加油站的防火之間距離滿足規(guī)定的標準提供保障,充分結合城市燃氣設計的相關標準,為地鐵和燃氣調壓站等各個方面防火距離滿足規(guī)定的標準要求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設計師還要充分結合防控工程項目設計相關的防火標準要求開展建設。
地鐵車站建筑耐火等級是指建筑材料在一定時間內不會燃燒并保持原有狀態(tài)的現象。為了加強地鐵車站建筑的防火設計,設計首先要加強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保證建筑材料在火災中的穩(wěn)定性。根據GB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分為四級,從一級到四級,耐火強度依次降低,地鐵地下車站及其出入口通道、風道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地上車站不應低于二級。
站廳及站臺公共區(qū)防煙分區(qū)建筑面積要小于兩千平方米,設備管理用房的所有防煙分區(qū)建筑面積均小于750平方米。在設備管理用房區(qū),應用隔墻到頂的方式分隔。在公共區(qū)域,利用吊頂上方設置擋煙垂壁分隔。在公共區(qū)樓與扶梯洞口位置擋煙垂做法充分結合吊頂透空濾進行選擇,在吊頂透空濾超出25%時,擋煙垂壁設置需要從結構下垂到吊頂上皮;若是吊頂透空濾低于25%時,擋煙垂壁的設置需要從吊頂下突出高度500毫米上升到結構板底。擋煙垂壁需要利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不燃材料。通道的吊頂和站廳吊頂位置的高差超過500毫米,高差位置上方利用防火板封到結構板當作防煙設施,擋煙垂壁下緣到樓梯踏步面的垂直距離應超過2.3米。
地鐵車站建筑中防火墻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夠連續(xù)性預防火災事故,規(guī)避火災蔓延的現象,因此設計人員要重點設計防火墻結構,借助防火墻對站點進行分區(qū)處理,從而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為了確保防火墻在應用期間能夠起到一定的防火效果,應該設計塊墻結構,從根本上提升結構的防火等級,具有A級防火,在合理設計防火與安全疏散的情況下,采用防火材料開展設計和建設工作,保證防火等級符合標準。尤其是地鐵車站大廳和站臺區(qū)域,設計裝飾部分時,應該按照具體的防火設計標準合理選擇防火類型的原材料,盡可能使用不易燃燒、不支持燃燒的材料開展工作,避免在應用玻璃纖維材料、石棉材料期間生成有害氣體,保證建筑空間的安全性。
在地鐵火災系統(tǒng)當中主要起到管理調度作用的就是地鐵火災自動報警中心系統(tǒng),該報警系統(tǒng)對于每個車站級出現火災進行有效引導。所以在開展該報警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需要設立無線電話以及閉路電視等各種類型的通信設施設備,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運轉形式,開展有效的編制,如果發(fā)生火災情況可以對整個地鐵全線的運轉形式開展準確的判別,同時,對于很多車站及有關火災基本信息,可以得到更好的接收,引導每個車站級的消防工作。另外,對每個車站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進行設計過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對火災的基本情況開展警示工作,并且對各個區(qū)域內火災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可以設立智能性的管理模式,達到對每個消防系統(tǒng)的有效把控,同時還能將監(jiān)測到的火災狀況直接上報給中心級的系統(tǒng)當中。另外一方面,該系統(tǒng)還要具備接收命令以及對所管區(qū)域內救災工作的指揮,并且還要跟全部消防廣播系統(tǒng)以及啟動防煙系統(tǒng)等相互連接在一起進行指令發(fā)布,有關系統(tǒng)能夠快速開啟救災的形式,進而及時開展救災活動。最后就需要關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性能的設計工作,對其進行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有關的預警鈴以及手動警示按鈕等,可以在出現火災情況后,快速的發(fā)出警報聲,并且開啟有關的消防設備,及時將現場的火災撲滅,以免火勢延續(xù)而造成更多的損失。
在地鐵車站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中,相關設計人員應該形成正確的觀念,在有效完成安全疏散設計工作的情況下,提升整體系統(tǒng)的安全性,形成良好的安全疏散作用。
1.加強安全出口與自動扶梯的科學設計
在實際的安全疏散設計工作中,為了能夠起到良好的優(yōu)化設計作用,應該合理設計安全出口,滿足具體的設計標準規(guī)范。對于站臺區(qū)域,需要設計2個以上的安全出口,將其和站外相互連接,并且車站內任一點距離安全出口的行走距離應≤50m。其他的消防區(qū)域應該結合具體情況設計安全出口,保證連接形式、數量等符合標準。自動扶梯的設計需要結合地鐵車站建筑的緊急疏散情況,有效預防出現推擠、墜落、踩踏等情況,預防火災事故問題,減輕對人員造成的傷害。在設計自動扶梯的過程中,要預防出現塔板落地的現象,當自動扶梯停運時,塔板的承受能力需要符合具體的安全疏散標準。除此之外,要合理設置一級電力供應,在出現火災事故的情況下,確保自動扶梯不會出現故障和塌陷問題,使系統(tǒng)良好運行,起到安全疏散的積極作用。
2.增強安全疏散的綜合設計
為了確保樓梯間、進出通道的應急照明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行,使乘客在出現火災事故問題時及時、有效逃離,應該在安全疏散方向方面設計自發(fā)光類型的疏散標志,提升疏散方向的準確度。而且需要加大對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力度,合理開展安全知識的宣傳工作與教育工作,發(fā)生火災事故時可以及時有效疏散乘客。還應該在建筑空間合理設計自動火災報警系統(tǒng),便于開展安全疏散的處理工作。
結合實際情況,首先,緊急疏散的設計標準為:發(fā)生火災時,每個車站至少有兩個出入口。根據地鐵設計防火標準要求:站臺至站廳或其他安全區(qū)域的疏散樓梯、自動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過能力,應保證在遠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時最大客流量時,一進站列車所載乘客及站臺上的候車乘客能在4min內全部撤離站臺,并應能在6min內全部疏散至站廳公共區(qū)或其他安全區(qū)域?;馂臅r應保證足夠數量的自動扶梯正常運行,除一部扶梯檢修外,其余上行扶梯仍上行,下行扶梯停止運行,閘機處于開啟狀態(tài)。其次,保證車站蓄電池室的穩(wěn)定、連續(xù)供電,事故至少應提供60分鐘的工作電源,并及時解決車站照明設備問題。具體措施是在火災事故狀態(tài)下,通過變頻器可自動切換站內燈具電源。最后在緊急疏散通道旁設置相應的分散指示燈,方便人員疏散。緊急疏散標志的設置標準是:在出入口、站廳、站臺、自動扶梯、樓梯間設置疏散標志。疏散標志需離地一定距離:出入口距地面2.2m-2.5m,其他地方距地面0.3m-0.5m。其中,列車內具體的緊急疏散處置方式原則上保持進站,立即報告火災情況,在車站停車時立即開門疏散;當列車無法運行或極其危急時,應立即組織旅客在隧道內疏散。
概而言之,地鐵車站建筑的防火設計應受到地鐵車站建筑設計人員的充分重視,增強對地鐵車站防火設計必要性的認識,深入探索分析地鐵車站建筑中可能出現的火災安全隱患,在進行地鐵車站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有效優(yōu)化完善建筑設計方案中的防火安全設計,為乘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有效增強設計專業(yè)技能水平,為地鐵車站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提供保障,推動地鐵車站建筑防火設計的充分提升,推動我國地鐵建設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