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鑫,顧萬建
(江蘇省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0029)
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臨床上,由于手術治療對機體功能的損傷較大,常采用的治療方案是化療[1]。但是化療過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可引發(fā)炎癥因子水平的改變,因此,如何保護化療期間患者的免疫能力成為肺癌研究領域的重點及熱點之一[2]。臨床上,常采用中藥聯(lián)合治療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鴉膽子油乳是我國自主開發(fā)的一種抗腫瘤藥物,能直接作用于細胞膜上的P-糖蛋白,可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3]。本院研究了鴉膽子油乳聯(lián)合GP化療方案對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NSCLC[4];肝腎功能正常;患者的預計生存時長>3個月。排除標準:有凝血功能障礙;有精神疾??;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合并其他腫瘤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0~71歲,平均(52.16±4.32)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0~72歲,平均(52.71±5.01)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對照組給予GP化療方案治療;觀察組給予鴉膽子油乳聯(lián)合GP化療方案。GP化療方案:第1~3天,靜脈注射順鉑(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216),25 mg/m2;在第1天和第8天靜脈注射吉西他濱(美國禮來公司,國藥準字H20110535),1 000 mg/m2;同時,化療開始時即行止吐、護胃、水化及保肝等輔助治療。觀察組接受與對照組相同的GP化療方案,并增加鴉膽子油乳治療,取30 mL鴉膽子油乳與250 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續(xù)靜脈滴注2周。治療結束2周后,評價患者治療效果。
1.2方法 (1)記錄治療的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評價患者治療后的卡氏評分。實體瘤評價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及進展4級,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卡氏評分療效[5]:提高,卡氏評分提高多于10分;穩(wěn)定,卡氏評分增加或減少少于10分;降低,卡氏評分減少多于10分,穩(wěn)定率=(提高例數(shù)+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測定,于化療前后采集患者的5 mL靜脈外周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血清中白細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試劑盒購自深圳科潤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7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比較[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炎性細胞因子CRP、IL-6及IL-10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的卡氏評分結果比較 觀察組的穩(wěn)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8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卡氏評分結果比較[n(%)]
2.4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84,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目前,肺癌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6]。由于該病的早期臨床癥狀隱匿,待患者發(fā)現(xiàn)或確診時,大部分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間窗[7-8]。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案是以鉑類藥物為化療藥物的GP化療方案[9]。該方案能殺死癌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時長,但患者長時間化療會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其化療效果及機體功能,出現(xiàn)患者不能耐受,甚至終止治療等情況。 因此,改善化療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化療過程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成為研究熱點[10]。
為了有效緩解GP化療方案中藥物對患者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況,臨床治療從單一的化療方案逐漸轉(zhuǎn)向中藥聯(lián)合化療方案[11]。鴉膽子油乳是從植物鴉膽子的種子中提取,其主要活性成分為油酸及亞油酸,是一類具有靶向性的純中藥抗癌藥物[12]。在本研究中,通過檢查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可知,鴉膽子油乳聯(lián)合GP化療方案能在不損傷Th2細胞功能情況下,改善Th1細胞,表現(xiàn)為觀察組患者化療后的 CRP、IL-6 和 IL-1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CRP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一部分,能在Ca2+的幫助下結合細胞膜上磷酸膽堿,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鴉膽子油乳能持續(xù)黏附癌細胞周圍,具有較強的親和力,為抗癌藥物滲入癌細胞爭取時間,在不影響正常細胞功能的情況下選擇性破壞線粒體和細胞膜等膜性系統(tǒng),其可能作用機制是對細胞周期發(fā)揮非特異性作用,降低拓撲異構酶的活性,阻止合成腫瘤細胞 DNA,從而殺死癌細胞[13]。鴉膽子油乳能抑制IL-10和IL-6的合成,通過STAT信號通路促進CD4+細胞表達SOCS1,可抑制Th1功能,減弱患者的免疫功能。
此外,鴉膽子油乳的細小油乳顆粒與腫瘤細胞有較強的特異性親和力,能長期吸附在腫瘤細胞的周圍,有利于抗腫瘤有效成分進入腫瘤細胞內(nèi)發(fā)生作用,阻礙對患者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保護緩解細胞因子對免疫功能的損傷,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4-15]。通過減弱化療藥物對Th2細胞的增強作用來間接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穩(wěn)定率,并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采用鴉膽子油乳聯(lián)合GP化療方案能提高治療NSCLC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