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棟
(濱州市交通運輸局,山東 濱州 251800)
近年來,隨著公路質量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建設管理水平持續(xù)提高。但是由于公路工程覆蓋面廣,進行施工的相關人員紛繁復雜,每個人的水平差距較大,很不平衡。同時受地理、當地氣候和材料材質等的復雜性,公路工程質量目前還是存在相當情況的質量通病。
路基土壓實度質量通病主要體現為壓實度達不到要求。主要錯誤做法是不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范制定的松鋪厚度進行回填,不按照分階段、各層水平和分層的標準進行回填,而是按照隨高就低,或是分階段進行回填的各層搭接,卻沒有按照分層進行倒退臺階方法的要求進行填筑和碾壓;在回填土里摻雜塊狀雜物,阻礙了土壤之間顆粒的相互嵌擠,不能確保整體壓實效果;回填土里摻雜有機物,有機物腐敗后土壤中易造成孔洞;超出壓實最佳值含水量的壓實土,不易滿足要求的壓實度,導致了路基不均勻的沉陷,使路基結構性變形。
水泥穩(wěn)定類碎石基層出現的裂縫不外乎有兩類:一類是自身強度達不到要求導致的裂縫,與設計的結構和施工的質量所造成。其次是由于收縮產生的裂縫,由于水泥穩(wěn)定類碎石的特點是一種極易快凝的凝膠材料,同其它的膠凝材料相同會有收縮的特性,分為干縮及冷縮。在產生收縮時,如受到底層以及其它因素制約,就會產生收縮裂縫情況的發(fā)生。當混合料產生結晶結構后,輪胎作用導致結構產生破壞的細小裂縫,收縮裂縫很有可能會在這種位置出現。
瀝青路面結構層早期破損主要是指在工程竣工以后通車不長時間或一至兩年內發(fā)現多處甚至大面積的裂縫、損壞。其主要原因有:工程片面追求路面平整度,從而忽視對壓實度的有關要求;材料進場和終壓溫度較低,更甚者在溫度偏低的條件下碾壓過度;材料的生產配比不恰當,基質瀝青含量不達標;路面基層乃至路床和基底的承載力達不到要求,彎沉值偏大。此外,因為路面的基層組成材料產生收縮而導致瀝青面層的反射裂縫,也能夠造成早期的破損。由于雨、雪或水沿著路面的裂縫滲入到基層再到土基,造成了路基和路面穩(wěn)定性以及強度降低,導致局部產生了變形,發(fā)展成網狀的裂縫。而碾壓時產生的微小裂紋和反射裂縫即使早期不會影響車輛通行,可是在水分的侵蝕和光的照射下,成為導致瀝青面層疲勞而開裂的催化劑,極大的縮短了瀝青路面的壽命。
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關系到幾個關鍵因素:工程工藝、工程材料、設計技術。
1) 工程工藝是公路工程施工人員在建設過程中進行工作的主要步驟,通過多年的改進,公路工程的各分項工程及各個施工內容已形成了各種具有固定模式的施工及作業(yè)規(guī)程。但是因為工程建設 的差異性和部分單位片面追逐利潤,導致施工時的工藝流程、程序錯誤或人為的縮減,例如在路基結構土方工程施工時不按照分段、水平和分層技術的有關要求進行回填,在填土的過程中摻雜顆粒狀物質,或含水量較大等,種種因素造成了此后路基病害的產生。
2) 工程材料是路面建設的基本要求,材質的好壞直接牽涉到路面產品的品質。在現場施工時,材料的消耗量大、種類較多,加上建設市場經濟不斷的發(fā)展,材料市場各種材質的品質性能良莠不齊,進到不符合要求和性能不穩(wěn)定的材料幾率大大增加。稍微不注意就會有可能發(fā)生,像石灰、水泥、鋼材、石料品質等。
3) 優(yōu)化的技術設計是規(guī)避質量通病的條件,一個符合要求的產品必須要求設計不出現缺陷,否則再好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藝都是徒勞。例如目前路面基層施工時水泥穩(wěn)定碎石,由于原材料的特性,容易發(fā)生水穩(wěn)碎石在施工后出現裂縫,從而導致瀝青路面產生反射裂縫,造成路面早期出現破損,這是因為材料本身的屬性造成,僅從施工工藝和常用材料著手,是難以避免的,必須通過借助技術創(chuàng)新和設計來協同解決。
質量通病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優(yōu)化的設計條件下推行標準化施工。具體手段是:
一要加強原材料的進貨管理,防患于未然。抓好施工現場原材的源頭管理。建設、施工、監(jiān)理單位和檢測機構應當嚴格執(zhí)行施工材料的進場檢驗和見證取樣制度,施工、監(jiān)理單位應當分別建立材料入場登記臺帳,填寫內容應詳細、真實,有紙質記錄和相關責任人的簽字。
二要認真執(zhí)行公路工程試驗檢測規(guī)定,杜絕施工操作的不準確現象。通過要求各單位依據國家的有關標準規(guī)范采取檢驗檢測的方法,構筑起公路工程建設質量的有效體系,該體系通過發(fā)揮使用真實和原始的各類數據體現存在的事實,為質量管理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三要積極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有效應用,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藝,治理瀝青路面質量通病,提高公路工程科技和質量水平。針對不同的公路等級和交通量,采取符合設計的面層結構形式,以應對日漸增長的交通量和重載、超載車輛,使路面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