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池莉曾說過:“我偏愛生活的細節(jié)。我覺得人類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興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細節(jié)是嶄新的,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群,擁有絕對不同的細節(jié)?!笨梢?,細節(ji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讓我們學會細節(jié)描寫,讓人物在一顰一笑之中顯現(xiàn)神韻。
留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課文提供了很好的細節(jié)描寫寫作范例,請看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老王》。
經(jīng)典再現(xiàn)
老王
文/楊絳
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
……
有一天傍晚,我們夫婦散步,經(jīng)過一個荒僻的小胡同,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老王正蹬著他那輛三輪進大院去。后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guī)?,車費減半。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每天清晨,老王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們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胡同口蹬三輪的我們大多熟識,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
……
可是過些時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錢吃了不知什么藥,總不見好。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p>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p>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p>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墒俏液ε碌煤苛?。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么了?好些沒有?”
“早埋了?!?/p>
“呀,他什么時候……”
“什么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p>
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lǐng)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對原文有刪減)
技法借鑒
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覺得難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文章不生動,不感人。讀了這篇文章,借鑒它的寫作技法,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細節(jié)描寫,是指對某些細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環(huán)節(jié)和情節(jié),加以具體描寫,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它包括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
細節(jié)描寫有刻畫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氛圍、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等作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細節(jié)描寫就是這樣一滴水,讓我們來學一學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讓它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一、步步追問,細致入微。
比如文章在寫老王送香油和雞蛋這件事情時,老王的形象是枯瘦得可怕的。如果我們不加以細致描寫,讀者的印象就僅僅停留在“他枯瘦得可怕”這一個抽象的句子中。我們需要一步步地追問,枯瘦成什么樣子?身形是怎樣的?臉是怎樣的?顴骨?嘴唇?……一步步細致入微地刻畫,就有了“直僵僵地鑲嵌”“面如死灰”“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就追問出了一個病入膏肓、枯瘦得令人可怕的心酸形象。
二、多重刻畫,豐富人物。
當作者楊絳準備付香油和雞蛋錢給老王時,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痹诖颂?,老王的語言很少,甚至在整篇文章當中,他的話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但是透過這只言片語,我們卻能明晰地看到一個生活艱辛卻內(nèi)心善良的老王。這得益于作者樸實卻又細致的描寫。在描寫語言時,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同時加上神態(tài),形象更為可感。再加上動作——“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薄澳谩薄斑薄皽康剞D(zhuǎn)”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所以,我們在刻畫人物時,可以對人物進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多重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三、巧用修辭,形象生動。
“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把老王比作僵尸,極致地寫出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勞動者在生理和精神上的不幸。
另外一個例子,在李森元的《臺階》一文中,《臺階》的比喻也用得極為巧妙,生動形象的比喻刻畫出了一位勤勞樸實的、堅韌謙卑的父親。那露珠就像是父親鋤頭下的黃豆,那一塊塊的青石板寄托了父親強烈的期望,以致臉都“很像一塊青石板”,“那極短的發(fā),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我們似乎可以看到莊稼地里留下的父親一串串的汗珠。這些細節(jié)描寫的喻體均來源于父親的生活,比喻新穎而貼切。
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我們的描寫就可以更細膩,更豐富,更形象。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綜合運用。那我們在使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一是仔細觀察。觀察是基礎(chǔ),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就不會有細膩傳神的描寫。要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大處注意,小處留神,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的文字。二是服務(wù)中心。細節(jié)不是為了表現(xiàn)技巧,而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表達情感。
有觀察,才有細節(jié);扣中心,才有神韻,才有面如死灰讓人心酸的老王,才有一個個躍然紙上的有神韻的人物形象。
教師下水文
老師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喜歡用到細節(jié)描寫,我們一起來看。這是回憶少年時代收割稻谷的一篇文章。
星河一片入夢來
文/陳曉
“雙搶”時,家人會盤算好收割的日子。天還沒亮,在催促聲中吃完早飯便急匆匆地趕赴田間。父親種的稻穗鼓脹飽滿,一眼望去,金黃一片,稻浪滾滾。父親揀定一個地方,一家人一字排開,便拉開了收割的序幕。父母手大力大,都是割稻好手,只看到稻穗如水波般拂動,被順勢割倒,碼放成堆,整齊如列。不多久,我和哥哥便落在了后面。母親時不時地在前面喊:“快點割,趁涼快??!”說完便又俯身弓背,一把一把地割下去。我看不到父母親埋在稻穗里的頭,只看到堅實地踩到地里的兩只腿,從后面看,就像一個個在土地上艱難行進的“人”字。我心里一酸,快速地揮動著手里的鐮刀。
清晨的涼氣還是很快被熱氣吞噬。太陽一點點升高,肆意地燒烤著大地。熱浪襲得人無處遁逃。草帽下的臉熱得發(fā)燙,汗水浸濕了頭發(fā),流進眼睛里,一陣刺痛。背上被烤得灼熱無比,兩腿因為長時間蹲著,酸脹不已。有時候干脆跪在地上,咬著嘴唇,憋著氣,不管不顧地割過去。實在扛不下去了,才直起身子,抖抖濕透的衣服。
父親總是割得最多,割得最快。一顆顆汗珠從臉上滲出,比谷粒還要飽滿。他看著我們滿臉通紅的兄妹倆說:“休息一下吧!”如獲大赦!如有大樹就趕緊奔過去一屁股坐下來;有時候無遮無攔,連一溜陰涼都找不到,就把手腳放到水渠里涼快涼快。太陽火辣辣地吐著白光,沒有一絲風,只有一片鳴蟬的聒噪。父親一邊用草帽扇著風,一邊用鄉(xiāng)人的方法打著吆喝:“喲——嗬!”,似乎真的招來了一絲風,用母親的話說,真是比吃了肉還舒服呢!最幸福的莫過于剛好路過一個賣冰棍的,騎著自行車響著鈴鐺在田間穿梭,后面裝著冰棍泡沫箱讓我們兄妹倆抿了抿干枯的嘴唇。所有的勞累都隨著父親遞過來的綠豆冰煙消云散,世間最美味的東西莫過如此。
到了晚上,暑氣漸漸散去。父親會提上兩大桶涼水潑在前坪驅(qū)熱,搬上幾把椅子,兩張竹床。等到星光閃現(xiàn)的時候,一家人也就差不多聚齊了。父母趿著拖鞋,搖著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話著家常。我和哥哥照舊守著收音機,聽著“金曲排行榜”,一首首歌曲悉數(shù)記在一個厚厚的本子上,首首不落,唯恐錯過。高高低低的聲音和夜空里草蟲的重復鳴奏相應和,躁動都在這細細碎碎的聲響中隱退。螢火蟲也提著燈籠來湊熱鬧,點點光亮好似上天遺落在人間的精靈。
夜?jié)u深,睡在竹床上數(shù)著星星。數(shù)著數(shù)著睡著了,夢中星河一片。翌日清晨,才驚覺自己竟在外面睡了一夜。床下蚊香灰燼未除,那是母親念我怕蚊蟲叮咬所備。竹床清涼,以星空為伴,枕著清風入眠,好不愜意!原來,浸透著汗水的夢是這樣香甜。
多年以后,去過許多的地方,看過很多的夜空,可那個夢中的星河卻一直都在。星河之下,有牛群,有草地,有散發(fā)著灼烈而清純香味的稻谷,還有那個夏天吆喝過來的一陣風……他們伴隨著我走過一段段的歲月,讓我在面對一座座大山時,不再焦灼,不再茫然。因為我知道,翻過那座大山,你就會看到那片星河,清輝一派,美麗平和。
白天的汗水浸泡之后,夜晚便會有一個甘甜的夢。年少時吃過的苦,最終都會化為一片星河,清輝一派,美麗平和。此文也送給正在奮斗著的同學們。
學生秀場
讓我們帶著敏感的心,聰慧的眼,用細致的筆來寫一寫!請選擇一位你喜歡的老師,進行細節(jié)描寫。要求:1.綜合運用所學的幾種方法。2.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或優(yōu)秀品質(zhì)。3.150字左右。
溫柔美麗如她。她長發(fā)披肩,圓圓的臉龐總是微泛紅潤。她擁有一雙深邃的眼眸,閃現(xiàn)著星星般的光亮,照耀著我們每一個人。她的唇始終微翹,一不留神,天邊的云霞就會跑到她的臉頰,綻放出一抹宛若桃花盛開般的笑容。她如夏日里的清風,冬日里的暖陽,總讓我們沉浸在她的課堂。她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盡管戴著鐐銬,卻依然像大海一樣歌唱。
(長沙縣松雅湖中學 曾璇)
教師點撥
在微寫作中,作者先抓住人物的品質(zhì)“溫柔美麗”,然后對其進行細致的刻畫。運用了外貌、神態(tài)描寫,多重描寫讓人物形象更豐富,同時,運用到了修辭手法,“宛若桃花盛開般的笑容”“如夏日里的清風,冬日里的暖陽”“像大海一樣歌唱”等比喻,既貼切又新穎,使語言更加生動,人物形象具體可感。
我們走近了一個個小人物,她是老王,他是你,是我,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靈魂。細節(jié)之下,神韻自來。讓我們以細節(jié)之美,裝點人物的靈魂,使蒼白的文字神采飛揚,血肉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