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軍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廣西 富川 542700)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視度,并結合教學內容,做好備課,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信息素養(yǎng)融入到授課活動中來。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信息意識是信息技術學科中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當學生們具備了良好的信息意識,就能夠敏銳地感受到信息變化,并對信息有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出判斷,然后合理地使用相關信息來解決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添加生活元素,促使學生能夠從心理層面拉近自己對信息的認知度,提高對信息的感受能力。
比如在學習《做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識,提升信息素養(yǎng),并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準則,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引入一些生活化案例,比如由計算機病毒引發(fā)的上網安全問題等等,通過引入案例,讓學生們看到計算機病毒帶來的危害,并思考:身處網絡時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從網絡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文明上網?如何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通過引入生活元素,增強學生對信息的判斷能力。
"計算思維"是信息社會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主要思維方式。當學生們具備了計算思維,就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問題。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首先要使學生具備計算思維意識,其次要加以實踐,通過解決問題來達到內化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引入相關學習項目,并將此交由學生獨立完成,從收集信息到設計方案,從具體實施到最終評價,全部由學生來處理。比如在學習《編制"獻愛心"通訊錄》時,要了解到,此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復習在Excel表格中輸入信息和使用"填充"命令的方法,同時使學生了解幾種數據類型,以便今后能更準確地處理數據。教師在講授完基礎知識后,可以為學生們引入系列學習任務,比如,將班里參與"獻愛心"活動的同學的姓名、所在班級、報名日期、聯(lián)系電話、捐款信息等依次輸入到Excel表格中,然后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通過完成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具體生活問題的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學校要保持與時俱進理念,使學生充分融入信息化氛圍,首先,要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絡、校園網絡等等。其次,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另外,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工具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加工創(chuàng)造。
以"為學生提高平數字化資源"為例。比如在開展《逐幀動畫和補間動畫的制作》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做好備課,并運用微課教學手段,帶領學生攻克其中的重難點。微視頻的引入,是教師把課程學習內容轉化為數字化學習資源,并提供給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孩子們可以置身于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從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另外,還可以教導學生,把在信息技術課堂所掌握的一些知識理論、實用工具進行聯(lián)系、重組,完成信息作品的構建,比如制作電子賀卡、制作Flash動畫等等。
培養(yǎng)具有良好信息社會責任的現代化人才,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任務,當學生們具備了信息社會責任,就能夠很好地遵守信息法律法規(guī),信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理準則,自覺維護他人合法權益,并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所產生的新觀念和新事物。對此,教師要注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德育教育,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入新聞實事,比如:"華南虎照片"事件中,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是一張后期制作出來的假照片,他利用此照片,散播虛假信息,并騙取錢財,最終被判詐騙罪。根據實事案例,引導學生感受信息社會問題,使其了解到養(yǎng)成健康規(guī)范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增強其增強社會責任感,并促使學生們增強信息安全意識和行為自律意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合格公民。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對信息教師來說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我們去探究和實踐。教師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信息技術課堂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成為高素質、有責任感的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