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達遠
(浙江省永嘉縣第二高級中學 浙江 永嘉 325113)
隨著信息技術高中新課標的推行,信息技術課程正面臨著巨大的發(fā)展與變革。學生在整個項目活動中,將有更多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時間,但也因此,對于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作業(yè)不認真,分配到的任務不積極完成或將自己的任務交由其他組員代為完成的情況。因此,在項目式教學中評價模式將尤為重要,通過評價,使學生知識體系更加完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水平得以提升。
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自我評價具有個人行為導向的功能,學生通過自我評價,能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對學過的知識的掌握水平,能認識到自己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分級定位。通過自我評價,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督促,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學生在項目式任務中能更加主動認真的去完成對應任務,對于一些薄弱的知識點也會更加自覺主動的通過數(shù)字化工具去學習、鞏固,對于有興趣的知識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與學習。并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另外,在自我評價中,需要注意并避免自我評價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部分人群會擁有一種自我提高偏見,即人們會更傾向于將成功歸為自己,而不愿意對失敗承擔責任。由此會使自我評價失去信度,對錯誤問題的本質視而不見,對錯誤進行推脫搪塞,進而將會引發(fā)組內矛盾,破壞同學友誼,更有甚者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思想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他人評價由組內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輔相成。絕大部分項目因為內容較多,涉及較廣,需要小組分工完成,因此,組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組員都有各自的任務,只有小組共同配合,互幫互助,相互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馬斯洛需求理論表明,每個青少年心理上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組員高度的評價和尊重,獲得組員們的認可,因此,通過組內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去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務,不斷對自己的任務進行完善優(yōu)化,以獲得他人的認可。通過組內評價,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對其獲取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都會有很大的提升。教師在項目式教學中,更多的是一個引領者的身份。不論是在項目過程中的評價還是項目展示時的評價都應以引導為主,結合多個維度設計合理的評價活動,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積極關注每位學生的優(yōu)缺點,結合學生的潛能進行正面的引導性評價,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觀建構,突出學生在個體內部建構知識。在展示作品的時候,若有機會,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與評價。
過程性評價強調的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做出評價。結合信息技術特點,可以充分利用機房、網絡,制作電子作品檔案表、學習平臺記錄等網絡評價工具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網絡評價工具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更全面、更及時的評價。評價工具應包含學生的個人資料,在項目過程中,可以動態(tài)的了解學生在項目各階段任務中的努力程度、對待任務的態(tài)度及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并對其進行實時評價。個體自己或小組成員、教師可以在項目活動的任一階段對其進行量化打分,量化標準不應過于看重作品的完成度進行橫向的評價,而應該更加傾向于以評價對象自身為參照系,將現(xiàn)在的個體和過去的個體進行縱向比較,或者把個體的有關側面進行相互比較,以此作為評價依據(jù)進行評價。
相比較于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重點更多的落在項目的完整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總結性評時,應對每次活動有個性評價及共性評價。不應給每個項目按上固定的最終成果,而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在合適的情景下進行個性的表達。在進行項目作品展示時,首先通過小組之間對各組展示的作品進行模塊功能分析、完整性測試、優(yōu)缺點比較。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評價,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項目與他人項目的優(yōu)缺點及新穎點。通過評價,學生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對項目設計過程中自己碰到的一些困擾著的問題、疑惑或許能夠豁然開朗,將他人的方案與自己已經解決的問題進行對比,取長補短,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優(yōu)化,在交流評價中共同提升思維和能力。然后通過教師的總結性評價,讓小組的學生與其他組的學生通過這一展示的項目,去追溯并鞏固課本上的知識點,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