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斌
1) 設計更加人性化和多樣化由于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是在工廠完成的,其尺寸和外觀均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量身定做,靈活性較傳統(tǒng)建筑大為提升,更能符合現代建筑對美學的需要。2) 有效提升施工速度預制構件在工廠可以標準化批量生產,不受天氣等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運到現場可以直接吊裝安裝,較傳統(tǒng)建筑減少了模板、腳手架的材料用量,可有效提升施工生產效率。3) 保護環(huán)境,降低人工成本預制構件在現場采用機械化裝配,相較傳統(tǒng)建筑減少了現場施工人員的數量,降低了安全隱患,也減少了傳統(tǒng)施工帶來的一系列環(huán)境污染。4) 混凝土的外觀質量易于控制傳統(tǒng)現澆建筑由于材料、天氣、養(yǎng)護、人員素質等原因,外觀容易出現漏漿等各種質量缺陷,但裝配式建筑由于全程采用流水線式生產,這一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1) 磨具制作,臺座一般可以分為混凝土臺座和鋼臺兩種類型,而臺座磨具的制作是混凝土裝配住宅中重要的施工過程,所以臺座的制作質量一定要非常重視。不論哪種臺座都應該保持其表面光滑平整,使其表面的平整保持在2mm誤差范圍之內。為了避免蒸養(yǎng)使混凝土變形膨脹,要保證磨具臺座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磨具的制作應符合工藝標準的要求,避免使用超出周轉次數。
2) 運輸和儲存梁、柱、墻。預制構件的運輸需要依靠汽車陸路運輸,受各地交通限高影響,選擇運輸工具以及堆放貨架時需特別考慮。同時,注意對預制產品進行固定、保護,合理選擇外掛式和內插式運輸車進行運輸。構件儲存的場地要平整壓實,并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按照設計的受力情況擱置在墊木支架上。
3) 吊裝完畢后需要根據各類預制構件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定位,使其標高、中心線要與設計一致,定位校正與鋼筋接頭工序完畢后,方可進行梁柱節(jié)點與疊合板的混凝土澆筑。灌漿之前需要將灌漿泵加水潤滑并且持續(xù)注入水泥漿將灌漿泵及管道內空氣排凈,接著將噴嘴注入連接套管入口,連續(xù)灌漿直到套管出口溢出水泥漿后方可用橡皮塞塞住洞口,最后清潔構件表面流漿。
4) 管線的敷設。管線布置的安全可靠是預埋鋪設的基礎,管線的鋪設中要采用一定的固定措施,使管線能夠有效的穿越板件的中部,同時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不會造成交叉穿越,在進行交叉布線過程時,要采用盒線并且能夠有多根線管同時進行放射形式布置,避免出現排列布線,保障了管線的合理布置,才能夠確保混凝土的澆灌順利進行。
建筑材料的質量決定了建筑材料的質量,因此建筑材料在預制施工過程中的改進至關重要,施工單位應明確建筑材料的采購和運輸方案,保證建筑材料的完整性。例如:在住宅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合理布置,確保合理使用建筑材料,提高住宅廚房、衛(wèi)生間排水效果,最大限度地滿足業(yè)主的住宅需求,實行有效的建筑材料預算,采購人員在采購材料時,應對廠內采購單位的生產工藝進行深入監(jiān)督,采購單位應在采購后簽訂合同,如果晚期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采購單位應承擔相應責任,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部門驗收施工單位應樹立材料保護意識,認識建筑材料的重要性,確保所用材料設備符合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單位應根據各單元的要求提前完成運輸計劃,確保材料的生產和運輸與現場安裝完成成套供貨,確保施工工作順利進行。
雖然預制混凝土結構施工方法比較廣泛,但該技術對零件要求很高,施工單位應注意許多關鍵環(huán)節(jié),每個施工方案都應嚴格管理,杜絕出現技術缺陷。例如:施工單位在固井作業(yè)過程中,應先對水泥材料進行配比和攪拌,水泥材料的配比標準為80 %,攪拌時應控制在5 分鐘內,均勻攪拌后放置10 分鐘,放出內部氣體,再在陽光下放置五分鐘確保漿液的最后凝固,施工人員在灌漿操作之前要對灌漿的部位進行降溫,并盡量縮短改造時間,從PVC 管中固井后,必須對進口處的漿液溢流進行目視檢查。 灌漿后,技術人員應比較實際數量和預算數量,檢查灌漿是否充足,直到灌漿后對施工構件進行質量檢查,確認該灌漿過程達到標準。 施工過程中除了有許多要嚴格控制的環(huán)節(jié)外,施工人員在預埋鋼筋和漿錨接孔時要注意角度的精準,管理人員和檢查員應按計劃對施工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一些夾層保溫板和連接件的緊固效果在施工中很容易丟失,技術人員應根據施工特點和規(guī)律仔細檢查和修正,預制灌漿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施工人員對灌漿質量的安全意識,灌漿作業(yè)是一次性的作業(yè)。
長期分析,在不斷推廣我國預制混凝土結構施工方法的同時,對綠色建筑的發(fā)展非常有利,可以直接促進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推動建設方法的不斷更新。因此,施工單位對預制建筑施工方法的研究范圍和深度必須進一步加強,最終有助于預制混凝土施工方法的逐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對該條的研究似乎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