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彥愷(岳陽市外國語學校 123班) 指導老師/周天倫
窗外晴空一片,高遠的天空湛藍,像極了那雙美麗、晶瑩的藍眼睛。
初識他,是在鄉(xiāng)下的太婆家。那一年國慶節(jié),我和媽媽去湖北看望太婆。車剛停在院子里,周圍涌過來一群叫嚷著的孩子們,媽媽笑瞇瞇地掏出各式糖果分給他們。
接到糖果的他們都歡呼雀躍,可有一個小男孩在這群孩子中卻顯得格外不同。他和我年紀相仿,穿著洗得褪色的紅色條紋襯衫,褲腿高高地挽起,還沾著些許泥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張平淡無奇的臉上,居然嵌了一雙藍瑩瑩的大眼睛。當媽媽把糖果掏給他時,他怯怯地抬起頭,眼睛里閃過一絲快樂,小心翼翼地接過糖果放在口袋里,拔腿就跑開了。
過了幾日,有人來給太婆送柴火,在門口大聲地吆喝著。我趕忙出去看,有一個中年漢子,拖了一板車整齊的木材,帶他的兒子正在卸貨。這個忙碌的小身影,嫻熟地幫他把柴火整齊地堆放在墻腳。這不是太婆呼作“波伢子”的“藍眼睛”嗎?我很想湊過去找他講話,可是他垂下那雙羞怯的藍眼睛,禮貌地和我們告辭了。
鄉(xiāng)下的生活自由,恣意。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整天琢磨著玩什么游戲,撈小魚、用石子“射擊”鴨子。 拿著農具從田埂上經過的“藍眼睛”,眼睛寫滿了羨慕。
有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征戰(zhàn)的疆土”擴充到了后山的一塊菜地。這里種滿了紅薯。我像將軍一樣,一聲令下。大伙兒開始了“挖薯大賽”??墒恰皯?zhàn)果”并不輝煌,要么把根扯斷了,要么紅薯個頭太小。天色漸晚,我們只得敗興而歸。
夜幕垂垂,村子里突然傳來凄厲的哭聲,夾雜著憤怒和悲傷。不明所以的我從太婆那聽說,原來是“藍眼睛”在哭。他辛苦種的紅薯不知道被誰糟蹋了。太婆說起的時候,一臉的可惜:“波伢仔是個苦命的娃喲,父親聽不到,媽媽是個白化病,小小年紀就要和父親一起挑擔子種田送貨……”
太婆的話,我已經慢慢聽不清了。此刻我終于知道了“藍眼睛”的秘密,為什么誘人的奶糖他舍不得吃,為什么我們在“大鬧天宮”的時候,他卻牽著牛兒默默地從我們身邊走過。我分明從他的眼睛里看到過渴望……
我想著想著,心里越發(fā)慌亂,滿心的愧疚,我想找一個洞躲起來,又想馬上跑到“藍眼睛”那里說聲“對不起”。但是,我害怕父母的責備,害怕“藍眼睛”的詰問。第二天,我灰溜溜地和父母回到了城里。
此刻窗外飄來香樟樹的芬芳,天空仍然澄碧如洗。一只鳥兒歡快地從天邊掠過,希望它能將我遲到的道歉,捎給遠方的他。希望在同一片天空下,那雙美麗的藍眼睛里永遠盛滿喜悅和堅強。
點評:在鄉(xiāng)下偶遇的藍眼睛少年,除了外貌特征明顯外,若即若離的行蹤也引發(fā)作者好奇。一次惡作劇讓小作者心底埋下了后悔的種子,讓多年后寫到這篇作文的小作者心里泛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