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鋒
大連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建筑外立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建筑標識之一,從某種程度而言,建筑外立面可以代表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的形象。因此在對建筑外立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建筑所在地的人文環(huán)境、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進而對建筑材料進行選擇。
建筑外立面的設計風格受功能性、人文地域環(huán)境、發(fā)展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外立面造型風格多樣化。如中國古代的建筑受到生產技術水平的限制多采用木材為外立面建筑材料,這種風格一致延續(xù)至今。當下多數仿古建筑仍舊采用木材作為外立面原料,這就是建筑外立面設計風格對建筑材料運用影響的直觀體現[1]。
建筑外立面設計更多是美化項目整體形象,故而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地域的特色與業(yè)主的需求。當建筑外立面設計偏向于暖色調時,會給人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種色彩安排多用于商業(yè)、居住、教育等建筑;而冷色調則會給人一種肅然,冷峻的感覺,故而多用于政府辦公、醫(yī)療、文化展覽等建筑。
不同地區(qū)的建筑風格各有差異,所需要的外立面設計也會不同,這就是地域性原則。很多地區(qū)的外立面設計都具有當地自身的特色,這樣的建筑也更加協調統(tǒng)一,通過與周圍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相結合,并與當地的氣候、光線、植物、材料的設計融合,才能夠設計出具有地域風格的建筑。在設計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發(fā)展情況,通過與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保證建筑外立面設計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符合人們的普遍性審美觀念,這樣的方案才能被群眾所理解、所認同,建筑的地域性效果也會更強。
在進行建筑外立面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經濟性原則,不能過分地考慮建筑的美觀,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外立面上,而應該對其有準確的定位。很多建筑的外面裝飾是表現財富的定位,但是一味地追求豪華和奢華無法把控整個建筑的質量標準,通過以節(jié)約為原則并與周圍的環(huán)境技術水平相結合,才能提升建筑的有效性。不斷地結合多種因素做好恰當的選擇,選擇更適合的材料和工藝來進行日常的維護,以此體現外立面設計的經濟性原則[2]。
時代性原則指的是外立面設計具有先進性,要立足于時代,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并且融合經典與傳統(tǒng),不斷在時尚元素中找尋設計靈感。時代是不斷變化的,設計過程也需要不斷地汲取新的設計理念,通過新形勢下的設計來提高整個外立面的先進性。同時,建筑的設計也要結合當下的精神,脫離了時代價值就會減少設計的有效性。文化價值和思想價值的沉淀,讓更多的元素被融合,才是當前時代設計師所需要考慮的[3]。
在建筑物外立面設計過程中,要把控好建筑材料。玻璃幕墻是當前很多時代建筑的重要選擇材料,玻璃幕墻一般選擇的是雙鋼化夾膠玻璃,這種玻璃的安全性能高,節(jié)能性較好,同時也比較美觀。選取玻璃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應將各種印花安全地印在玻璃上,加強邊框護欄的穩(wěn)定,這樣才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在很多現代建筑中都使用半隱框玻璃幕墻和明框玻璃幕墻,一些屋頂泳池的底面和一些中庭的頂面也都應用了這種固定玻璃,使整個建筑物的美觀性大大增加。而在當前設計時選取玻璃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玻璃的驗收工作,只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和規(guī)定后再能夠引進使用。除玻璃幕墻外,陶板幕墻、GRC幕墻、金屬幕墻等幕墻體系在建筑設計中應用也很廣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金屬及金屬復合材料被大量的應用,從傳統(tǒng)的鋁單板、鋁塑板、鋁型材等,到今年新興的金屬裝飾保溫板、通俗復合板、遮陽板等。給城市的更新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例如,杭州西溪首座,采用鋁塑復合板與玻璃相結合的立面形式;同濟大學中法中心,采用耐候鋼為建筑立面形式等。目前市面上大量涌現的金屬復合裝飾材料,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等優(yōu)點,同時符合國家節(jié)約能源和建筑材料節(jié)能的相關政策,擁有廣泛的市場前景[4]。
現代建筑設計中,通過對多種建筑材料的靈活應用,不斷地將當前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新,選擇多種設計方案,將整個建筑外立面變得更加個性化,更符合當前的時代特點。通過加強綜合應用,選擇防火防水等新型合成材料,這樣能減少外力對材料產生的破壞,同時合成材料的密度更小,更適用于當代建筑設計[5]。目前常用的新型合成材料種類繁多,例如建筑塑料中膜材料的應用,因其造型輕巧,美觀、透光、節(jié)能、環(huán)保,擁有優(yōu)良的阻燃性能及防污自潔性能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中。
綜上所述,材料的選取與設計密切相關,正確的選取適合的材料應用到建筑的室內外設計中,對建筑的整體形象與實際使用有著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性,一定要科學地選擇建筑材料,并按照相關規(guī)定有效應用,針對我國建筑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不斷與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相融合,針對當前的情況逐漸加強設計的綜合效果。通過設計為城市的更新發(fā)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