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國女作家。她與兩個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國文學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的代表,于1847年出版長篇小說《簡·愛》,轟動文壇。她寫作的宗旨不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而是堅持作家的社會職責,堅持文學的社會功能。夏洛蒂·勃朗特善于利用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所提供的題材與人物,正確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大事件,作品富有時代的新氣息、新色彩,既發(fā)議論又抒情,還寫活了人物;有些章節(jié)時而沉郁悲涼,時而激昂慷慨,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都是她所強烈感受過、感動過的,也是她深刻觀察到了的真情。她的小說作品表現(xiàn)的是孤獨、卑微的個人在現(xiàn)實中的痛苦和掙扎,但是她的內(nèi)心始終洋溢著入世的、熱愛生活的人文精神。
《簡·愛》是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逗啞邸分泻啞鄣娜松非笥袃蓚€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這本小說通過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jīng)歷,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不甘受辱、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呼號和責難,寫出了一個小寫的人對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
簡·愛是個不甘忍受社會壓迫、勇于追求個人幸福的女性。無論是她的貧困低下的社會地位,或是她那漂泊無依的生活遭遇,都是當時英國下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能夠把一個來自社會下層的覺醒中的新女性擺到小說的主人公地位,并對主人公為反抗壓迫和社會偏見、爭取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頑強斗爭加以熱情歌頌,這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是難能可貴的。有尊嚴和尋求平等的簡·愛,這個看似柔弱而內(nèi)心極具剛強韌性的女子成為文學經(jīng)典人物形象。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曲折起伏的愛情經(jīng)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的精神。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的深摯愛情,具有強烈的震撼心靈的藝術(shù)力量。
陽光開始從紅屋子里消逝;已經(jīng)過了四點了,陰沉沉的下午漸漸轉(zhuǎn)為凄涼的黃昏。我聽見雨還在不斷地抽打著樓梯上的窗戶,風還在宅子后面的樹林子里呼嘯;我一點一點地變得像塊石頭一樣冷,接著,勇氣也消失了。我往常的自卑心情、自我懷疑、無可奈何的沮喪,像冰一樣澆在我那行將熄滅的怒火上。人人都說我壞,也許我真的是壞;剛才我打的是什么主意啊,想把自己餓死?那一定是個罪過。我配死嗎?蓋茲海德教堂圣壇下的墓穴是不是個誘人的處所?我聽說,里德先生就葬在這樣的墓穴里;這個念頭又引得我想起他來,我越想越害怕。我記不得他了;但是我知道他是我的親舅舅——我母親的哥哥——他把我這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帶到家里,臨終時還一定要里德太太答應,把我當作親生女兒一樣地撫養(yǎng)成人。里德太太也許以為自己遵守了諾言;在她的天性許可的范圍內(nèi),也許她算是遵守了;可是,我畢竟不是她自己家的人,自從她丈夫去世以后,和她再也沾不上什么親屬關(guān)系,只不過是一個礙手礙腳的外來人罷了,她又怎么會真正地喜歡我呢?由一個勉強許下的諾言束縛著,不得不做一個自己無法喜愛的陌生孩子的母親,眼看著一家人永遠要受到一個合不來的陌生人的妨礙,這一定是最令人厭惡的事。
我突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我不懷疑——也從沒懷疑過——如果里德先生在世,他一定會待我很好。如今,我坐在這兒,瞧著白色的床單和昏暗的墻壁——偶爾還迷戀地望一望微微發(fā)亮的鏡子——我開始想起了我聽到過的關(guān)于死人的傳說,死人見活人違反了他們的遺囑,在墳墓里也不會安寧,便重回人間,懲罰不遵守誓言的人,為被虐待的人報仇。我想,里德先生的靈魂,為外甥女受到的虐待所騷擾,說不定會離開它的住處——不管是在教堂的墓地里,還是在死人居住的什么不可知的冥府——而在這間屋子里,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我拭去眼淚,忍住啜泣,生怕任何一種極度悲傷的表示,會引起一個超自然的聲音來安慰我,或者是從黑暗中引起一張光輪圍繞的臉,以怪異的憐憫俯視著我。這個想法,在理論上能給人以安慰,可是我覺得,如果真的實現(xiàn)了,那就未免太可怕了。我拼命打消這個想法,竭力要鎮(zhèn)定下來。我把下垂在眼睛上的頭發(fā)甩開去,抬起頭,試著大膽向周圍看一看這間黑暗的屋子;這時候墻上閃耀起一絲亮光。我暗自納悶,是月光從窗簾上的哪個隙縫里透進來了吧?不像,月光不會動,而這個亮光卻會動。我正瞧著,它忽然溜到了天花板上,在我頭頂上跳動。要是換了現(xiàn)在,我一下子就能猜出,這多半是有人穿過草坪時提的燈發(fā)出的亮光;可是在當時,我腦子里只想到恐懼的事,又害怕得神經(jīng)極其脆弱,還以為這一道迅速滑動的亮光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鬼魂的先驅(qū)。我的心怦怦地亂跳,我的頭發(fā)燙,耳朵里充滿了一種聲音,我以為是翅膀撲動的聲音;似乎有樣什么東西在我身邊,我感到壓抑,感到窒息;再也忍受不住,我沖到門邊,不顧死活地使勁搖鎖。
賞讀感悟
作者運用渲染氣氛、噩夢、幻覺、預感來營造氣氛,構(gòu)筑寓言式的環(huán)境。在蓋茨赫德,簡愛從生活中感覺到了“陰森森的祭奠氣氛”,看到時隱時現(xiàn)的“幽靈”而壓抑恐怖。這令人毛骨悚然的“紅房子”幾乎成了地獄的化身。
我跟著她走上一道窄窄的樓梯到了頂樓,再從那兒爬上一部梯子,穿過一扇活門,來到房頂上?,F(xiàn)在我和一群烏鴉在同一個平面上,我可以看看鴉巢了。我把上半身探出雉堞,遠遠地望著下面,俯瞰著像地圖般鋪展開去的地面:明亮的絲絨似的草坪緊緊地圍繞著灰色的房基;牧場像個公園那樣寬廣,有古老的樹木點綴著;樹林子已經(jīng)枯萎,變成焦茶色,被一條顯然是雜草叢生的小徑一分為二,小徑上覆滿青苔,比長著葉子的樹還要綠;大門口的教堂、大路、靜靜的群山,全都在秋日的陽光下休息;有著白得像珍珠般的大理石花紋的碧藍晴空把地平線勾勒了出來。這景色沒有一點奇特之處,但是一切都叫人喜歡。當我離開這兒,重新穿過活門的時候,我?guī)缀蹩床灰娮呦绿葑拥穆贰N覄偛乓恢毖鐾{色的天穹,一直高興地俯視著宅子周圍沐浴著陽光的樹叢、牧場和青山。和這些景色相比,頂樓看上去黑得就像地窖一般。
菲爾費克斯太太在后面停留了一會兒,去閂上活門;我摸索著找到了頂樓的出口,開始走下頂樓的窄樓梯。我在樓梯腳下的長過道里徘徊著。這個過道把三樓前后兩排房間分隔開來,它又窄又低又暗,只在遠遠的一頭有一扇小窗,兩邊的兩排小黑門全都關(guān)著,看上去就像是藍胡子城堡里的走廊一樣。
〔注〕藍胡子,法國民間故事中一個殘酷的丈夫,曾連續(xù)殺死六個妻子,她們的尸骨被第七個妻子無意中在密室里發(fā)現(xiàn)。
賞讀感悟
大量運用心理描寫是這本小說的一大特色。全書構(gòu)思精巧,情節(jié)波瀾起伏,給讀者制造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這里是其中一處景物描寫。作者寫的自然風景,感情色彩豐富而強烈。在風景描繪上,作者以畫家的審美角度去鑒賞,以畫家的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諧。色彩斑斕的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