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錦囊
解答“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這類題,考生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審題型
從題干的提問形式來看,題目類型主要有明考型和暗考型兩種。所謂明考型,就是要求考生直接答出詩歌的表達技巧,題干中明確含有“表達技巧”“修辭手法”“抒情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信息;所謂暗考型,就是題干中不直接含有“表達技巧”“修辭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寫”“怎樣寫”“如何表現(xiàn)”“賞析”等用語來提問。例如“這首詩主要采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請簡析”,這屬于明考型提問;“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則屬于暗考型提問。
2.審范圍
指鑒賞范圍的大小。依照范圍大小,題目可分為局部型和全詩型。局部型是指對詩歌的某句某聯(lián)(片)表達技巧的判斷,全詩型是指對全詩表達技巧的判斷。考生要先分清范圍,再進行答題。“整體看手法”,意思是鑒賞全詩的表達技巧要先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辭”,意思是鑒賞局部的表達技巧要先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切入。例如“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就屬于局部型鑒賞。
3.審角度
此類題的提問角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寬)角度,即題干直接提問表達技巧是什么;一種是小(窄)角度,即具體到描寫手法、抒情手法、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行文結構等。分清提問的大小角度是答題的關鍵,考生要注意不能混淆。例如“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屬于小角度提問;而“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李將軍的獨特形象的?請結合詩句分析”,屬于大角度提問。
4.審數(shù)量
考生在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提示的相關信息,審清楚答題的數(shù)量,即要分清楚題干中“一”與“些(多)”、“主”與“次”的區(qū)別。題干中說“哪種”,則只能答一種;題干中說“哪些”,則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只答一種;題干中說“主要”(突出),則一般只答出一種,至多兩種。要求答一個的,絕不能答多個;要求答多個的,絕不能只答一個;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絕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這樣,才能確保答題的規(guī)范和準確。例如“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考生應著重關注“最突出”一詞,答一種即可,不能多答。例如“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簡要賞析‘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兩句的妙處”,則要求考生從多角度思考和權衡。
5.審步驟
考生在答題時,可實行“三步走”:指出表達技巧(是什么)——分析表達技巧(為什么)——點明表達效果(怎么樣)。此方法對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題大都適用。
考題連線
1.(2020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小題。
秋江送別
〔唐〕王勃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請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
【解析】本題在提問方式上,屬于大(寬)角度提問;在答題數(shù)量上,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切入。首先,從意象的運用上,王勃的詩選用了“山”“水”,卻將“一水”“山川”隱于句中。而王昌齡的詩則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意境開闊,具有鮮明的個性。
其次,在空間處理上,王勃的詩化近為遠。“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由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qū)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強調(diào)了心理距離之遠。而王昌齡的詩則是化遠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它蘊含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語意新穎,出人意料。
最后,在抒情方式上,“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王勃自問自答,以議論的形式直接表達了別離的感傷。而王昌齡則以景作結,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了字里行間。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一覽無余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答案】(1)在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于句內(nèi);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開闊。(2)在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diào)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tǒng)寫法(如謝朓詩有“何況隔兩鄉(xiāng)”);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diào)心理距離之近,是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3)在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
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小題。
謫官后卻歸故村,
將過虎丘,悵然有作
〔唐〕劉長卿
萬事依然在,無如歲月何。
邑人憐白發(fā),庭樹長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見多。
唯余舊山路,惆悵枉帆過。
請賞析詩句“邑人憐白發(fā),庭樹長新柯”的抒情藝術。
【解析】對于解答本題,考生需厘清兩個方面的思路:(1)從審范圍(區(qū)間)角度來看,它屬于局部型鑒賞,明確了賞析的內(nèi)容;(2)從數(shù)量來看,題干明確了答題的數(shù)量,要求考生從抒情藝術這“一個”而非“多個”角度進行賞析。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考生在答題時要從這兩個角度入手,指出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耙厝藨z白發(fā)”寫作者生出白發(fā),一個“憐”字直接體現(xiàn)出作者對年老的感慨,以及對生命的惆悵茫然;“庭樹長新柯”是寫景,描繪了院中的樹木長出了新的枝干,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這句和前一句形成對照,用新枝和人的年老對照,是以樂景襯哀情,表達作者被貶后的哀怨之情。
【答案】“邑人憐白發(fā)”屬于直抒胸臆,點明作者生出白發(fā),從而體現(xiàn)出作者對年老的感慨,以及對生命的惆悵茫然?!巴溟L新柯”一句是寫景,描繪了院中的樹木長出了新的枝干,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這里用新枝與人的黯然衰鬢相對照,以樂景襯哀情,使垂垂老者更顯憔悴不堪。這兩句詩體現(xiàn)了作者因被貶所遭到的打擊之重,流露出哀怨之情。
拓展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小題。
晚泊岳陽
〔宋〕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此詩中有對漁歌的描寫,而《琵琶行》一詩中有對樂聲的描寫,兩首詩對音樂的描寫有哪些相通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
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小題。
虞美人
〔宋〕舒亶①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時任御史中丞,獲罪罷官,寫此詞寄贈江南友人公度。②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陸凱與范曄是好友,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長安給范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p>
本詞是如何表現(xiàn)詞人思想感情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
【江育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