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華
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疼痛敏感度也越來越強烈。婦產科是醫(yī)院中較為特殊的科室,人們對婦產科手術中的麻醉效果要求越來越高[1-3]。傳統(tǒng)的硬膜外麻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現階段腰硬聯合麻醉方式以麻醉起效快、可讓患者肌肉松弛度達到較高水平及不良反應較少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臨床手術麻醉當中。本院以80 例婦產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婦產科手術中采取腰硬聯合麻醉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進行婦產科手術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及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均符合麻醉指征;排除精神、心肝腎功能存在障礙、有麻醉禁忌證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6.32±3.21)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3~34 歲,平均年齡(26.12±3.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取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方式。具體麻醉方式如下: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包括血壓、呼吸頻率以及心率等。手術前30 min 為患者進行肌內注射1 g 苯巴比妥鈉+0.5 mg 阿托品,取患者腰椎L2~3,在患者蛛網膜下腔間隙處采用專用的穿刺針進行穿刺,流出腦脊液后,將3~5 mg(濃度0.5%)布比卡因與氯化鈉注射液(濃度0.9%)的混合液勻速、緩慢地注入患者體內。完成麻醉后,取出穿刺針,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到麻醉所需的平面,取平臥位。
1.2.2 研究組 患者采取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具體麻醉方式如下: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包括血壓、呼吸頻率以及心率等。手術前30 min 為患者進行肌內注射0.1 g 魯米那+0.5 mg阿托品,同時,避免患者在麻醉后由于外周血管擴張而造成血壓下降,對患者采取靜脈注射乳酸鈉林格氏液。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取左側臥位,穿刺點取患者腰椎L3~4,采取硬膜外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將穿刺針放入。將4.0 cm 的導管插入患者硬膜外腔的頭端留以備用。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在其硬膜外腔注入3 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5 min 后,若患者沒有出現全脊麻的狀況就說明導管在其硬膜外腔,根據患者阻滯平面的具體大小為其調節(jié)麻醉藥物的具體用量。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收縮壓、心率情況,各時間段包括T0、T1、T2、T3、T4。②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判定標準:優(yōu):在手術進行過程中,患者無痛感,肌肉松弛效果較好,無牽拉痛;良:在手術過程中,患者肌肉松弛效果較好,疼痛感不明顯,但有輕微牽拉痛;差:手術過程中,患者肌肉仍處于緊張狀態(tài),有強烈疼痛感且部分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需要對其采取鎮(zhèn)靜類藥物止痛或者吸氧治療。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心率、舒張壓比較 兩組患者T0、T1、T2、T3、T4 時舒張壓及T0、T1、T3、T4 時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 時,研究組患者心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低于對照組的3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研究組麻醉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心率、舒張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心率、舒張壓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n(%)]
婦產科手術是臨床治療婦科疾病以及分娩生育重要的手術,也是醫(y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近些年,婦產科手術率逐年增高,婦產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盆腔深部操作,對骶神經阻滯以及肌肉松弛程度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麻醉在婦產科手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婦產科手術中實施有效的術前麻醉,可以讓患者穩(wěn)定、無痛且安全的完成手術,避免患者在術中出現腹痛以及低血壓等并發(fā)癥。現階段,婦產科手術中術前麻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聯合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采取手術方式的不同實施不同的麻醉方式。麻醉是為了讓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避免疼痛,術前進行麻醉,有助于患者減輕疼痛,但是,并非所有的麻醉方式都是絕對安全的。如果麻醉效果不理想,會增加患者術中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手術麻醉效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傳統(tǒng)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但是這種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4]。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對患者采取腰硬聯合麻醉時,麻醉起效快、操作過程較為簡便、手術過程中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較好的肌肉松弛度,不僅能夠確保手術能夠順利、快速的進行,還可維持手術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②在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時,麻醉劑量使用較小、能夠有效避免患者由于麻醉藥物使用劑量過多而引發(fā)的各種術中并發(fā)癥等。③在使用腰硬聯合麻醉過程中,需要通過硬膜外導管給藥,能夠讓麻醉藥物起效時間延長,因此,腰硬聯合麻醉更適合使用在操作較復雜、手術時間較長的手術當中,有效的彌補了傳統(tǒng)麻醉方法的不足之處;④對患者采取腰硬聯合麻醉方式,能夠盡最大程度減輕患者手術的痛苦,降低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及風險。由于拔針后,患者硬脊膜孔會自動閉合,因此不會出現腦脊液滲出的情況,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在手術后產生頭暈及頭痛的不良癥狀。目前,腰硬聯合麻醉是婦產科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式[5]。
本院以80 例行婦產科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給予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方式,研究組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方式,結果顯示:兩組患者T0、T1、T2、T3、T4 時舒張壓及T0、T1、T3、T4 時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 時,研究組患者心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低于對照組的3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麻醉優(yōu)良率為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手術中采取腰硬聯合麻醉能夠有效減少患者麻醉中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在患者麻醉的過程中更具有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值得臨床推薦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