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兒
多任務工作是當代職場上的普遍現(xiàn)象。為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多項任務,人們往往會在等待微信回復時處理報表,開會的間隙做幾頁PPT,在不同任務間隨時切換,致力于成為職場上的“效率達人”。但多項研究表明,這種不斷切換任務的工作方式并不是取得進步的有效方法,它不僅會消耗大量精力,并且會對我們的大腦造成長期傷害。
與電腦不同,人腦構(gòu)造并不適合多任務處理工作。當它從一項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轉(zhuǎn)到另一項工作時,往往會耗費大量精力。
2009年,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索菲·萊羅伊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注意力殘留”概念,指的是當人們從一個任務A快速轉(zhuǎn)到下一個任務B時,任務A的殘影仍會逗留在思想中。也就是說,盡管你已經(jīng)在進行新任務,但你的大腦卻在思考上一個任務。他指出:“假如上一個任務未完成,人們很難做到把注意力完全轉(zhuǎn)移開來,而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后續(xù)的任務表現(xiàn)。”
嚴重的注意力殘留可能會造成工作效率下降,難以更好地傾聽信息,更容易不知所措和犯錯誤,或者在決策和處理信息方面遇到困難。此外,多任務工作還會擾亂我們的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人類在工作、學習中短時間內(nèi)保存處理的新信息,而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如不停地在任務中切換,就會導致原有信息被清除,當你返回上一個任務時,勢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進行回憶。更糟的是,長期進行多任務處理可能會導致一些永久性傷害。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多任務并行者的智商下降程度與一夜未睡的人相當。雖然他們感到自己做了更多的事情,他們的認知水平卻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一項對多任務處理者大腦進行的核磁共振掃描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大腦前扣帶回皮層密度較低,而這一區(qū)域主要負責同理心以及認知和情感控制。
盡管多項研究表明多任務處理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現(xiàn)實工作中的多任務處理卻是不可避免的。
從查看微信、接電話到與同事討論工作、向主管報告進度,人們往往容易在具體事務中變得身不由己。以下建議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專注于最重要的工作:
觀察任務場景,進行任務分類
擺脫多任務工作開始于對自己日常工作的觀察:任務切換發(fā)生的頻率和次數(shù),以及導致切換的事件通常是哪些。這有助于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然后將任務分為日?,嵥槭聞蘸托枰疃韧度氲氖聞?。對于那些要求更高、更復雜的任務,最好能留出整塊時間以便完全投入到這些工作中,而對于那些不重要的瑣碎事務,則可以設置一個規(guī)律的時間段來進行管理。例如每天清晨和午餐后用半小時的時間來回復電子郵件和消息,但要確保其他人了解你的時間安排,以便讓他們知道何時可以收到答復。
訓練大腦,適應“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一書的作者卡爾·牛波特認為,進行深入工作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你不僅需要練習挑戰(zhàn)自己的思維,還需要讓自己擺脫對分心的沉迷。比如在工作時間之外讓自己遠離手機和平板電腦,避免在不同應用程序間頻繁切換,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這具有難度,因為你首先需要學會適應無聊。
另一項訓練是嘗試長時間密切關(guān)注一項重要任務,比如每日設置90分鐘的時間來處理復雜事務,并確保它是不間斷的,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時長,以增強注意力。
給大腦留出休息時間
如果必須進行高強度的多任務處理,不妨在切換到新任務之前,先將注意力從思想轉(zhuǎn)移到身體,進行一些運動。比如散步、爬樓梯、深呼吸或伸展運動。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大腦仍會繼續(xù)處理過去的任務,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它留出休息時間,以便于更好地投入新任務。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