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中考真題】
變化是世界上唯一絕對的東西,沒有什么能一成不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于“變化”的故事。請從所學課文或本卷閱讀材料《第一定律》中學習寫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學習運用懸念、伏筆,也可以學習運用對話推動故事發(fā)展,還可以學習敘述者講述的方式。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文題解讀】
話題作文“變化”題目看似簡單,人生十五年的成長經(jīng)歷中,人事代謝、城市變遷、時代進步……這些“變化”時時刻刻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但從話題作文的角度,細究起來,我們需要關照的地方還很多。
話題“變化”告訴我們行文過程中,要體現(xiàn)出變化,也就是說,不論寫人記事,都要體現(xiàn)出前后的不同,當然為了凸顯陽光積極向上的主題,選材立意最好構思成由不好的方面變成好的方面,當然,由好的方面變成不好的方面也可以,這樣主題立意更加獨特??傊恼碌那楣?jié)不能寫得太平,否則,失去了“變化”的內(nèi)涵,文章的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必然顯得單薄。
除了關注話題,還得關注導語,“結合生活體驗”“學習寫故事的方法”“運用懸念、伏筆”“運用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敘述者講述”,這些都給我們的構思提供了方向。結合生活體驗,告訴我們要寫身邊的人或事,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學習寫故事的方法,告訴我們本文的寫事要求具有記敘文六要素,要有事件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運用懸念、伏筆,告訴我們在情節(jié)安排上,要關注前后內(nèi)容的連帶,要善用表現(xiàn)手法;運用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告訴我們要善于運用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敘述者講述,告訴我們可以把敘述者作為線索人,或者作為事件的旁觀者和見證者。這些導語句子其實暗含著寫這篇文章可以運用的手法,告訴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應該有怎樣的側重。
每個人心中都有關于“變化”的故事,都有對某種“變化”的感觸,寫出屬于自己的“變化”與成長,就是一篇佳作!
【佳作示例一】
變化
◎張伊彤
她,一個開朗活潑、大大咧咧的女孩。她有著別人都為之羨慕的精致面龐,眉眼含笑,鼻子小巧;她也是眾家長口中“別人的孩子”,成績優(yōu)異,對人禮貌,對父母體貼,但是就在去省城讀書的那幾年,這些標簽被無情地撕掉了……
一
小學畢業(yè),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省城重點中學。人生地不熟,優(yōu)勢全無,她選擇了斂藏自己的性格。她變得小心翼翼,選擇沉默不語。盡管如此,她還是被人誤解,隨后成了班級里最讓人忽視的存在。糟糕的是,各種原因糾結下,她的成績一落千丈。她總想把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分享給母親,但是母親把成績單往桌子上一拍,跟她說:“就是因為你把精力放在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上,所以你的成績才會那么差……”“亂七八糟?”原來自己的校園生活在母親眼里,就是亂七八糟……她囁嚅著,回到臥房,蒙上被子,被角卻把床頭的小瓷人碰到了地上,“噠”的一聲,小瓷人胳膊斷了。她撿起碎片,哭得更傷心了。
二
暑假,在父親的一再勸說下,她終于同意剪去留了幾年的長發(fā)。到了理發(fā)店,理發(fā)師問她:“你想剪成什么樣的?”她說:“隨便?!庇盅a充說:“怎么精干怎么來?!崩戆l(fā)師一聽這么簡單,擼起袖子開始大顯身手。 她就緊閉雙眼,任剪刀在頭上翻飛。等她睜開眼睛的時候,她的頭發(fā)已經(jīng)變得很短很短,儼然像一個男孩子了,她看看自己,又看看父親,“怎么?理得不好嗎?我覺得挺好的?!备赣H笑著說,“面對變化,你要學會適應?!薄白兓m應……”她躺在床上,咀嚼著父親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陷入沉思。
三
“變化”“適應”,這兩個詞成了她新學期啟航的燈塔?!把?,換發(fā)型了?”面對同學的驚疑,她云淡風輕;“來一起玩吧……”聽得同學們的邀請,她慨然應允;“誰上講臺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道題?”面對老師的提問,她舉手爭取……她努力讓自己變化,讓自己適應。果然,異地求學的生活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艱難,她明白了當初被母親說的“亂七八糟”確實是自己猶疑,是自己沒想著改變。
勇敢地邁出一步,走出畫地為牢的思想桎梏,那種變化,讓人欣喜。
【佳作示例二】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榮覆
◎郭馮高潔
公元618年,唐國公李淵翻覆大隋王朝,建立唐王朝,在汗青之上鐫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令世人稱道。而這個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余載。
時值唐建立約10年,歷經(jīng)玄武門之變,新一任帝王身負白旄黃鉞,歃血仗劍,以嗜血的方式登上至高無上的位置,是謂唐太宗。太宗在位期間,汲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虛心納諫,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輕徭役,減賦稅,休養(yǎng)生息,完善科舉制度,知人善任,大力平定外患,派文成公主入吐蕃和親。他是當真無愧的盛世明君,他潑墨揮灑的國泰民安,史稱“貞觀之治”。后,永徽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政治清明,進一步發(fā)展農(nóng)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橫制六合,駿奔百蠻。
我觀唐之盛,在乎詩者提筆之灑脫:太白的浪漫肆意,季真之豁達雍容,王灣其壯美開闊,那是盛唐之音,風霜雪月,落花詩情。在乎使者出外之堅韌:鑒真曾六次東渡,矢志不渝;玄奘費十年西行天竺,勇往直前,那是唐朝對外的開放,文化流傳的深遠影響。在乎經(jīng)濟發(fā)展的繁榮:墾田面積規(guī)模的擴大,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的改進,邢白越青的如冰似雪,長安城的夜燈琳瑯,井然有序,那是盛世綿長,風雅無邊。
可這盛世啊,終是未能延長,最后褪下了粉黛濃妝、羽衣霓裳。你聽,那漁陽鼙鼓業(yè)已敲響,該退場了。
玄宗改元天寶,承平日久,放縱享樂,任人唯親,他御下開元盛世,本該留名青史,卻貪玩享樂,最后造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矛盾尖銳。755年,安祿山、史思明以“清君側”之名,發(fā)動叛亂,那時啊,誰也沒聽見遠方戰(zhàn)鼓敲響,旌旗飄搖,誰也沒看見盛唐氣象下的污穢不堪、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下的松懈怠慢,最后,歷經(jīng)八年之久,平定內(nèi)亂??芍性蟮貐s是千瘡百孔,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國祚氣數(shù)耗了大半??v有晚唐元和中興,大中之治,可這盛唐之榮耀,九天之閶闔,萬國之拜冕旒,到底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宦官當政,綱紀紊亂,人民賦役繁重。878年,黃巢起義,大唐王朝,日落西山,名存實亡,907年,朱溫滅唐,至此,一代錦繡芳華,在歷史的舞臺上,黯然謝幕。
我見一朝安史之亂,山河破碎,搖搖欲墜,馬嵬坡下那抹朱砂般的殷紅,留在了誰的心上?后又見衰唐之悲沒,中央權力衰微,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黎民苦不堪言……這兩者之變化,或許是因為緊挨享樂的就是痛苦的深淵,一著不慎,粉身碎骨。這個王朝,自信昂揚地屹立在歷史長河中,傲岸無疆,那氣象的陰森與輝煌、人心的欲望與無私藏于其中。
長河巨川,頃刻翻覆,這一變化,或許是命運精心丈量而成的,或是無意為之,但是,回首往昔,早已滄海桑田,世事不容覆,莫要等去挽回,去被迫面對,而是應廣袖漫卷,驕傲地策馬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