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沙
在如今這個時代節(jié)點,正應了那句話,“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社會的不確定性正在日益加劇。而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和競爭格局,企業(yè)不僅需要一雙“慧眼”,更需要一種“挽狂瀾于既倒”的魄力。
在眾多的行業(yè)當中,科技領域似乎始終走在感知或者應對變化的前沿。細數行業(yè)內最近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無論是英偉達收購ARM、IBM拆分基礎架構服務以專注混合云及人工智能業(yè)務,還是Veeam收購Kubernetes備份和災難恢復企業(yè)Kasten,或者傳說中的AMD收購賽靈思,事實上都是這些企業(yè)基于自身業(yè)務發(fā)展和未來洞察,所做出的在他們看來最正確的選擇。
雖然最終結果還有待市場驗證,但是邁出了一小步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因為技術的發(fā)展或者應用是有其規(guī)律可循的,并且放到現在,混合云的部署、容器化的交付等也早已成為行業(yè)的共識。就拿Veeam收購Kasten來說,事實上,容器化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并且容器徹底改變了當今企業(yè)構建、測試、打包和交付軟件的方式。如今看來,這種改變是徹底且具有顛覆性的。
Kubernetes日益普及
讓容器化交付成為首選
眾所周中,Kubernetes是一個開源項目,并且已經被大多數平臺供應商所支持。根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于2020年3月發(fā)布的最新調查,在AWS和GCP的托管Kubernetes服務中,Kubernetes的生產使用率從58%已經躍升至78%。
市場的認可必然來自技術的先進性。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作為容器編排的獨立平臺,Kubernetes不僅可以幫助開發(fā)人員自動化部署容器的工作量,應用程序中的不同服務還可以被打包到單獨的容器中,并實現跨多個物理、虛擬機或者云環(huán)境當中進行部署。在這一過程中,業(yè)務流程工具可自動執(zhí)行諸如部署、管理、聯網和擴展等流程,從而真正實現一次構建多次應用,并且大大提高可擴展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這正是Kubernetes所做的,然而卻并不僅僅如此?,F在大家提到容器,一般都會聯系到微服務。雖然微服務和容器本質上沒什么關系,基于微服務理念開發(fā)應用程序也不一定就要采用容器技術。不過二者的結合卻會產生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讓人不得不將二者實時聯想起來。具體來講,微服務與容器之間的非強關聯的關系,使得微服務非常適合與容器打包和交付。這種非依賴關系使開發(fā)人員可以自由地更熟練地處理服務,從而不必擔心因為整個系統中的一項服務可能影響其他服務。與此同時,按照微服務的理念,如果使用容器作為基礎設施,還能夠實現快速部署和迭代。在大家看來,這是不是一種“天作之合”。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天作之合”,使得行業(yè)輕松進入了云原生時代。云原生由微服務架構,DevOps 和以容器為代表的敏捷基礎架構組成。進入這樣一個時代,無論是軟件的交付方式、系統架構的搭建方式,還是數據的部署及管理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而變化當中自然孕育著新的機會。對于Veeam來講,正是認識到了這種環(huán)境的戰(zhàn)略重要性,認識到提供與Kubernetes深度集成的現代數據管理越來越重要,認識到DevOps的增長在減少日常管理的同時可以提升質量、提高可擴展性、加速應用交付。因此,才選擇收購Kubernetes備份和災難恢復市場的領導者Kasten,為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
Veeam通過這次收購
到底能帶來什么
進入以容器化和微服務為主要部署形式的云原生時代,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已擺在眼前。事實上,無論什么樣的部署形式,其關鍵還在于數據的備份、容災、遷移以及在多樣化環(huán)境中的高效管理。時至今日,數據早已成了企業(yè)的一份重要資產,企業(yè)的現有業(yè)務和未來規(guī)劃,都是在數據的應用基礎上得以開展并實施的。
作為一家專注于云數據管理的解決方案提供商,Veeam在數據管理上的技術和行業(yè)積累已經無需贅言。不僅如此,在為物理、虛擬以及云環(huán)境中數據基礎架構提供最佳數據保護的基礎之上,Veeam仍然在不斷擴展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在之前的采訪中,Veeam相關負責人曾提到,2020年是Veeam產品更新發(fā)布最快的一年。包括已經全面上市的Veeam Backup for AWS v2,即將于2020年第四季度上市的Veeam Backup for Microsoft Office 365 v5,已經于7月中旬上市的Veeam Availability Orchestrator(VAO)v3和DR Pack,以及將在2020年年底或2021年年初面世的v10的迭代產品Veeam Availability Suite v11。
創(chuàng)新,應該成為一家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不過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應該學會如何借助資本的力量增強自身的技術覆蓋程度和滲透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如今市場上眾多強大的科技企業(yè),例如蘋果、微軟、AWS,以及阿里、騰訊等企業(yè),無不是通過收購的方式,將市場上已經較為成熟,并且具有引領型的技術企業(yè)納入麾下。當然,收購的前提是要符合自身對于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切不可盲目進行。
此次Veeam收購Kasten,在記者看來,不僅將延伸Veeam的技術覆蓋面,將原有的技術能力應用到以容器化和微服務為主要部署環(huán)境的新領域,還可以借助Kasten在Kubernetes本地數據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快速提升Veeam的資源整合和技術再創(chuàng)新能力。正如Veeam 首席技術官及產品戰(zhàn)略高級副總裁Danny Allan所說,通過收購Veeam的合作伙伴Kasten,Veeam將采取極為重要的下一步舉措以順應客戶轉向采用容器的趨勢,以保護本地和跨多云環(huán)境中Kubernetes的原生工作負載。這一重要的里程碑加強了Veeam持續(xù)提供業(yè)界領先的云數據管理平臺的承諾,該平臺將支持在Kubernetes環(huán)境中構建的基于容器的應用程序的數據保護。
成功關鍵在于
能否實現產品及技術適配
從官方通告中可以看到,此次收購之后,Kasten將作為Veeam內部一個獨立的Kubernetes業(yè)務部門運營。同時,Veeam對Kubernetes社區(qū)的持續(xù)承諾還體現在對Kasten支持的開源項目和其他社區(qū)項目的貢獻上。其中,在記者看來最重要的是,Veeam如何將Kasten K10數據管理平臺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從此前合作來看,借助Kasten K10數據管理平臺,Veeam能夠為企業(yè)運營團隊提供易于使用、可擴展且安全的系統,從而實現Kubernetes 備份和應用的移動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如今收購之后,雖然Kasten K10仍然會獨立使用,但是與Veeam現有產品及技術的適配似乎已成必然,這也成為此次收購的關鍵所在。
Veeam提到,接下來,Kasten K10平臺將被集成到Veeam Backup&Replication中以提供全面的數據管理解決方案。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相信之后雙方會開展越來越多的技術適配,以提升應對市場變化的多樣化技術能力。對此,Kasten首席執(zhí)行官Niraj Tolia也表示,將Kasten在Kubernetes本地數據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Veeam在本地和多云環(huán)境中在備份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相結合,這會大大改善現代數據管理的狀態(tài)。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記者認為僅僅完成產品或者技術上的適配,應該不是Veeam的終極目的。就像IBM之前收購紅帽,借助紅帽的Openshift打造了自身的混合云平臺架構,致力于使Openshift成為混合云領域的默認選擇。所以在記者看來,Veeam收購Kasten之后,完成產品及技術上的適配應該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Veeam似乎會朝著云數據管理的平臺提供商方向發(fā)展。當然,是不是有這個可能,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驗證,以及對于Veeam未來規(guī)劃的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