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楠
尿潴留指膀胱中存留大量尿液無法自主排出的現(xiàn)象,而產后尿潴留是指胎兒先露壓迫到了骨盆底及膀胱頸,使神經支配出現(xiàn)暫時性障礙,導致尿道或膀胱周圍水腫,膀胱肌肉不能正常收縮,使尿道、陰道、外陰等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性疼痛,形成反射性抑制,使膀胱肌發(fā)生痙攣,加之產后膀胱張力不敏感,而引發(fā)尿潴留[1-3]。患者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會使子宮收縮受到影響,引發(fā)陰道大量出血,同時也是引發(fā)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不但影響產婦生理、心理,還會對產后恢復造成影響,中醫(yī)學將尿潴留稱為“癃閉”,認為其制冰機為氣機不利、膀胱受損所致,與腎、脾、肺三焦相關[4-5]。臨床藥物治療對產后哺乳不適用,也有通過灌及流水誘導干預,但效果不佳,對此,本研究對產婦應用低頻脈沖電療法配合穴位按摩干預,將對產婦尿潴留的相關影響做以下探究。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孕產婦11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產婦均為經陰道自然分娩;總產程不超過19 h;(2)產婦產后均存在明顯尿意,但腹飽脹排尿困難,淋漓不凈,有殘余尿;(3)無全身性病癥及產科并發(fā)癥;(4)產婦在產后6 h內不能自主排尿,或出現(xiàn)排尿困難。排除標準:(1)其他原因引發(fā)的排尿障礙;(2)產婦腰骶部、恥骨上皮膚無病變破損;(3)對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療方案方法存在禁忌。用信封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有產婦58例,年齡22~40歲,平均(31.2±2.3)歲;其中25例經產婦,33例初產婦;巨大兒有22例;13例會陰側切,9例會陰Ⅰ度裂傷,3例Ⅱ度裂傷;產程時間6~17 h,平均(11.3±1.2)h。研究組有產婦58例,年齡23~41歲,平均(31.4±2.1)歲,其中22例經產婦,36例初產婦;巨大兒有20例;12例會陰側切,11例會陰Ⅰ度裂傷,4例Ⅱ度裂傷,產程時間5~19 h,平均(11.63±1.4)h。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產婦及家屬均知曉且簽字,同時通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1 對照組 產后傳統(tǒng)誘導排尿干預。首先向產婦及其家屬耐心解釋引發(fā)尿潴留的機制與原因,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同時應用熱敷、聽流水聲、下腹部按摩、應用開塞露、熏蒸等方式干預處理[6]。
1.2.2 研究組 低頻脈沖電療法配合穴位按摩干預。低頻脈沖療法:用產后康復治療儀(名稱:多系統(tǒng)普林格爾治療儀,廠家:江蘇福瑞科技公司,型號:YS-1型)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對產婦的中極穴、關元穴、骶尾部進行低頻脈沖電刺激。操作:協(xié)助產婦呈仰臥位,醫(yī)療人員把低頻脈沖電療法儀器推置床旁,接好電源,選取圓形電極片,涂抹耦合劑,選取產婦的關元穴(此穴在臍下3寸下腹部,于前正中線)、中極穴(此穴在臍下4寸下腹部前正中線),將2個同一通道的電極片均貼至骶尾部,另一通道的2個電極片置于中極穴、關元穴兩穴位,用腹帶進行固定,開啟電源選擇尿潴留模式,電頻強度調為由弱至強,強度越高療效越明顯,電頻強度需依據產婦耐受度及膀胱充盈度為宜,設治療時間45 min,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產婦的反應,對電頻強度進行隨時調整。多數狀況下,經1~3次低頻脈沖刺激,產婦可自主排尿。
產婦完成電刺激后,實施穴位按摩干預。穴位選取關元穴,方法:協(xié)助產婦呈仰臥位,按摩醫(yī)師立于產婦右側,面朝產婦,用產婦專用的按摩精油,先左手扶產婦腰部,用右手拇指指腹對關元穴進行順時針方向及垂直方向按壓,由腹部向脊柱方向按壓,由輕至重向下按壓,之后緩慢往下對膀胱輕輕按壓,左手對膀胱底部按壓,叮囑產婦配合,屏氣并放松下腹部,每次按摩15~30 min。按摩力度依據產婦耐受調整,產婦出現(xiàn)尿意時,引導其放松排尿。
1.3.1 臨床療效 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在2 h之內能夠進行自主行排尿,且能一次排空,尿量可達500~800 ml。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可在2~3 h內自主排尿,但不能一次性排空,叮囑患者大量飲水后1 h,重復治療后可自行排空。無效:治療后4 h仍不能正常自主排尿或不能排空者,或重復治療次數超過3次,仍不能自主排尿。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臨床指標 指標包括初次排尿時間及排便后殘余尿量。
1.3.3 產后并發(fā)癥情況 統(tǒng)計產婦經治療后再次尿潴留、導尿、復插導尿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狀況。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研究組產后初次排尿時間比對照組早,研究組排便后殘余尿量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s)
組別 治療后首次排尿時間(h) 排便后殘余尿量(ml)對照組(n=58) 2.44±0.69 48.52±6.95研究組(n=58) 1.37±0.25 20.11±5.63 t值 12.365 15.154 P值 <0.05 <0.05
經治療,研究組患者再次尿潴留、導尿、復插導尿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例(%)
產后尿潴留屬于常見的產后并發(fā)癥,不但會使子宮收縮受到影響,還會使陰道出血加劇,給產婦機體造成不適,甚至會引發(fā)產褥期感染[7]。分析產后尿潴留的發(fā)生機制,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產婦的產程過長,胎先露使膀胱、尿道遭受長時間壓迫,使尿道黏膜及膀胱等充血、水腫,減低了張力;此外,腹壁因妊娠持久擴張、松弛,使腹壓降低,造成膀胱逼尿肌肌力缺失,排尿無力;再就是外陰創(chuàng)傷性疼痛:產婦生產時會陰側切或撕裂創(chuàng)傷引發(fā)疼痛,干擾了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導致膀胱括約肌出現(xiàn)反射性痙攣;生產時解痙鎮(zhèn)靜、麻醉藥物的應用也會導致逼尿肌無力。同時,產婦因出血造成的焦慮緊張情緒、窘迫心態(tài)等,也會降低膀胱緊張度,出現(xiàn)麻痹,不能使尿液及時排出,過多尿液積聚,膀胱充盈過度,形成尿潴留[8-9]。
當前階段,針對產后尿潴留,常規(guī)療法多進行導尿干預,雖然可使尿潴留得到暫時緩解,但尿管拔除后產婦仍不可自主排尿,甚至導尿還會損傷尿道,使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概率加大,不利于產后機體康復[10]。此研究中,通過對58例產后尿潴留產婦應用低頻脈沖電療法配合穴位按摩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值得關注的是此聯(lián)合療法簡便易行,不存在毒副作用。
關元穴穴位按摩屬于指壓療法,無須借助任何設備及專門醫(yī)療器械,僅可通過醫(yī)者手指就能實施治療干預,實用性強且經濟,施治安全性高,易懂好學,無創(chuàng)無痛。產后穴位按摩主要是對體表關元穴進行按壓干預,促使穴位產生酸、脹、麻、熱、微痛等感受,將此類感受通過各經絡往臟腑傳導,使臟腑的病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從而促進機體生理功能恢復,從而發(fā)揮治愈疾病的效果。對產婦產后關元穴按摩,能有效消除膀胱及尿道黏膜的充血腫脹狀態(tài),對尿道括約肌、膀胱發(fā)揮松解作用,恢復支配膀胱神經的功能,使括約肌的肌壁受到反射性的刺激,激發(fā)膀胱逼尿肌的收縮能力,繼而誘發(fā)自主排尿[11-12]。產后尿潴留不但會對子宮收縮造成影響,加劇陰道出血,且極易引起泌尿感染,增加產婦痛苦。臨床流水聲刺激,會陰溫水沖洗、熱敷等傳統(tǒng)方法誘導排尿,雖可使產后尿潴留得到不同程度緩解,但長時間操作、會引起泌尿感染、且藥物應用會影響乳汁分泌[13]。本研究中,經治療研究組患者再次尿潴留、導尿、復插導尿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面低頻脈沖電療配合穴位按摩治療產后尿潴留,安全可靠,療效確切,是較為理想干預方案。
對產后尿潴留實施低頻脈沖電療法,該方法是基于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理論,借助產后康復治療儀的電磁效應與經絡治療原理,對體表對應穴位進行電頻刺激,使大腦神經中樞對脊髓排尿中樞的抑制解除,誘發(fā)反射性排尿,提升尿道括約肌跟膀胱逼尿肌間的協(xié)調能力,逼尿肌不斷收縮,膀胱肌的肌力也會持續(xù)加大,同時尿道括約肌舒張,尿液就會排出[14]。低頻脈沖電療法是通過電流刺激對骶尾部進行作用,電刺激肌肉,使經絡疏通,可發(fā)揮舒緩疲勞、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還能使肌肉健康狀態(tài)改善、提升機體機能、促進功能軟組織損傷及細胞功能恢復,促使盆底肌肉、筋膜進行規(guī)律運動,帶動膀胱壁節(jié)律運動,不僅如此,低頻脈沖電療法還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力增強,解除尿道肌痙攣狀態(tài),改善膀胱黏膜充血,促進排尿。
分析低頻脈沖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機制,發(fā)現(xiàn)其原理可能為:指定形式的電脈沖生物波,能通過皮膚,對機體膀胱區(qū)、腰骶部進行電刺激,從而發(fā)揮治療效果,對盆底神經加快麻痹,促進排尿功能恢復,解除尿潴留或消除神經源性的膀胱殘余尿。低頻脈沖電療法遵循個體化治療的原則,可依據尿潴留嚴重程度,選取不同的刺激類型、頻率、時間、強度等,進而使盆底肌肉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喚醒因受壓導致的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恢復盆底神經功能,電療刺激腰骶部,可使膀胱逼尿肌的興奮性提升,促進膀胱肌肉收縮,實現(xiàn)自主排尿;此外對盆底肌肉進行低頻脈沖電療刺激,可使肌肉得到被動鍛煉,防止出現(xiàn)肌肉萎縮,促使神經功能復常[15]。
本院將低頻脈沖電療法配合穴位按摩應用至產后尿潴留的干預中,通過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產后初次排尿時間比對照組早,研究組排便后殘余尿量比對照組少(P<0.05),表明該聯(lián)合療法的有效率高于傳統(tǒng)排尿法。低頻脈沖電療法聯(lián)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喚醒盆底肌細胞肉神經功能,促進恢復盆底肌張力及彈性,還可減輕會陰疼痛,降低尿潴留后實施導尿術的幾率,因而避免因留置導尿管引發(fā)尿道損傷、感染。
綜上所述,將低頻脈沖電療法配合穴位按摩應用至產婦產后尿潴留的防治工作中,可顯著提升對尿潴留的臨床治療效果,還能縮短首次排尿時間,減少殘余尿量,更能減少產婦產后并發(fā)狀況,應用效果良好,可考慮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