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霞 莫美珍 張曉春 吳浩俊
胃腸道腫瘤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常采用手術方式治療。有研究表明,給予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有效的護理方式可改善胃腸功能,促進術后恢復[1]。但常規(guī)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性,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干預較少,效果不佳。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是以患者實際情況和手術室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通過建立一套有量化指標的護理方式,將患者情況進行分級,針對不同的分級給予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以其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2]。本研究中給予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探討其應用效果,結(jié)果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患者64例。納入標準:(1)均經(jīng)消化道鋇餐、胃鏡、腹部CT及病理活檢檢查確診;(2)術前檢查無遠處轉(zhuǎn)移。排除標準:(1)伴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2)血液、精神、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病變;(3)入組3個月內(nèi)應用抗炎藥物治療;(4)妊娠或哺乳期;(5)意識不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齡28~65歲,平均(45.42±4.39)歲;TNM分期:Ⅱ期20例,Ⅲ期12例;手術類型:直腸癌根治術10例,結(jié)腸癌根治術10例,胃癌根治術10例,其他2例。研究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齡27~66歲,平均(46.62±4.65)歲;TNM分期:Ⅱ期18例,Ⅲ期14例;手術類型:直腸癌根治術11例,結(jié)腸癌根治術9例,胃癌根治術11例,其他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干預,內(nèi)容包括術前飲食指導、疾病相關健康教育、觀測病情、配合意識手術操作、術后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加以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1)成立由手術室管理人員、護士長、護士等組成的評估考核小組,根據(jù)工作年限、職稱、技能水平分為N1級、N2級、N3級護士,N3級最優(yōu)。(2)量化評估患者情況。通過分析患者年齡、病情、情緒、合并癥等情況對患者進行量化評分。年齡量化:>60歲為3分,50~60歲為2分,<50歲為1分。情緒量化: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值>70分為3分,分值61~70分為2分,分值50~60分為1分。合并癥量化:合并癥≥2種為3分,合并1種為2分,無合并癥為1分。量化總分>6分為高風險,總分4~6分為中風險,總分<4分為低風險。低風險患者配合N1級護士,護患比例為1∶2;中風險患者配合N2級護士,護患比例為1∶1;高風險患者配合N3級護士,護患比例為2∶1。在護理過程中動態(tài)評估患者病情和干預風險,并根據(jù)患者病情發(fā)展和自身狀況及時合理調(diào)整護理方案。(3)干預方式。①低風險干預方式。術前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健康宣教,為患者介紹手術情況并告知配合事項,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同時給予心理疏導及治療成功案例講述,消除患者顧慮。術中多與患者交流陪伴,通過暗示法消除對陌生環(huán)境的擔憂。術后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在了解患者感受的基礎上,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②中風險干預方式。在低風險干預方式基礎上術前由心理醫(yī)師和護理人員一同訪視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結(jié)合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家庭背景、手術方式、疾病類型等給予針對性的心理梳理,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樹立治療信心。如果患者對手術效果過分擔心,可通過請康復患者通過面對面、微信、電話等方式與患者交流,消除患者顧慮。如果患者對麻醉擔心,可提前安排麻醉師與患者在手術室見面,并在術后進行交流。如果對治療費用擔心,可與患者家屬溝通,指導家屬一同開導患者。③高風險干預方式。在中風險干預方式基礎上由心理師通過音樂療法、放松訓練、暗示療法等干預方式調(diào)節(jié)患者情緒。
比較兩組心理應激狀態(tài)、軀體應激反應指標及術后康復效果。
兩組術前及術后1 d時采用SAS、SDS評測心理應激狀態(tài),分值范圍20~80分,分值與心理應激狀態(tài)呈反比[3]。兩組術前及術后1 d時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評測軀體應激反應指標,包括血清一氧化氮(NO)、內(nèi)皮素(ET)、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4]。統(tǒng)計兩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總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應激狀態(tà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應激狀態(tài)評分比較 [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AS評分 SDS評分研究組(n=32) 干預前 61.12±4.13 51.13±5.56干預后 32.13±3.58*# 28.64±2.41*#對照組(n=32) 干預前 62.17±4.85 52.84±5.36干預后 42.13±4.69* 45.16±4.53*
干預前兩組ET、CRP、NO、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ET、CRP、NO、IL-6水平均高于干預前,但研究組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軀體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軀體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ET(ng/L) CRP(mg/L) NO(μmol/L) IL-6(ng/L)研究組(n=32) 干預前 1.41±0.13 23.01±2.63 12.81±2.26 52.31±2.26干預后 1.63±0.25*# 33.21±3.58*# 14.31±2.59*# 56.97±5.79*#對照組(n=32) 干預前 1.41±0.11 23.02±2.47 12.79±2.56 52.28±2.47干預后 2.25±0.31* 39.64±3.31* 18.63±2.77* 73.31±7.69*
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術后康復效果指標比較 (±s)
總住院時間(d)研究組(n=32) 16.31±2.51 1.84±0.36 2.31±0.21 9.64±0.31對照組(n=32) 22.13±2.69 2.46±0.26 3.55±0.56 12.36±0.29 t值 8.948 7.898 11.728 36.24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首次下床時間(h)首次排氣時間(d)首次排便時間(d)
胃腸道腫瘤手術可對患者心理和生理產(chǎn)生影響,引發(fā)應激反應,造成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免疫力等失衡,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康復情況[5]。
常規(guī)護理通過偏重于配合手術操作,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系統(tǒng)性干預,無法有效緩解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影響手術操作。
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是根據(jù)患者個體不同情況進行量化評估,通過準確評估合理配置護理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干預措施[6]。
SAS、SDS是常用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評價指標,其分值越高表明心理應激越嚴重[7]。本研究中干預后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果提示,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在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中應用可減輕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分析原因是因為通過整理患者年齡、心理狀態(tài)、合并癥等資料,進行量化分級,對不同病情和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配置不同的護理人員及不同的干預措施,使患者均可得到自身需求的專業(yè)性指導,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8]。
有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引起機體分泌兒茶酚胺,引起血壓和心率波動。術中侵入性操作,可能增強機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動,誘發(fā)機體ET、CRP、NO、IL-6水平升高[9]。且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和軀體應激反應相互影響,心理應激越嚴重,軀體應激反應隨之嚴重[10-12]。本研究中干預后兩組血清ET、CRP、NO、IL-6水平均高于干預前,但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果提示,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在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中應用可減輕軀體應激反應,分析原因是因為雖然手術操作可增加機體應激性反應,但由于研究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好,因此心理應激狀態(tài)對軀體應激反應影響較小,因此ET、CRP、NO、IL-6水平波動較小。
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jié)果可見,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在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中應用可促進術后康復。分析原因是研究組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及軀體應激反應較輕,因此對術后恢復影響較小,有利于促進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手術室量化評估干預在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中應用可減輕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及軀體應激反應,促進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