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萬象(鞍山市譜牒文化研究會)
棗兒,人們熟悉,常吃。
棗樹下的童年有滋有味。每當(dāng)大棗紅得像小燈籠似的,我就會找來同學(xué),幾雙小手晃動著竹竿向棗樹奔去……沒等棗兒落穩(wěn),大家一擁而上,搶著從草地上撿起來,用手一擦就放進嘴里。那個甜,那個脆,那個香,至今還留在記憶的畫冊里……
說起棗兒,中國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品種多達七百余個。義烏大棗、贊皇長棗、綏德圓棗、樂陵金絲小棗、慶云無核棗享譽全國,新疆天山棗還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稱。江西棗糕、北京棗餅已成為老字號點心。
棗兒補中益氣,潤五臟,是民間崇尚的營養(yǎng)佳品,素有“日食三棗,肥健不老”之說。棗葉、棗枝、棗仁均能入藥。棗木光滑、細膩,以材質(zhì)堅硬著稱。
棗兒還能以特殊的身份先入洞房。許多地方至今還有在新郎新娘的被下放上大棗和栗子的習(xí)俗,取意為“早立子”。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流傳了許多歲月。怎么不給蘋果、梨或者李子、桃子?這個比喻可能與紅棗的制干貯存有關(guān)。棗兒落地后蒸上三四分鐘,出鍋后晾干收藏。干棗兒一年四季可吃,令其他水果自慚不如,也使棗兒的身價高了起來。
棗兒雖好,但我更愛棗花。今年仲夏的一天,我在老家的院里鋤草。不知什么時候,有幾只蜜蜂在耳邊嗡嗡作響。樹上的花都開過了,怎么還有蜜蜂采蜜?抬頭一望,不少蜜蜂繞著棗樹飛來飛去。這大棗樹還能招來蜜蜂?我好奇地跑到棗樹下,眼前的棗樹枝頭令人驚訝起來。
真是棗花!我在棗樹下長大,怎么沒有留意過呢。我往前走了兩步才看清楚。枝頭的花蕾有小米粒般大,已開的花朵有五瓣五蕊,黃里帶綠,花比綠豆還小一圈,非常嬌小。細細一聞,還有一絲絲淡淡的清香,怪不得蜜蜂如此青睞。
應(yīng)當(dāng)說,棗花是結(jié)果植物中花朵開得最小的花。它沒有梨花那樣雪白,沒有桃花那樣醉人,沒有櫻桃花那樣豐滿,也沒有杏花那樣嫵媚。在大自然的百花園中,棗花只能算是素面朝天的“黃毛丫頭”,它不爭芳、不斗艷,卻有著純樸之美。盡管很少有人駐足欣賞它、贊美它,它卻以特有的芳香引來蜜蜂釀造最好的蜜,默默地為大地孕育著香甜可口的棗兒。
其實,時代需要棗花那樣的人,需要棗花那樣的品格和精神。這樣的人多了,人們的日子才會更溫暖、更溫馨、更有溫情……
棗花開得晚,花期長達一兩個月,可開到仲夏之末。當(dāng)果樹的花朵都已消褪時,棗花以無華的身軀,悄悄打扮著夏日的枝頭,讓人感到無比欣慰……
這就是樸實可愛的棗花。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jié)實成。
我喜歡棗花,喜歡這句贊美棗花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