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人:南充市關工委副主任 傅倫佳
在儀隴縣柳家?guī)r上有一個占地40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德”。儀隴是全國唯一一個被稱之為“德鄉(xiāng)”的地方,因為儀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總司令朱德元帥的故鄉(xiāng),也是以張思德為代表的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的7000多名儀隴兒女的故鄉(xiāng)。
朱德、張思德精神(“兩德”精神),即以朱德、張思德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英雄模范,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事業(yè)中,通過模范踐行為民宗旨,而凝結成的“以革命到底的作風,完全徹底和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其實質特征是以德為先、以民為本、以黨至上、無私奉獻。
紅色故事滌蕩著人們的心靈,鑄就“兩德”故里學子的精神高地,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近年來,南充市各級關工委組織萬名五老以“兩德”精神為主線,深入開展紅色教育,通過紅色夏令營、革命偉人故事宣講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兩德”精神,爭做紅色傳人。
本期系列專欄將特邀南充市關工委副主任傅倫佳及南充市“五老講兩德故事”宣講團骨干成員、儀隴縣關工委副主任楊仕全,為我們講述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和被毛澤東所大加贊揚的革命戰(zhàn)士張思德的“兩德”故事。
儀隴縣朱德紅軍小學關工委組織學生參觀朱德故居紀念館
同學們,你們知道“兩德”故事講的是哪兩個人的故事嗎?一個是毛主席曾稱贊是“人民的光榮”的紅軍總司令朱德,一個是中國共產黨英雄群體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代表張思德。
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故鄉(xiāng)——“兩德”故里儀隴縣,感受一下“兩德”故里厚重的德文化。我先為大家講述朱德總司令的傳奇故事。
朱德,1886年12月1日誕生在南充儀隴馬鞍鎮(zhèn),1976年去世,享年90歲。朱德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是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朱德經(jīng)歷過許多磨難和險境,他把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給了中國人民,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崇敬。毛主席曾稱贊他是“人民的光榮”,這是黨和人民對朱德的最高評價。
朱德的青少年時代處在清代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社會治安混亂,國貧民窮。朱德爺爺有幸遇到了一位關心國家大事、力圖報效國家、改變國家現(xiàn)實的思想開明的老師席聘三,他在儀隴縣馬鞍場席家砭私塾教書。朱德的排名叫代珍。1896年上學的那天,席聘三老師親切而幽默地說:“你我兩個,是師生又是兄弟,都是‘珍’字輩嘛!我叫國珍,你叫代珍,對嗎?”朱德深深地鞠躬后說:“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永遠是我的長輩,我是先生的子侄?!毕溉壬娭斓逻@樣懂事,十分滿意地說:“我給你起個學名,就叫‘玉階’吧,希望你用功讀書,像漢白玉那樣清清白白地做人,立志沿著漢白玉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你看如何?”朱德響亮地回答說:“好,我決不辜負先生的厚望!”朱德這個名字是后來朱德自己取的。
朱德對席先生非常敬重,每天總是提前到私塾,幫先生挑水、清掃院子、燒茶水。老師生病了,他請來大夫給老師治病。農忙的時候幫著老師家做些農活。
席老師不僅教導朱德研讀《四書五經(jīng)》《二十四史》《唐詩》《宋詞》等古代經(jīng)典和古代詩歌,還給朱德講當時發(fā)生的戊戌變法故事,指導朱德閱讀改革家康有為等人的著作,在朱德心中種下了革命的種子,點燃了朱德心中為國為民的火種。
1905年,在朱德順利通過科舉考試時,恰逢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各地開始興辦新學。朱德打算入新學堂繼續(xù)深造,由于家人對新學不了解,反對他進新學堂讀書。朱德請席先生說服了家人,到順慶府中學堂就讀。
1906年,朱德20歲,完成了中學學業(yè)。他的書讀得怎么樣?他的理想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分享他20歲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詩《順慶府中學堂留別》:
驪歌一曲思無窮,今古存亡憶記中。
污吏豈知清似水,書生便應氣如虹。
恨他狼虎貪心黑,嘆我河山泣淚紅。
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
讓我們一起再分享他23歲離別故鄉(xiāng)時寫的告別詩《離鄉(xiāng)》:
志士恨無窮,只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這兩首詩歌,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挽救國家危亡的決心,同時也可看出他的國學知識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更為可貴的是,他以自己壯麗的一生,為“祖國安危我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作了光輝燦爛的注釋。
朱德的一生,尋求真理、不斷革命、為國為民、與時俱進,這與他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也可以這樣說: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新思想教育,開闊了他的眼界,樹立了遠大理想;讀書積累的豐富知識,為他光輝的一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9年,朱德給全國青少年題寫了“認真讀書”的寄語,既是他對青少年的厚望,也是他一生經(jīng)驗的總結。(未完待續(xù))
朱德同志的一生蘊藏著一種風范、一種魅力、一種品質,這種獨特的人格力量彰顯著特別的朱德精神,它飽含著朱德同志忠信如磐、智勇如神、意志如鋼、度量如海、品質如蘭、革命到底的思想內涵。
鏈接
用“兩德”精神鑄“中國德鄉(xiāng)”
朱德、張思德精神(即“兩德”精神)由此成為儀隴特有的政治資源,儀隴縣一貫以“兩德”精神宣傳教育群眾,提高人民群眾的道德素養(yǎng)。儀隴縣相繼在中央、四川省、南充市的主持和支持下,建立起了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銅像紀念園、張思德紀念館、德園和張思德干部學院。這“兩館、兩園、一學院”,就是承載儀隴紅色文化、傳承“兩德”精神的載體。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儀隴縣關工委積極組織老同志參與挖掘本地紅色資源,構建和充實德育教育基地。儀隴縣關工委名譽主任張思智應邀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和張思德干部學院為西華師大研究生班和外地培訓班講授了以弘揚“兩德”精神為主題的輔導課;縣關工委參與編寫《思德頌》一書和拍攝張思德《足跡》電視片,并為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和張思德干部學院提供了有關的資料100多篇,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