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西城實驗小學 王 瑾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是:“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薄八伎碱}”作為蘇教版修訂教材三大特色欄目之一,為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很好的、可利用的教材。
那么,對于一線教師而言,該如何看待“思考題”?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又是如何實施“思考題”的教學的?又該如何拓展?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省教研室王林老師在《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在育學與育教中前行》一文中對蘇教版修訂教材進行了解讀,其中提到思考題不作為基本的教學要求,一般都與它所在單元教學的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其實教材中的“思考題”在悄悄變化,從80 題變成了122 題。
1.數據的變化
變“思考題”從三年級開始為從一年級開始,這點告訴我們:“思考題”,尤其是我們教材中的“思考題”,不一定代表的就是難度高的題目,只是思維的含量比較高,并不是遙不可及。
2.內容的變化
除保留了實驗教材的部分原題之外,隱性的變化是部分難度系數較高的題目變?yōu)樾抻喗滩闹械摹疤剿饕?guī)律”,另外適當加強了邏輯推理的訓練,增設了螺旋上升的蘊含轉化等數學思想的“思考題”。
如:
由原來的“思考題”變?yōu)榱系摹疤剿饕?guī)律”:《表面涂色的正方體》;
如:
(一年級上冊)
(一年級下冊)
(二年級上冊)
這一組“思考題”形式上雷同,都是用圖形來表示數,并且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螺旋上升。
這些變化給我們一線教師一個信號:“思考題”不僅僅是思考題而已,需要關注兩個方面。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迸囵B(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標準》中提到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方向。
“思考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多樣性,往往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探索心理,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其感覺到解數學題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繼續(xù)學習的信念油然而生,這樣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同時有利于學生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2)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鍛煉學生的數學思考
一是思維的訓練要及早開始。最早的一道思考題安排在一上的第7 頁,也就是第二單元,重心下移到了起始年級。二是思維的訓練要持續(xù)關注。“思考題”的編寫有的涉及的知識寬一些,思維要求高一些;有些涉及數學思想深刻一些,對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求高一些。這些都能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斷積累探索數學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感悟數學思想,從而鍛煉數學思考。
誠然,修訂教材試圖從“思考題”編排的變化引導我們教師做一些轉變,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教師們日常的“思考題”的教學中看到一些現象。
1.重得出結果,輕經歷過程
例如一年級上冊第29 頁的思考題“打結”問題,教師出示此題后拋出一個問題:仔細觀察繩子和打的結,有沒有什么關系?一個孩子極快地發(fā)現了4 根繩子打了3 個結,所以脫口而出7 個結,然后教師順勢讓這個孩子說說想法,在表揚了孩子之后就問:“你們聽懂了嗎?”試問“7”這個答案是怎么來的,所有的孩子真的聽懂了嗎?
“思考題”的教學最容易落入常規(guī)的就是像上面的那位老師一樣重得出結果,輕經歷過程。如果“思考題”變成幾個數學思維特別快的孩子的游戲,其他的孩子怎么會喜歡上數學學習?
2.重問題本身,輕前后聯(lián)系
例如,五年級下冊的“思考題”:
初看到這道“思考題”,學生會覺得難以下手,有的教師也會覺得棘手。其實這道“思考題”與三年級上冊的“思考題”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三年級上冊的“思考題”是這樣的:
因此,對這類題,學生到了五年級并不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運用到以前的一些經驗。也就是說,日常教師對“思考題”的教學大多數局限于教“一道題”而已,其實不然,“思考題”蘊含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我們不能就題解題,要充分挖掘教材,發(fā)現其中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滲透,豐富“思考題”的內涵。
要想讓“思考題”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開拓學生解題思路、鍛煉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利器,我們可以嘗試從生活的角度,從學科的角度,賦予“思考題”更豐富的內涵,讓“思考題”更具有思考的價值。
教學內容:第五冊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中的“思考題”:
教學流程:
1.讓“思考題”更鮮活
熱身:組合活動
活動:同桌2 人一個人一個長方形,兩個人合作,看看都能怎么組合。
分類:如果想把這5 個圖形分兩類,你會怎么分呢?
指出:拼起來的是一類,有重疊部分的組合分為一類。
改變教材中兩個長方形的呈現方式,提供給學生兩個一樣的長方形,通過一個變兩個的視覺效果引發(fā)孩子的數學思考,激起孩子的研究興趣,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兩個長方形組在一起的形式多樣,不同樣的組合方式周長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奇妙變化,這讓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變成了更鮮活的研究素材,這讓普普通通的一個組合圖形變成了更鮮活的研究對象。
2.讓“思考題”更立體
探究:周長是多少
層次一:探究類別一不重疊
層次二:研究類別二有重疊
通過探究活動,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去想象,變要結果轉向要過程,讓學生真經歷。同時,因為鮮活的資源多了,所以讓這個“思考題”的探究變得立體起來,尤其是對兩個長方形重疊出一個正方形的組合圖形的不斷深入探究,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圖形世界的神奇,周長的秘密,這都讓一個簡單的求結果演變成了一個神奇的探究之旅。
3.讓“思考題”更深刻
拓展:拓展延伸
層次一:拓展
層次二:延伸
通過這一個問題,解決了一類問題,同時延伸到五年級下冊的“思考題”,讓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刻,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走向深刻,讓我們的“思考題”的教學走向深刻。
這只是筆者嘗試研究的其中一個不太成熟的個例,但是,我希望能引起大家一點啟示,讓我們的“思考題”的教學不僅僅是解題而已,它可以有更豐富的內涵。
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以優(yōu)化其認知結構?!八伎碱}”集趣味性、生活性、學科性等多種綜合為一體,教學中,我們要捕捉教學契機,豐富“思考題”的內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挖掘思考題中的辯證思維潛能,讓學生真思考、真經歷、真解決,讓“思考題”的教學走向學生數學學習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