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綻放十五載 不斷被模仿 從未被超越
2005 年 8 月 30 日,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在京成立,翻開了中華賞石文化發(fā)展的新篇章。成立伊始,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即積極籌劃創(chuàng)辦一份旨在“弘揚中華觀賞石文化藝術(shù),保存中國觀賞石藝術(shù)瑰寶,挖掘中華觀賞石文化內(nèi)涵,指導(dǎo)中華觀賞石文化理論研究、保存、收藏、繼承、傳播工作,引導(dǎo)觀賞石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和保護(hù),繁榮觀賞石文化藝術(shù),推動中國觀賞石文化發(fā)展,促進(jìn)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專業(yè)性的觀賞石刊物。
經(jīng)多方努力,由原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觀賞石》終于在 2005 年正式面世,并于 2007 年 1 月改版為《寶藏》,成為我國第一份正式公開出版發(fā)行的觀賞石專業(yè)核心期刊。時任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壽嘉華兼任《寶藏》雜志首任社長和編委會主任,一直關(guān)心并指導(dǎo)編輯部服務(wù)賞石文化、服務(wù)石界、服務(wù)石友。
自成立之日起,《寶藏》一直致力于:
(一)構(gòu)建最廣泛的、最綜合的、覆蓋面最廣的石界朋友圈。以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為依托,輻射商、學(xué)、藝術(shù)界,服務(wù)全國石友,為海內(nèi)外賞石愛好者提供權(quán)威的賞石資訊。
(二)打造石種明星品牌,為石界努力推介石種新資源。
(三)充實賞石文化檔案錄。連續(xù)4年,行程 110000 公里,除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外,足跡遍布全國,深入觀賞石資源產(chǎn)地和交易市場,對主要的觀賞石產(chǎn)地和市場的基本情況進(jìn)行了梳理和宣傳,是賞石文化當(dāng)代的重要資料。
(四)全面探索賞石藝術(shù)理論。研究和探討賞石藝術(shù)規(guī)律,繼承和挖掘傳統(tǒng)精粹,著力“藝術(shù)創(chuàng)作”探索研究,開創(chuàng)賞玩理念新篇章,推動賞石藝術(shù)與主流藝術(shù)融合。
(五)探索觀賞石市場經(jīng)濟(jì)發(fā)展新規(guī)律。提高產(chǎn)業(yè)競爭力。
(六)實踐并推動賞石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新運用。
當(dāng)代賞石文化檔案錄重要章節(jié)目錄檢索(《寶藏》雜志連載)
歷時4 年,行程110000 公里,調(diào)研觀賞石產(chǎn)地、市場約100 處,采訪石友約2000 人,形成約30 萬字調(diào)查報告,分40 余期連載于《寶藏》雜志,為之后研究當(dāng)代觀賞石資源和市場發(fā)展留下詳實可靠的資料。
1.北京市場調(diào)研(2012-1. 北京市 作者:牛麗賢)
2.山東市場調(diào)研(2012-2.濟(jì)南市、泰安市、青島市、煙臺市、臨朐市,作者:陸舜冬)
3.廣東行(2012-3.潮州市、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陽春市、臺山市、英德市、乳源縣,作者:陸舜冬)
4.漳州市場調(diào)研(2012-4.漳州市,作者:賈俊祥)
5.桂林行(2012.5.桂林市、龍勝縣、三江縣,作者:陸舜冬 滕容悅)
6.小小雨花石 演繹大世界(2012-6.南京市、六合區(qū),作者:南京記者站 )
7.北疆印象(一)(2012-7.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阿勒泰市、福??h、布爾津縣、北屯市、富蘊縣,作者:陸舜冬)
8.內(nèi)蒙古賞石紀(jì)行(一)——塞上明珠 賞石之城(2012-8.內(nèi)蒙古烏海市,作者:郝明)
9.北疆印象(二)(2012-9.作者:陸舜冬)
10.內(nèi)蒙古賞石紀(jì)行(二)——溯源,曾輝煌多年的戈壁石寶庫追尋大漠奇石的足跡(2012-10.銀川市、阿拉善盟,作者:吳雨潔)
11.北疆印象(三)(2012-11.作者:陸舜冬)
12.內(nèi)蒙古賞石紀(jì)行(三)(2012-12.包頭市、白云鄂博、呼和浩特市,作者:吳雨潔)
13.美麗中國西南行——云南印象之一 玉出云南(2013-1.昆明市、龍陵縣、芒市、瑞麗鎮(zhèn),作者:吳雨潔)
14.美麗中國西南行——云南印象之二 雄渾鐵膽(2013-2.東川縣,作者:吳雨潔)
15.美麗中國西南行——云南印象之三 風(fēng)花雪月(2013-3.大理市,作者:吳雨潔)
16.美麗中國西南行——四川賞石篇之一 長江流域賞石文化特色及發(fā)展趨勢(2013-4.長江流域,作者:王新生)
17.美麗中國西南行——四川賞石篇之二 成都 樂山行(2013-5.作者:吳雨潔)
18.美麗中國西南行——四川賞石篇之三 水富、宜賓、江安、瀘州行(2013-6.作者:譚君)
19.美麗中國華東行——通靈寶玉靈璧石(上)(2013-7.徐州市、漁溝鎮(zhèn),作者:鄒璐萍)
20.美麗中國華東行——千變?nèi)f化靈璧石(下)(2013-8. 靈璧縣、宿州市、蚌埠市,作者:吳雨潔)
21.美麗中國東南行——福建賞石篇之一 多姿多彩閩江石(2013-9.三明市、永安市,作者:譚君)
22.美麗中國東南行——福建賞石篇之二 上杭、龍巖、漳平賞石發(fā)展?fàn)顩r(2013-10.作者:譚君、鄒璐萍)
23.美麗中國東南行——福建賞石篇之三 華安賞石發(fā)展概況(2013-11.作者:鄒璐萍)
24.美麗中國東北行——魅力長白山 五彩松花石(2013-12.江源區(qū),作者:譚君)
25.美麗中國東北行——形奇色艷松花石 端莊秀美松花硯(2014-1.通化市,作者:鄒璐萍)
26.美麗中國西北行 黃河之水天上來(2014-2.黃河流域觀賞石,作者:鄭忠)
27.美麗中國西北行 名城蘭州 文化賞石(2014-3.蘭州市,作者:鄒璐萍)
28.青海精神(2014-4.青海省,作者:吳雨潔)
29.中國觀賞石之鄉(xiāng)——大化行 當(dāng)代石市傳奇(2014-5.大化縣、巖灘鎮(zhèn),作者:陸舜冬 盧彬)
當(dāng)代賞石文化檔案錄調(diào)研圖
30.美麗中國西南行 山水重慶(2014-6.重慶市、萬州區(qū),作者:譚君)
31.美麗中國西南行 廣西南寧當(dāng)代賞石文化發(fā)展及其特色(2014-7.南寧市,作者:馬鴻賓)
32.美麗中國——臺灣行 (上) 一種迷人的臺灣風(fēng)情(2014-8.花蓮縣、臺東縣、達(dá)仁鄉(xiāng)南田石,作者:吳雨潔)
33.吃豆腐 賞美石——品味淮南賞石文化(一)(2014-8.淮南市,作者:譚君)
34.美麗中國——臺灣行( 中) 高手們的賞石心經(jīng)(2014-9.臺灣,作者:吳雨潔)
35.感受古城魅力 —— 品味淮南賞石文化(二)(2014-9,淮南市,作者:譚君)
36.美麗中國——臺灣行 (下) 在冷峻時代重尋榮光(2014-10.臺灣,作者:吳雨潔)
37.美麗中國中原行——美石與美景的誘惑 游走欒川(上)(2014-11.欒川縣,作者:譚君)
38.美麗中國中原行——美石與美景的誘惑 游走欒川(下)(2014-12.欒川縣,作者:譚君)
39.美麗中國西南行——沿著紅水河的足跡(2015-1.來賓市、合山市,作者:吳雨潔)
40.美麗中國西南行——柳州傳奇(一)(2015-2.柳州市,作者:張舜梅)
41.美麗中國西南行——柳州傳奇(二)(2015-3.柳州市,作者:張舜梅)
42.遼寧戰(zhàn)國紅(2015-7.北票市,作者:趙瑞)
4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石卻在馬鞍深處——記昆石的賞玩及采掘歷史(2015-9.昆山市,作者:孫永鳳)
44.再訪北京十里河——扎根中的人們(2015-10.北京市,作者:吳雨潔)
45.秦石的豪放與婉約之美(2016-5.西安市,作者:孫永鳳)
1.長江奇石的觀賞石要素形質(zhì)色紋評價(2008-1.王毅高)
2.奇石的細(xì)節(jié)韻味與寬泛意境——也談具象石與抽象石的審美意境(2008-2.王石明)
3.關(guān)于建立健全鑒評師隊伍的若干建議(2008-2.夏華炳)
4.奇石成長的五階段(2008-5.方偉)
5.奇石的成因探討(2008-6.方偉)
6.賞石專業(yè)術(shù)語簡析(一~五)(2008-6 ~10.張衛(wèi))
7.奇石鑒定的重要依據(jù)——風(fēng)化標(biāo)跡(2008-8.方偉)
8.中晚唐賞石文化:賞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四)(2011-9 ~12.賀林)
9.雅石的單局演示與氛圍營造(一~七)(2008-11 ~2009-9.張衛(wèi))
10.論人文之光照耀下的雅石之美(2010-12 雷敬敷)
11.西方人的賞石文化理念(2012-2.休·萊弗)
12.文化創(chuàng)新中的轉(zhuǎn)身與崛起(2012-3.周飛飛)
13.靈璧石中“文人石”(2012-5.周軍)
14.組合石的基本類型(一~三)(2012-8 ~10. 張衛(wèi))
15.建立綠色賞石文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談觀賞石資源的利用與保護(hù)(2013-1.賀林)
16.美麗中國 綠色賞石——生態(tài)文明與賞石文化的永續(xù)發(fā)展(2013-2.雷敬敷)
17.觀賞石美學(xué)理論的哲學(xué)基礎(chǔ)(上、下)(2013-3 ~4.徐忠根)
18.“偷梁換柱”賦高雅——論為石配詩如何避俗(2013-3.謝禮波)
19.回歸古典 感恩本真(2013-4.侯桂林)
20.淺談小品石與小品石組合的鑒賞(2013-5.徐文強)
21.試論小品石的博古陳設(shè)(2013-6.徐文強)
22.美麗中國 山水情懷(2013-9.雷敬敷)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二)——兼談馬達(dá)加斯加瑪瑙在觀賞石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2013-10 ~11.陸舜冬 曹磊)
24.論當(dāng)代賞石藝術(shù)的審美個性化(上、下)(2014-1、2014-4.徐忠根)
25.傳統(tǒng)賞石文化與當(dāng)代藝術(shù)(上、下)(2014-1 ~2.雷敬敷)
26.也說“禪石”(2014-4.陳民府)
27.一點靈丹孕奇苗——試論道家文化在觀賞石文化起源中的關(guān)鍵作用(2014-4.賀林)
28.試論儒家思想在中國賞石文化中的決定作用(2014-4.王毅高)
29.動觀流水靜觀山——試論我國傳統(tǒng)賞石文化中的普世價值(2014-5.王景琨)
30.論黃河上游黃河石的形成機理(2014-6.馮鴻儒)
31.從羅丹的雕塑藝術(shù)看當(dāng)代造型石的鑒賞(2014-6.王沛)
32.非遺講堂:賞石藝術(shù)非遺,我們先來補補課(2014-8 ~9《寶藏》雜志編輯部)
33.中國賞石藝術(shù)的意象美(上、下)(2014-10 ~11.徐忠根)
34.古典名石的當(dāng)代華章(上、下)(2014-12 ~2015-1.俞瑩)
35.從王羲之的書論看當(dāng)代文字石的鑒賞(2014-12.王沛)
36.高舉多元化賞石大旗 為切割打磨的圖紋石正名(2015-1.謝禮波)
37.試論加強中國賞石文化的國際化傳播(2015.1.陳永慶)
38.觀賞石收藏的核心價值與發(fā)展趨勢(2015-4.徐文強)
39.《云林》別裁(一~二)(2015-7 ~8.吳雨潔)
40.關(guān)于展具和展演的十個箴言(2015-11.吳雨潔)
41.雅石藝術(shù)創(chuàng)作理論與實踐(2015-12.林仁光)
42.盤點全球珍稀賞石書籍(2015-12.吳雨潔)
43.古石,尚青(2015-12.吳雨潔)
44.《山海經(jīng)》溯往(2016-1.鐘長海)
45.從舞蹈藝術(shù)的審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鑒賞(2016-2.王沛)
46.石非石 山非山 ——試析當(dāng)代賞石藝術(shù)跨界融合的五大趨勢(2016-2.徐躍龍)
47.對幾本賞石著作的述評(2016-3.雷敬敷)
48.漢至唐代奇石筆記綜述(2016-3.賀林)
49.對《長物志》《五雜俎》《靈巖圖說》三篇明代賞石文獻(xiàn)的述評(2016-5.雷敬敷)
50.從中國古典音樂的審美特征看當(dāng)代圖紋石的意境韻致(2016-6.王沛)
51.傳統(tǒng)賞石文化的發(fā)展脈絡(luò)及當(dāng)代賞石文化的復(fù)興(2016-6.安濤)
52.宋代賞石筆記綜述(2016-6.賀林)
53.對《惕庵石譜》《閑情偶寄》《黃山松石譜》三篇清代賞石文獻(xiàn)的述評(2016-7.雷敬敷)
54.陶淵明與中國賞石文化(2016-7.呂樺 )
55.《冶梅石譜》脞語(2016-7.鐘長海)
56.“米石”“丑石”探幽發(fā)微——管窺中國古代賞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歷程(2016-8.鄒順駒)
57.南宋文房寶典《洞天清祿集》(2016-8.俞瑩 )
58.《三希堂石譜大觀》管窺(2016-8.鐘長海)
59.歷代重要賞石圖書概要(2016-10 雷敬敷 )
60.中國靈璧石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沿革(上、下)(2016-11 ~12.鞏杰)
61.明代《園冶》說石(2016-11.俞瑩)
62.陶淵明與醉石(2016-11.賀林)
63.從文學(xué)作品的審美看中國當(dāng)代觀賞石的鑒賞(2017-2.王沛)
64.石圣米芾的三個紀(jì)念地(上、下)(2017-2~3.李念)
65.科學(xué)賞石說《石雅》(2017-2.俞瑩)
66.以賞石文獻(xiàn)論“形質(zhì)色紋”與“瘦皺漏透”(2017-3雷敬敷)
67.用“合石”修正“對石”之提議暨鑒評(2017-3.景男)
68.“奇石 + 科普 + 旅游”相融共生,科普基地與旅游發(fā)展互利共贏 —— 以湖南資興東江湖奇石館為例(2017-4.劉社鵬)
69.《山海經(jīng)》與先秦的美石文化(2017-4.賀林)
70.“靈璧無峰”是謠言嗎?(2017-5.吳雨潔)
71.長江石的奇妙色譜(2017-5.吳雨潔)
72.《瀚海聚珍石考》:戈壁石的民國記憶(2017-5.賀 林)
73.大畫家陸儼少與長江石(2017-6.吳雨潔)
74.傳統(tǒng)石的聚散巧拙(2017-6.孫瀑恩)
75.離開稀缺的“唯一”,一錢不值?。?017-6.徐文強 )
76.“文人空間”伴古石(2017-6.俞瑩)
77.先看皮毛(2017-7.吳雨潔)
78.長江石的一次大發(fā)現(xiàn)(2017-7.吳雨潔)
79.“石根”究竟是什么 ?(2017-7.吳雨潔)
80.長江石的線條美(2017-7.吳雨潔)
81.技法的探索與回顧(2017-8.方偉)
82.探尋獨立的長江畫面石鑒賞語言(2017-9.王毅高)
83.《禹貢》中的“怪石”與觀賞石無關(guān)(2017-9.賀林)
84.“死活”人物的表情(2017-9.陸舜冬)
85.供石(2017-9.吳玉偉)
86.論九龍璧切底山(一)山形石之趣(2017-12.王天然)
87.清供一石,如晤千秋(2017-10.俞瑩)
88.故宮御花園園石初賞(2017-10,陳鷺、田小林)
89.“窗”含西嶺千秋雪——畫面石構(gòu)圖與石形的關(guān)系(2017-10.吳雨潔)
90. 俱天成,極奇妙!——閑聊畫面石的獨特法(2018-1.吳雨潔)
91.康熙大帝玩石頭(2018-1.吳雨潔)
92.盤點全國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點(2018-1.鄒璐萍)
93.賞石朋友圈:香(2018-2.孫永鳳)
94.賞石朋友圈:畫(2018-3 俞瑩)
95.用“真”“善”“美”的角度賞玩九龍璧(2018-2.王天然)
96.石里花魂落英繽紛——英石美學(xué)意境探秘(2018-3.鄒順駒)
97.觀賞石文化產(chǎn)業(yè)化的出路在哪里?(2018-3.王占東、安濤)
98.模糊學(xué)方法在觀賞石鑒評權(quán)重評估法中的應(yīng)用(2018-3.雷敬敷)
99.詩情畫意,精神棲居——詩意畫面的長江石鑒賞(上、下)(2018-4.王毅高)
100.“通靈寶玉”的原型是南京雨花石小議(2018-4.嚴(yán)中)
101.雨花石的基礎(chǔ)知識及鑒賞(一~六)(2018-3 ~8.張云龍)
102.賞玩九龍璧的“質(zhì)”與“色 ”(2018-4.王天然)
103.北紅瑪瑙的前世今生(上、下)(2018-4 ~5.宋廣華)
104.畫石簡法之水墨圖案石——以陳爐石圖案石為例(2018-4.穆雙喜)
105.畫石簡法之留一境(2018-4.老魚)
106.賞玩九龍璧的“紋”與“韻”(2018-5.王天然)
107.名石“宣石”(2018-5.吳雨潔)
108.東坡先生的談話藝術(shù)(2018-6.吳雨潔)
109.中國園林賞石初探(2018-6.陳鷺)
110.古今玩石之人的共性——以白居易《太湖石記》為切入點(2018-7.王沛)
111.氣韻生動——小品組合創(chuàng)作的要點之一(2018-7.方偉)
112.閩南文脈 龍江石韻——漳州九龍璧(華安玉)賞石藝術(shù)的歷史與現(xiàn)狀(一~四) (2018-7 ~10.王天然、莊耿忠)白居易的三個賞石階段(2018-8.吳雨潔)
113.清代畫面石組合的一些有趣思路(2018-8.吳雨潔)
114.天下第一敗家石友(2018-9.吳雨潔)
115.石面上的中國氣韻(2018-9.鐵索橋)
116.畫論九龍璧(華安玉)景觀石(2018-10.王友福)
117.以“色”為器,巧取其利(2018-10.鄒璐萍)
118.菖蒲與石(2018-10.沈墨)
119.太湖石,要的就是一個“老”氣(2018-10.吳雨潔)
120.畫龍點睛·妙筆生花——論雨花石的取名藝術(shù)(2018-10.柏貴寶 )
121.供石觀 賞石:何以傳統(tǒng) ?( 上、下 )(2018-11 ~12.憲之)
122.心隨萬象(2018-1.陋室文化)
123.千姿百態(tài)九龍璧(華安玉)象形石(2018-11.王友福)
124.淄博賞石文化蓬勃發(fā)展(2018-12.陳東升)
125.國之盛·石之興——綜觀雨花石收藏前景(2018-12.柏貴寶)
126.福祿中國(上、下)(2018-12 ~2019-1.吳雨潔)
127.戈裕良的掇山疊石藝術(shù)(2018-12.陳鷺、祁帥)
128.賞石文化與人類文明同筑共進(jìn)——觀賞石文化歷史回眸(2019-1.孫淮濱)
129.文石吟(2019-11.陳東升)
130.賞石家居的靈感集(一~三)(2019-1 ~3.吳雨潔)
131.奇石的“創(chuàng)造性欣賞”(2019-1.丁文父)
132.明代供石畫中看(2019-1.俞瑩)
133.拓石清供(2019-1.孫永鳳、王玉洋)
134.紅學(xué)大師石頭記(2019-1.鐘長海)
135.岱宗何崔嵬 群山無與比——泰山石文化綜述(2019-3.王臣)
136.米萬鐘弄石余事(2019-3.俞瑩)
137.《畫里江山猶勝:百年藝術(shù)家族之趙宋家族》的“祥龍石”是真的嗎?(2019-3.俞瑩)
138.乾隆皇帝的賞石品味(2019-3.丁文父 )
139.意與古會“文人石”(2019-3.俞瑩 )
140.觀賞石審美的不確定性和主題形象的可重塑性(2019-3.武丑石)
141.唐詩、唐畫與唐石(2019-4.)丁文父
142.古典賞石的時髦變形(上、下)(2019-4 ~5.吳雨潔)
143.古典賞石的審美理念(2019-5.雷敬敷)
144.電視劇賞石哪家強?(2019-5.吳雨潔)
145.古代賞石、古典賞石、文玩賞石與現(xiàn)代賞石的區(qū)別與特點(2019-5.徐文強)
146.石非石 藝無涯(2019-5.俞瑩)
147.古典賞石與文人審美(2019-6.俞瑩)
148.淄博文石的紋理美(2019-6.刁立柱)
149.尋根溯源:淄博文石與古青州石的關(guān)聯(lián)(2019-6.劉連貴)
150.對形、質(zhì)、色、紋、韻、配座、命題的認(rèn)識和理解 (一~二)(2019-7 ~8.徐文強)
151.泗濱“浮”磬(2019-7.吳雨潔)
152.教父級熱劇作家的賞石圖集(2019-7.吳雨潔)
153.蘇軾《雪浪石》對當(dāng)今石界有哪些啟示?(2019-7.王沛)
154.一場詠石雅事引出的悲喜?。?019-7.賀林)
155.蒲松齡愛石(2019-7.王貞虎)
156.畫面石品相的“九度”把握(2019-8.肖曉陽)
157.“云頭雨腳”的謎團(tuán)(2019-8.吳雨潔)
158.米芾賞石朋友圈(2019-8.俞瑩)
159.石器引發(fā)賞石界新的視覺審美(2019-8.陳衛(wèi))
160.淄博文石,傳統(tǒng)文化賞石的點睛之品(2019-9.周惠忠)
161.介紹幾位以石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家(2019-9.丁文父)
162.簡約與變化——兼論“瘦透漏皺”等古典賞石理論(上、下)(2019-9.李昌銀)
163.海洋玉髓的鑒賞及評級標(biāo)準(zhǔn)初探(2019-9.張振鋒)
164.園林古石的保護(hù)問題(2019-9.吳雨潔)
165.白居易《雙石》詩對中國石文化的影響(2019-9.王沛)
166.先秦玉石文化對新時代踐行傳統(tǒng)美德的啟示(2019-9.阮寧寧)
167.網(wǎng)師園景石小記(2019-9.陳鷺)
168.一位石友的“混圈子”心路歷程(2019-9.吳雨潔)
169.簡約與變化——兼論“瘦透漏皺”等古典賞石理論(上、下)(2019-9 ~10.李昌銀)
170.觀賞石收藏是在為社會積累、拓展有價值的藝術(shù)門類(2019-10.徐文強)
171.中國古典賞石審美理念及其當(dāng)代發(fā)展兼論園林布局及置石的文化基因(2019-10.秦文聯(lián))
172.常山石的科學(xué)價值解析(2019-11.王德滋、陳小明、舒良樹)
173.一些怪怪奇奇的古石傳說(上、下)(2019-10 ~11.吳雨潔)
174.盤江瀑布石的石事、石語(2019-11.周吉全)
175.太湖水石的藝術(shù)魅力(2019-11.摘自《波濤萬古痕—中國太湖水石藝術(shù)》)
176.英石·遇見當(dāng)代(2019-11.陸舜冬)
177.古典賞石在審美多元化語境中的困境(2019-11.徐忠根)
178.“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賞石文化中的體現(xiàn)(2019-11.王沛)
179.當(dāng)代文人賞石芻議(2020-1.俞瑩)
180.穩(wěn)中求進(jìn) 創(chuàng)新奮進(jìn)——淺談賞石文化在新時代的發(fā)展(2020-1.鄭 忠)
181.當(dāng)代藏家,她們是這樣定義“好石”的(2020-1.徐青羽)
182.燈光“造石”(一)(2020-2.智吉)
183.申請賞石列入非遺之攻略(2020-2.景男)
184.“長江賞石藝術(shù)”成功申遺啟示錄(2020-2.雷敬敷)
185.賞石文化復(fù)興時期對古代賞石美學(xué)的借鑒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2020-3.王沛)
186.“相石四法”另解(2020-3.景男)
187.觀賞石的大與?。?020-4.溫德坤)
188.以中國古代繪畫形神氣韻理論看當(dāng)代畫面石的鑒賞與收藏(2020-7.王沛)
189.觀賞石自然美的再思考——形質(zhì)色紋膚的綜合審美效用(2020-7 雷敬敷)
190.以光賦予石頭新的生命感(2020-8.佘文濤)
191.平泉山莊石紀(jì)(2020-8.鐘長海、陳鷺)
192.“通感”對賞石審美心理的影響(2020-8.徐忠根)
193.圓明園遺石存疑(2020-9.俞瑩)
194.科學(xué)與幻想:劉基硅化木詩解讀(2020-9.胡雄?。?/p>
特別報道:
1.柳州奇石與臺灣石商(2008-2.陸舜冬、張衛(wèi))
2.盛世興 美玉出(2009-7 張家志 劉濤)
3.古承形賞精神 今開風(fēng)氣之先(2009-11.來賓石專題報道,張衛(wèi)、宋云)
4.青島賞石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2010-1.崔周村、梁煒)
6.紅土地的奇葩,龍巖發(fā)現(xiàn)新品種(2011-7.陸舜冬)
7.天堂蘇州的賞石文化(上、下)(2011-11~12.李金生)
8.空前絕后大化石(2012-3 莫雨翼)
9.石市新寵——馬島瑪瑙全解析(2013-2.吳雨潔)
10.石市新寵續(xù)二——清雅玉潔、墨趣天成的海洋玉髓(2013-10.陸舜冬、 譚君)
11.賞石藝術(shù)探索之小中見大(2015-2.《寶藏》雜志編輯部):之遐想空間(林仁光);之詩意延展(俞瑩);之因心造境(王晨);之畫面構(gòu)圖的奧妙(王毅高);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例講解。
12.賞石藝術(shù)探索之虛處藏神(2015-3.《寶藏》雜志編輯部):之彼岸(王毅高);之云橫秦嶺(俞瑩);之授與受(林仁光);之云山洞幽(王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例講解。
13.賞石藝術(shù)探索之文玩斗寶大會(2015-4.《寶藏》雜志編輯部):之文房四寶(俞瑩);之詩書古韻(王毅高);之山子(之木山房);之無題(孫瀑恩)
14.賞石藝術(shù)探索之傳神阿堵(2015-5.《寶藏》雜志編輯部):拜石遺韻(俞瑩);之兩個活人(知名不具);尋找石眼(王毅高);之好石頭都是形而上的(陳榮昌);之本立道生(林同濱);之賞石的傳神與寫意——筆記14 條(王晨)。
15.賞石藝術(shù)探索之標(biāo)新立異的玩家們(2015-6.《寶藏》雜志編輯部)之灑家的自然風(fēng)(徐亦江);之老北京式的文玩雜家(田建一);之來點兒“跳脫”(孔巖);之賞石的“人性論”(郭鋸橫);之玉枕(王斌);之跪乳之恩(張浩罡);之采石流水畔,悠然菊花香(陳冠武)
16.賞石藝術(shù)探索 色(上、下)(2015-7 ~8.《寶藏》雜志編輯部)
17.滴水蓮花系列:1.橫空出世,滴水蓮花(2015-4.王林);2.拍案驚奇 蓮花迷蹤(2015-5 吳雨潔 董杉珊)
18.賞石藝術(shù)流派之 新柳州 新石都(2015-4.吳雨潔)
19.賞石藝術(shù)流派之 海派賞石(一~二)(2015-5 ~6.陸舜冬 滕容悅)
20.賞石藝術(shù)流派之 海派賞石朋友圈——常州(2015-8.常州市,楊金亮)
21.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成立十周年特別策劃——當(dāng)代中國賞石文化的大復(fù)興大發(fā)展大繁榮(2015-11.徐迅如)
22.創(chuàng)新領(lǐng)航 行穩(wěn)致遠(yuǎn)——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十年發(fā)展紀(jì)要(2015-12.周飛飛)
23.2015·秋 北京、香港及海外拍場熱點透析(2016-1.俞瑩、孫永鳳、吳雨潔、張舜梅、李茂林)
24. 黃蠟石——硅時代的到來,你準(zhǔn)備好了嗎?(2016-3.裴海燕、呂樺、曹峰)
25.站在賞石文化發(fā)展世紀(jì)轉(zhuǎn)折點上——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會刊走過的 10 年系列專題(2016-2.《寶藏》雜志編輯部)
26.臺座驚奇(2016-4.吳雨潔、俞瑩、張衛(wèi))
27.非洲之星——馬達(dá)加斯加瑪瑙傳略(2016-5.陸舜冬)
27.天賜瑰寶——海洋玉髓傳奇(2016-7.裴海燕、高建林)
29.大美玉山 懷珠蘊玉(江西玉山三清山石成因的初步研究)(2016-8.裴海燕、呂樺、孫永鳳、曹鋒 )
30.讓賞石人尊崇閱讀風(fēng)尚 讓賞石日筑夢書香國度——《中國石譜》專題報道(2016-9.《寶藏》雜志編輯部)
31.點石成金(上、下) 1.古代名石,現(xiàn)代風(fēng)標(biāo)——靈璧石;2.無聲的詩,文人情懷——長江石;3.藝術(shù)創(chuàng)作情景交融——戈壁石;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馬國瑪瑙。(2016-11 ~12.陸舜冬、鄒璐萍)
32.為“賞石藝術(shù)”喝彩 ——盤點 2016 年“藝術(shù)范”的小型石展(2017-1.曹磊 )
33.巴西瑪瑙——驚世駭俗的視覺盛宴(2017-2.黎軍)
34.真風(fēng)眇邈——漢江奇石 (2017-3.焦宗田、吳雨潔、朱富有)
35.鐘鼎銘文 漢唐古韻——探尋陳爐石的前世今生(2017-5.小蓓)
36.駱越遺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賞石藝術(shù)·研究系列報道)——廣西左右江石器概要(2017-6.陸舜冬、江大清、曹磊、孫永鳳、陳衛(wèi))
37.海洋玉髓鑒賞收藏的“十大流派”(2017-7.高建林)
38.閃閃的紅星——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專題(2017-8.周晶炯、陳巖)
39.海派賞石藝術(shù)流派——沐浴書香,靜聽石語(2017-10.陸舜冬、徐文強、俞瑩、裘偉明、孫永鳳)
40.跨越星空云海 探索宇宙奧秘——天外來客“隕石”的前世今生(2018-1.姚和江、陸舜冬、孫永鳳、段永生)
41.石展,看什么?(2018-4.老爐子)
42.國際博物館日——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2018-5.孫永鳳)
43.“龍興石”專題(2018-3):1.靈璧“龍興石”進(jìn)故宮本末(吳雨潔);2.盛世龍興(王晨);3.故宮的藏石(俞瑩)
44.藏東明珠,大美昌都?xì)g迎您!之“傳奇昌都”(2018-7.《寶藏》雜志編輯部)
45.潦河石:1.水墨丹青潦河石之地質(zhì)成因(2018-8.呂樺);2.水墨丹青潦河石之市場概況(2018-9.呂樺、劉洋)
46.九龍璧(華安玉)賞石藝術(shù)博物館聯(lián)盟正式成立——閩地即將拉開賞石文化研究、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踐大幕(2018-9.蘇萬安、陸舜冬、王友福、孫永鳳)
47.古色古香 儀態(tài)萬端(非洲古磐石)(2019-4.老爐子)
48.2019 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tǒng)的未來(2019-5.陸舜冬、孫永鳳)
49.撰寫新篇章,引領(lǐng)新發(fā)展——當(dāng)代青海賞石文化的發(fā)展與展望(2019-6.賀林)
50.什么“鳥石”?多年來我們低估了一個重要的賞石藝術(shù)題材(2019-7.陸舜冬)
51.神筆畫面的書法:文字石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2019-8.王沛)
52.新思路 新活路——北京十里河新氣象(2019-8.黃曉岑、劉一葦)
53.宋明時期都有哪些重要的觀賞石產(chǎn)地?(2019-8.)孫永鳳
54.臺座設(shè)計攻略(2020-3.陸舜冬)
55.水石篇·覺悟:一江水沖石 半部《道德經(jīng)》——水沖石的道和術(shù)(2020-4.陸舜冬)
56.至簡至美,右江石!(2020-6.陸舜冬、陳衛(wèi))
57.紀(jì)錄·全國賞石日——鮮活的石事、精彩的賞石藝術(shù)(2020-9.《寶藏》雜志)編輯部)
1.經(jīng)營長宜放眼量——淺談建立品牌石商的重要性(2009-3.郝鵬)
2.打造觀賞石品牌路線圖/打造觀賞石市場品牌路線圖/打造觀賞石區(qū)域文化品牌路線圖(2009-5 ~7.雷敬敷)
3.網(wǎng)絡(luò)銷售——石市發(fā)展新起點(2010-12 原野)
4.石道圓桌:“打通三級市場,引導(dǎo)熱錢流入”系列探討(2009-10.編輯部)
5.石界迎來廣西第四代貴族石種(2011-1.張舜梅)
6.觀賞石投資時機的選擇(2011-2.陸舜冬)
7.市場熱門與冷門的投資技巧(2011-3.陸舜冬)
8.藝術(shù)品市場火爆,觀賞石價值體現(xiàn)進(jìn)入新時代(2011-11 石心)
9.十年磨一劍,賞石文化走向何方(2011-12.張舜梅)
10.觀賞石市場的投資藝術(shù)(一、二)(2012-1、2012-3 鏡石)
11.觀賞石的投資收藏價值三論(上、下))(2012-6~7.彭建國)
12.構(gòu)成畫面石市場價格因素的權(quán)重分析(上、下)(2012-12 ~2013-1.王新生)
13.石市新寵,馬達(dá)加斯加瑪瑙悄然入市(2013-1.陸舜冬)
14.盛世興 美玉出——云南黃龍玉產(chǎn)業(yè)模式探秘(上、下)(2013-1 ~2.裴海燕)
15.觀賞石價格評估影響因素芻議(2013-9.俞瑩)
16.石市新寵續(xù),美麗的馬達(dá)加斯加海洋玉髓(2013-9陸舜冬)
17.如何投資觀賞石(2013-10.吳雨潔)
18.網(wǎng)上買石技巧多(2014-2.譚君)
19.戰(zhàn)國紅瑪瑙的審美及購藏(2014-2.趙瑞)
20.66000000 元,藏瓷刷新觀賞石成交記錄——石市迎來“千萬元”時代(2014-4.譚君)
21.小石頭,大飾界——珠串里的石經(jīng)濟(jì)(2014-7.譚君)
22.巧用策略,輕松賣石(2014-9.李洪濤)
23.借雞生蛋營銷術(shù)(2014-10.李洪濤)
24.古典賞石,春拍掌聲響起來(2014-10.俞瑩)
25.賞石拍賣:從古代到古典的穿越(2014-11.俞瑩)
26.踩準(zhǔn)節(jié)點,生意滾滾來(2014-11.李洪濤)
27.市場遇冷,更要借勢營銷(2014-12.李洪濤)
28.備戰(zhàn)保利秋拍:藝術(shù)演繹是殺手锏(2014-12.吳雨潔)
29.觀賞石價值的構(gòu)成因素二論(2013-3)
30.石市大棋局(一)(2015-5.陸舜冬)
31.石市大棋局(四)面對低迷,各方盡顯神通(2015-8.孫永鳳)
32.石市大棋局(五)觀賞石+互聯(lián)網(wǎng)——進(jìn)入觀賞石3.0 時代(2015-9.孫永鳳)
33.石市大棋局(六)觀賞石文化產(chǎn)業(yè)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2015-10.雷敬敷)
34.石市大棋局(七)互聯(lián)網(wǎng)+,yes or no?(2015-11.孫永鳳)
35.石市大棋局(八、九)如何“互聯(lián)網(wǎng)+”觀賞石文化?(上、下)(2015-12 雷敬敷)
36.香港蘇富比觀賞石春拍解析——“奇——當(dāng)代文人藝術(shù)”專場拍賣追記(2015-6.俞瑩)
37.澄案——雅石拍賣新思路(2015-12.吳雨潔)
38.誰來拯救你?寒冬里的石市 ——從柳州石市歲末500 萬元大單引出的話題(2016-1.張舜梅)
39.真創(chuàng)新 逆勢也有大發(fā)展 ——中國靈璧石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思路(2016-3.鞏杰)
40.2015 年全國觀賞石展會分析(2016-3.仲天舉)
41.2017 年點石成金攻略(2017-2.老爐子)
42.這個先手,值百萬,包3 年(2017-2.老爐子)
43.郭糊涂不糊涂,每年都有300 萬(2017-2.張舜梅)
44.我會買怎樣的石頭(2017-5.南熏、孫瀑恩、之木山房、禹玉良、抱月)
45.展會經(jīng)濟(jì)的“三實”因素(2017-7.鄒璐萍)
46.拍賣這扇“窄門”(2017-7.《寶藏》雜志編輯部)
47.什么樣的觀賞石 , 價格能上漲 10 倍?(2017-9.鄒璐萍)
48.買石、賣石都過千萬,他是怎么做到的?(2017.12.鄒璐萍)
49.名人效應(yīng)看拍賣(2017.10.俞瑩)
50.論肉石在賞石文化中的獨特位置(2017.10.陳永慶)
51.2017 年石中明星(一、二)(2018.2 ~3.老爐子)
52.從潦河石到陳爐石的受熱捧看審美趣味的變化(2018-2.雷敬敷)
53.營銷“未來”——賣石的新利器(2018-3.鄒璐萍)
54.展會看石市(一、二)(2018-7、2019.2.曹磊 陸舜冬)
55.2018 年(上、下)半年石展特點(2018-7、2019-2.曹磊 陸舜冬)
56.直播,一天百萬元成交? 賣石又有新玩法(2018-9.鄒璐萍)
57.揭秘!首屆全國畫面石展為什么這么火(2018-9.張舜梅)
58.188 萬元成交的背后?。?018-9.尚悅)
59.觀賞石產(chǎn)業(yè)化和金融化初探(一~三)(2018-12 ~2019-2.趙德奇)
60.2018 典型成交案例對石市的影響(2019-3.老爐子)
61.觀賞石藝術(shù)品價值評估初探(一~四)(2019-3 ~6.趙德奇)
62.近期(2019 年一季度)觀賞石成交分析(2019-4.老爐子)
63.高價成交的能力(2019-6.張衛(wèi))
64.組團(tuán)賣石,銷售翻幾番?。?019-9.劉一葦)
65.賞石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2019-11.徐文強)
66.打造品牌,帶動賞石產(chǎn)業(yè)發(fā)展(2019-11.溫德坤)
67.觀賞石,裝飾 = 裝錢?(2019-10.黃曉岑)
68.企業(yè)家介入觀賞石收藏的步伐正在加快?。?019-11.老爐子)
69.賞石經(jīng)濟(jì)這些事情與您有關(guān)(2019-11.黃曉岑)
70.賞石“熊市”,如何把握先機?(2020-1.黃曉岑)
71.還拍嗎?(陸舜冬、俞瑩、孫永鳳)
72.如何培養(yǎng)值錢的“眼力”(2020-2.黃曉岑)
73.疫情給石界帶來了哪些影響?(2020-3.澄懷觀道)
74.2020 新年石頭經(jīng)(2020-3.老爐子)
75.直播,疫情下賞石行業(yè)的新風(fēng)口(2020-3.黃曉岑)
76.負(fù)利率時代下的觀賞石投資與收藏(2020-4.澄懷觀道)
77.高齋雋友 石靜而壽(2020-5.俞瑩)
78.潦河石——陰陽的造化之極(2020-5.沈國慶)
79.后疫情時代,觀賞石行業(yè)如何“?!敝姓摇皺C”?(2020-5.黃曉岑)
80.觀賞石市場會迎來第二春嗎?(一、二)(2020-8 ~9.略容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