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
互聯網時代,網絡知識產權糾紛問題頻繁出現,特別是在網絡著作權以及企業(yè)商標權上,同時,網絡侵權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網絡違法案件。當前,我國互聯網發(fā)展迅速,但是相關的法律和條例存在不完善之處,管理也不夠到位,進而導致當前網絡知識產權侵犯問題十分嚴重,知識產權及其所有者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影響了知識的傳播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此,我國需要加大力度保護網絡知識產權。
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權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知識產權是基于腦力勞動所形成的,是一種無形資產。在網絡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知識產權與物質結合,形成數字化的文字、聲音、影像等,不依附于實際物質存在,且隨著載體的拓展,從有形物質逐漸轉變?yōu)闊o形資產,具有明顯的無形性。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交流溝通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傳播更加迅速、便捷?;诖?,在網絡的驅動下,知識產權也突破了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限制,知識產權傳播突破了地域范圍,其在國家之間、國家和地區(qū)之間實現了頻繁流動,這種傳播方式加速了知識的傳播和更新,但是也導致知識產權受到侵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更加棘手。
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權轉化時間大大縮短,成果轉化速度明顯提升,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時間限制。
法律規(guī)定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這位以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幫助。但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隨著網絡平臺的開放,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傳播主體可以互相轉換,知識產權相關內容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迅速傳播,知識產權失去專有性,更加具有開放性。
網絡版權就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文學作品、音樂和電影等知識作品,其所有者在網絡環(huán)境中同樣具有作品支配的權利。但是,當前很多不法分子為追求利益,侵犯知識產權,直接改編或抄襲知識作品,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另外,網絡傳輸技術發(fā)展迅速,應用廣泛,很多時候即使出現了網絡侵權現象,所有者本人也很難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侵權,這就導致更多的人冒用網絡信息,傳播著作盈利,例如公眾號文章轉載,導致網絡版權被侵犯現象越來越多,受到自媒體流量印象,很多所有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知識成果被侵犯。
數據庫屬于無形資產,其具有較深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數據信息越發(fā)重要,特別是隨著電子數據庫的應用,其為知識作品存儲、傳播等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當今社會,電子數據應用廣泛,其被非法入侵現象也比較多,保護工作也成為重點問題。
大眾普遍認為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為了應用,盡管知識成果為社會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其也屬于腦力勞動者本身的產物,為勞動者所有,其他人不可因便利而忽略了勞動者本身的付出。同時,知識產權被侵犯不僅是在于個人傳播使用,更是將其成果改編、抄襲,從中獲取利益,損害所有者利益,獲取渠道也是非法獲取。知識產權所有者本身也缺乏保護意識。
盡管網絡的發(fā)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在教育、文化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網絡環(huán)境下,各種知識流通越發(fā)便利,由此產生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逐漸凸顯,隨著侵權行為的越發(fā)嚴重,知識產權保護需要予以重視,其需要網絡、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網絡信息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依靠技術,當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保護知識產權:(1)防火墻,利用包過濾、應用級網關等來控制用戶權限,有效預防外界侵入以及內部信息流失現象,進而使互聯網和用戶網絡隔離開來,保證使用者網絡不被入侵。(2)設置網絡權限,用戶根據需求設置網絡權限,指定人員查看,設置問題進入網絡。(3)網絡加密,在收集傳輸中應用加密和數字署名這兩種技術,防止網絡傳輸時出現篡改現象。(4)水印防偽,通過數字水印防偽,在文本中隱藏加密數字,用戶不可隨意更改,只能夠瀏覽閱讀,文字復制時會出現版權信息,只能夠在獲得作者本人允許后才能夠瀏覽和復制。(5)數字指紋,通過在數字作品中嵌入數字指紋,其中包含了作品使用者信息和所有者信息,其通過將不同用戶地址的指紋嵌入到作品中,避免出現未授權非法使用作品的現,達到知識產權保護目的。(6)CA認證,作品合法使用者能夠通過正規(guī)申請獲得認證書,用戶和作者二者形成信任,若是該用戶以此證書不合法復制作品,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調查、起訴。(7)還可以在知識產權作品中嵌入系列編號或電子簽名,其中,閱讀器技術被廣泛應用在網絡中,只有專用閱讀器所提供的數字化產品才能夠具有閱讀圈里,以保護知識產權。
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缺乏也影響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知識產權保護人才既要掌握法律知識,同時也要掌握企業(yè)技術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網絡技術知識,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較高,需要具有多學科的復合型和實戰(zhàn)型人才,進而滿足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求。
對此,相關部門、學校以及企業(yè)之間也要展開合作關系,構建三者結合的教育培養(yǎng)模式,或是以學校為主導建立具有高學歷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定向專項培養(yǎng),直接進入到企業(yè)或相關部門工作,培養(yǎng)更多的知識產權保護人才。
網絡知識傳播載體之一就是網站,網站在收錄文章是要注意篩選,確定文章來源、內容等,明確原作者,避免原作者利益受損。同時,在傳播知識時,根據情況盡量允許閱讀瀏覽,不可下載復制,防止作品版權被侵犯。此外,原作者在傳播作品是也要注意保護自己作品的版權,防止作品泄露,提高保護意識,對知識作品進行加密傳輸、存儲,防止出現盜竊現象。而知識作品受益者也需要注意保護知識產權,禁止利用技術手段在未獲得原作者的同意下用他人知識成果盈利。提高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十分最重要,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現象起到遏制作用,逐漸減少侵權現象,以維護知識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產學研結合可以為企業(yè)和個人知識創(chuàng)作和成果轉化提供動力。當前很多的侵權問題無人深究,主要是由于其與自己的利益和相關者的利益無關,若是能夠知識產權能過去利益,而這些利益與自己和相關人員牽連比較大,那么會有更多人為維護利益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因此,相關部門要倡導企業(yè)和高校合作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真正落實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迅速,需要更加注重保護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但是若是這些創(chuàng)新被他人盜用,但是創(chuàng)作者本人無法維權,其對社會發(fā)展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保護創(chuàng)作者,必須要保護知識產權,完善網絡知識產權立法,提高保護意識,加強網絡技術,推進產學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