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軍
古寨巍巍,古村悠悠。
韶關石塘古村,我在來廣東二十幾載后與之邂逅。
走過雙峰古寨,來不及慨嘆歲月之深遠,不覺來到古村酒巷。好客的石塘村民已備好自釀美酒,桑葚酒,糯米酒,原漿酒……就著當?shù)胤N的花生,小酌一番,快哉快哉。
游人喧鬧,我獨辟蹊徑探幽覓古。一位精壯的本地漢子自告奮勇充當我的導游。他姓劉,住在隔壁村,是個殺豬匠。見我對古建筑感興趣,便帶我一游。
石塘古村歷史久遠,距今600多年就已炊煙裊裊。村中古建筑大多是明清遺存,為客家風情、微派特色、江西風格比鄰而建。一些西洋風格建筑則為民國時期留洋歸來的村人所建。
劉豬匠因為從小生活在這里,對古村巷了如指掌,哪里古建筑多就帶我去哪里。李祠宗祠,三多堂……古村里,不僅能遇到掛牌為文物的古建筑,還能遇到古井,深不可測,清冽凜人。
與寂寥的珠磯巷不同,古村人氣仍盛,穿梭其間,不時從舊木門縫里傳來流行音樂,或與村中婦孺老翁相遇。看來,有人居住的地方才有鄉(xiāng)愁,才有歷史。這個古村落正是因為幾百年來炊煙不絕,這幅人類生生不息的畫卷才得以百看不倦。相比之下,清空原住居民,營造仿古建筑和商業(yè)氛圍未必能讓游人青睞。試想當有一天我們告老還鄉(xiāng)回到祖輩生活之地,迎接我們的是陌生的建筑和一群操著外地口音的“居民”,心里做何感想?
作別古村前,我向酒坊討了張名片。下次來,一定找個涼風習習的晚上,約上好友和明月,小酌幾杯。
如果你問:在哪能買到客家涼帽?
我會說:去龍崗老街。
如果你又問:去哪能買到簸箕等農(nóng)家用的老物件?
我仍會告訴你:去龍崗老街。
龍崗老街,藏著很多你在城市里看不到的上了年紀的古董,老雜貨店,老鐘表店,客家傳統(tǒng)婚禮用品店……這里離地鐵3號線近在咫尺,人們卻仿佛仍生活在悠遠的歲月,安寧地過著祖輩們熟悉的每一天……
圩肚街,上街,下街,擔水巷,塘唇巷,大新街……這些地方,和名字一樣充滿了古趣,讓人浮想聯(lián)篇。和所有的老街一樣,龍崗老街的巷子也一樣老舊,舊磚瓦舊門楣舊庭院舊樓梯舊碉樓,連時光也仿佛舊舊的,讓人懷疑誤入歲月深處。
老街除了街巷老,還有個特點,就是藏著不少十幾年以上的老店,老牌李記鹽焗雞,老街腸粉店,據(jù)說每天供不應求。而巷子里的店家現(xiàn)做的油糍粑,那香味兒,每天吸引著各路吃貨,更喚起多少老龍崗的童年記憶。雖然做糍粑的夫婦都是梅州、河源人,但客家的味道是一樣的。
擔水巷,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讓人不禁猜想:在很久以前,這里或許有一口古井吧?每個清晨或傍晚,總會有勤勞美麗的客家少女,挑著一擔水從小巷而過,將石板路蕩悠成一幅中國畫。借問擔水巷一家咸魚店老板娘,擔水巷的來歷,其答:不懂,去問老人家啦。
據(jù)說,百年龍崗老街,曾是老龍崗商業(yè)中心,其繁華之甚堪稱龍崗版的東門。而如今,闖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冰冷的大大的拆字。這些拆字是哪一年寫上去的,這些老街巷何日才能真正動工舊改,卻不得而知。而人去屋空的老街早已失去往日的風姿。
不知不覺,來到一棵粗壯無比的大榕樹下,原來,這里就是有名的榕頭,老龍崗的根脈。碩大的樹蔭下,居民們納涼,聊天,打牌,好一幅老街風情畫圖。此情此景讓人感慨:世世代代,龍崗人如這捰老榕樹一樣,枝繁葉茂,生生不息。不管時光過去幾百年,幾千年,龍崗人的生命之樹總會堅韌地抽出新綠,照亮歷史的天空。
走出圩肚街,一步之距就是龍平東路,路的遠方就是繁華的龍崗中心城。而不遠處,就是象征著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地鐵。誰能想到,如此近的地方,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環(huán)境。此時,地鐵3號線列車從雙龍?zhí)旌缯竞魢[而出,我想,龍崗老街也一定會乘著新時代的列車,懷著夢想昂首邁進新生活的。而在不遠處,城市更新項目正在火熱進行,一堆倒塌的舊磚旁邊,嶄新的高樓大廈直插云天。我想,在不遠的將來,龍崗老街一定會煥發(fā)出新風采的。到時,我會帶遠方來的友人再來老街尋古探幽,感受老街新的魅力。
安靜的午后,幾位古稀老人在百年老屋簡湖世居旁聊天。
您老多大年齡啦?有一百歲嗎?我上前問。
阿婆擺擺手,說,九十多了。
祝阿婆健康長壽!我真誠地祝福老人家們。
阿婆笑了,伸出大拇指。
其實我就住在簡一村附近,直線一公里都不到??墒墙陙?,我自以為熟悉龍崗的每條街,每個村,這么近的地方卻是第一次來。
讓我產(chǎn)生興趣的是那個老宅子。雖然它已破敗不堪。當時我從地產(chǎn)公司出來,這家公司征收了這片地,很快這些農(nóng)民房和老屋,將華麗變身為嶄新的商品樓,像一路之隔的遠洋新干線一樣光鮮。
可是,以后誰會記住這里從前的樣子?
從前的樣子,有多少人見過?從前這里除了老屋老院,可也有風吹稻浪,茶果飄香,山歌清亮?可也有石板小路,扁擔悠悠,井水潺潺?
簡湖世居鐵門緊鎖,院堵上掛滿了集中營一樣的鐵絲網(wǎng)。看來里面已多年無人煙,只有里面一間房上“周氏宗祠”四個字依然清晰可辨。
老屋村的秘史,就在這個院子里。據(jù)說,老村落建于明代,村民因逃避戰(zhàn)亂而形成。剛開始簡一村不叫簡一村而叫簡頭村。
誰來打開老屋的門,把從前的時光娓娓道來?
我聽見不遠處,重型機械拆除老房子的聲音一陣又一陣。
一轉頭,看見地鐵三號線列車呼嘯從村口掠過。
我想,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雖然老屋無言,但老屋的故事已深深印在這片土地上,是時光和風雨沖刷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