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廢墟·凝視·安魂曲:《云中記》的后地震敘事

        2020-11-18 01:59:27張煜棪
        當代文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阿來

        張煜棪

        摘要:《云中記》帶有對第二現(xiàn)實的征問與訴求,以“凝視”干預莫測的變化,直抵苦難的源頭所在,成為一種后地震敘事。作為寫給生人與亡魂的安魂曲,小說調(diào)試出了同時適宜思考與抒情的區(qū)間,以阿巴的離魂與回魂、發(fā)電員和祭師的雙重身份、機器力量與傳統(tǒng)世界/視界的和解、上升與下墜的含混、光與聲的通感對現(xiàn)實的裂縫進行了文學修補。小說不但關注生人與逝者們被壓抑、浪費、否認的感官,也關注同一空間中的其他力量與生命,跳出了人類中心主義,試圖重新討論人、歷史與自然的關系。

        關鍵詞:阿來;《云中記》;后地震敘事

        汶川大地震后的十年里,作家們用自己的節(jié)奏和語匯書寫地震,頻頻切切地寫著,或隱或顯,要紓解心結,要梳理斷裂的記憶,要凝住晦暗時刻的光點,要慰藉廢墟內(nèi)外的亡者與生魂,而阿來的筆尖始終維持著一種拴了線般的游離。①他的寫作不曾中斷,民族色彩十分濃郁。但他不以藏地奇情為看板,亦不以民族為絕對底色,似乎更愿書寫藏區(qū)的“人”之故事,而不僅僅是一段高原秘史。然其著力觀照的主題越廣闊,對國家概念的降臨、自然意義的收復——尤其是生命的苦難與偉大的討論越精進具體,“遺漏”就越是扎眼。文本中容易在心上生發(fā)共振/余震的地理坐標,經(jīng)由寫作、印刷與閱讀,持續(xù)地自我強化與被強化。阿來沒有書寫地震一事,在某些人看來似乎在情感乃至道義上不乏尷尬。

        2008年被地震中斷寫作的阿來,在十周年鳴笛時,被記憶與情感的余震再度中斷寫作。他要寫一個祭師回到坐落在滑坡體上的村莊,與亡靈作伴,想象、等待、企盼同村莊一起消失,是為《云中記》(2019)。于多重余震中反復調(diào)頻的阿來,著手自我的后地震敘事,經(jīng)歷著過去未來式和未來完成時,他預感、視繪、練習著一場精準的迎接。他如將被中斷跋涉的探險家一樣,無從得知何時“斷層”裂變,唯有張目凝視,以求見證大地裂開的一刻。斷層也因凝視得以生成,若非探險家依憑于小說,以至少是隱喻層面的跋涉與凝視為生存狀態(tài)。作家寫作時,心中沉重曖昧地負有另一個故事的包袱,說是偏私,倒也無關公平,只是計劃調(diào)整,震動構造作品宇宙的地理,迫使賴以棲居的探險家中斷跋涉,凝視活法與喻法上的復義斷層?!疤斓夭蝗省钡碾[喻,作家或許無暇解讀,卻也與其本意靈犀對照,符合地震造成死傷不按善惡挑選之說,錄于《云中記》扉頁——“大地震動/只是構造地理/并非與人為敵”②,譜作以理性底色為低音的安魂序曲。

        探險家于斷層前困頓,我們則在紙外閱讀,由其處境體會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能動性、靈活性與地質(zhì)活動的映射和暗合。盡管大地無意為敵,人確乎蒙難,“因為除了依止于大地/人無處可去”。以兩行留白為結點,祭師被引入了這條歸途。探險家暫給祭師讓路,不僅呼喚超越悲情、口號的神圣力量,也是生人對亡靈的嵌套式安魂。阿來在現(xiàn)實世界文學庫與生人閱讀記憶里放置了一位祭師——自動自發(fā)自情自力,慰藉亡者,也替牽掛尋求容放。《云中記》譜完,敘事彌補般地以消失作結,以大地應力消解大地應力,要將苦難褶皺熨平。復義斷層還路于探險家,也敘說著人的凝視與跋涉時有休止,卻永不完結。

        隱喻性不僅由寫作活動的行止與當下的聯(lián)系賦予,也不囿于兩個文本主角間的動態(tài)關系,它生長于文本的內(nèi)里,為自身的呈現(xiàn)所言說。震后第五年,主人公阿巴獨自回到廢墟,尋回風物人鬼、祭師身份、安魂力量。目錄擇取“第一天”“第一月”等時間節(jié)點,截出一條時間線索,搭出骨架。每章如骨節(jié),讀者在概念里為描述時間的自然流向衍畫出連接它們的隱形線。廢墟不如城市天際線利落,它突出簡潔地自我標記損毀,或是雜亂失序、難以分辨的“堆”與“片”,是斷壁殘垣,是損毀物、被掩埋物,是無所介入的內(nèi)部空間與不可復原的過去的時間。

        小說骨架自成廢墟,而一場影響人類社會的地震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預兆、震動、摧毀、掩埋、廢墟、凝視、搜尋、挖掘、拯救、獲救、死難、回憶、創(chuàng)傷、新生——都能在文本內(nèi)覓得影射。其中,阿巴與阿來如何凝視廢墟是觀察者如何干預被觀察者的一種哲學性可能?!对浦杏洝酚兄哉f不可說的野心與相襯的策略,充滿對傳說、歷史的征引與射影,也在情感、氛圍、智識、詩性上,助益了處理傳說與現(xiàn)世進而以發(fā)電員和祭師兩重身份再論招魂與安魂?!洞蟮氐碾A梯》(2000)所記錄的上升與下降在《云中記》中依然可見,牽涉出游魂與身份、逆轉(zhuǎn)與錯位、疏離與著迷的討論。安魂儀式是星星與陰影的辯證法,光與暗、隱與顯的視覺感知,也因有聲與無聲聯(lián)通了聽覺。小說向《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K. 626)致敬,本文也將嘗試討論聲音與音樂性,期望進入云中深處。

        阿來定義文學為“擴展自我生命的途徑”,彌補了可能性唯一的現(xiàn)實,《云中記》也帶有先驗的對第二現(xiàn)實的征問乃至訴求。③村莊是不知何時會二度毀滅的廢墟,卻也是阿巴的精神原點與命運終點。他憑一己之力,以“在路上”指向“未到達”,以路之所向示意期待和收獲,淡化提醒“失去”的廢墟色彩。屢次提到的云雀、菜園、鹿群也為村莊剝?nèi)セ疑珵V鏡,使它不再是“無聲”廢墟。阿巴初回云中村,被云雀視為闖入者,它們不依止于大地,也不視村民為主人,似乎不受地震影響。作為云中村,這里承受著傷亡流散,但作為多重生活空間彌合而成的大地,仍不失生命與未來。阿巴意識到“不只是死了人”,還有野獸,這雖不能減輕失去之痛,卻憑借發(fā)現(xiàn)重疊于人類空間上的野獸空間,分攤了原本沉沉負在單一生命方式上的苦難。我們感到一個動人心魄的可能:廢墟能尋到有別于“失去”的意義甚至力量,而不至于淪為一種空虛、乏力、不可逆轉(zhuǎn)的所指,第二現(xiàn)實也因此得到了塑形。

        悲劇感作為底色,在光的幻象里提醒著失去,而阿來在調(diào)試一個區(qū)間,令后地震敘事同時適宜思考與抒情。作家的創(chuàng)作流淌并無定軌,但阿巴通過搜尋、凝視、挖掘來嘗試彌補、逆轉(zhuǎn)廢墟的“失去”,擔起責任。他復述先祖的神助,忽生哀憐:昔日矮腳人村莊變廢墟,今朝輪到云中村,被本族史詩正義化的人禍與逃無可逃的天災都是無妄之災。他挖掘埋藏的祭師身份,對照背后那仿佛“無情”的邏輯,當在歷史、自然面前接受無妄之災實屬常態(tài)。

        阿巴搜尋著隱秘或公開的村民史?!暗谒奶臁鼻埃麖突钭约矣洃?,也走遍廢墟,歸還表示念想的遺物。村民拿走舊物是為念想,又怕逝者要用不在手邊,便拜托阿巴歸還。遺物作為逝者在物質(zhì)世界的留存,連通了生人與逝者,也連通了阿巴對廢墟之下村民史的搜尋與凝視。凝視生成敘事,他也在眼前幻視、想象、重歷著廢墟的生成,而回憶中人不論生死,不論廢墟下、百里外,都成為廢墟的一部分。對他人家族史乃至秘密的熟悉,也透出在狹小的村莊生活內(nèi)部的彼此凝視。“觀察者效應”(observer effect)暗中起效,觀察者無法不對被觀察者產(chǎn)生影響:阿巴凝視廢墟,廢墟也凝視著人,雙方量級不同的在場使他更似滯留人世的廢墟。廢墟雖不會變成人,卻因他對秘密、歷史的發(fā)掘、講述而熱鬧生動,成為紀念碑,與“失去”保持了克制的距離?!暗谒脑隆?,阿巴觸及觀察者的存在及力量,成為廢墟一部分的他,發(fā)現(xiàn)鹿眼中扭曲怪異的世界,自己也在其中,鹿一眨眼,世界消失,再度睜眼,世界出現(xiàn)。失去了腿不能跳舞的央金,作為地震記憶的遺留與承載創(chuàng)傷的“廢墟”,發(fā)現(xiàn)村莊如“時間本身一樣干凈沉著”,更似自然??謶峙c痛苦消失,她幻視失去的親人等她歸來,召回并強化了遺物歸位和第二現(xiàn)實的塑形。

        兩種動蕩凝視無限接近卻永不能進入廢墟:航拍機與熱氣球。航拍機暗隨央金,闖入?yún)s遭無視,不被收入眼中世界便無法生成雙向凝視,只是搜尋而從未真正進入廢墟。中祥巴以坐熱氣球旁觀消失為噱頭,邀網(wǎng)友通過視頻直播參與“那一天”。而阿吾塔毗的冷氣流抵住了熱氣球,使其無法靠近村莊;他從熱氣球拋下繩子,神山(山神)仍阻止二者連接,成全了祭師與村莊浪漫透頂?shù)乃矫芟А?/p>

        村莊消失前,小說將裂縫與修補寫在了相鄰之處。地質(zhì)專家提醒村干部注意村子后山的裂縫,敲響搬遷警鐘,阿巴等人前去查看?!斑@回必須看見。他看見了。每個人都看見了?!边@條靠他人發(fā)現(xiàn)的裂縫喚醒了阿巴的自覺,將人與村莊的命運正式合一,這昭示著必須搬遷、必須失去的淚流滿面的凝視,成為阿巴從離開就在回歸的序曲?!靶扪a”則藏得很好,乍讀之下十分游離。仁欽鄉(xiāng)長的危機公關成功挽回了瓦約鄉(xiāng)的形象與旅游業(yè),而阿來見證了救災重建時基層干部、救援人員的勞苦與熱血,這不僅是寄托在虛構中的非虛構色彩或藝術化反映,也是全書唯一且純正的修補。智慧地修補搬離廢墟的人們新生活中的裂縫,是對云中村裂縫安慰般的借位修補。

        云中村人把死亡理解為從世界上消失,而阿巴借消失進而理解死亡。父親因爆炸墜江消失,消失在阿巴的概念里成為分離的終極形式,而在發(fā)電站滑坡失魂后,終極形式逐漸向忘卻偏移。不愿見到云中村消失的阿巴演繹著“觀察者效應”,逐家逐戶安魂,也尋找鬼魂,在廢墟生活中不斷回憶、幻視,以頻頻凝視干預莫測的變化,小心翼翼地托穩(wěn)了搖搖欲墜的云中村。此類干預并不少見。唐山作家張楚的《七根孔雀羽毛》(2017)與四川作家顏歌的《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2015)著迷于書寫1990年代,實以地震為幕:張楚書寫唐山大地震后的桃源鎮(zhèn)小人物的塵埃、光、秘密、強韌的內(nèi)心世界④;顏歌不敢直面2008年后的四川,虛構平樂鎮(zhèn)懷舊,回到從小凝視愛慕的世界⑤。地震這塊幕布被遙遙懸掛,被對話論及、年代地域暗示。人持久凝視,使震后的人及其凝視的世界保持著相對可控的狀態(tài)。

        但云中村必將消失,消失的步驟也必被見證與牢記。專家先從地質(zhì)角度發(fā)布消失的結論、阿巴后從信念角度堅持與村莊一同消失。村民搬離,作為生活空間的村莊消失;村莊在新版地圖上消失,也在地方志、地理學的層面上消失?!暗诹臁保椭嘏c裂縫互相凝視,兩側(cè)的高低落差形成臺階,成為繼續(xù)存在與永遠消失的分野,而人類痕跡也逐漸消失。與廢墟合一的他第一次切身感到云中村與自己必將到來的消失,也彌補著地震時未能陪同眾人的缺憾。不過余博士與阿巴共建的理論“大地上所有一切都不會消失,只是換一種樣子”松動了云中村人對消失與死亡、遺忘的捆綁,逐條顛覆了作為結局的“消失”。這也慰藉著幸存者,親人雖變逝者,但死亡只是另一種存在形式。而村莊消失能阻止堰塞湖出現(xiàn),進而阻止次生災害下的無妄之災,其在視界中被感知的消失——霧氣下不可窺見、只可想象,熱氣球鏡頭里漸遠、不見——也將結局在光譜上推向暖色。這番煞費苦心的干預,也體現(xiàn)了作家書寫安魂曲的意圖。

        云中村的消失早有預言,也誘發(fā)了神怪想象。啄木鳥憤怒、固執(zhí),結局無能為力,使人想到精衛(wèi)填海。樹死之勢不可逆轉(zhuǎn),悲告村莊必變廢墟,自然神性力量浮現(xiàn),卻給祭師阿巴帶來懷疑、羞辱。他祭問山神為何神樹枯死,被地震中止;未完成的通靈呼喚著身份、能力、使命認同的回歸?;卮逯H,他逐家收集將要歸位的遺物,“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云中村因危險的地質(zhì)狀態(tài)成為生人禁地、物質(zhì)廢墟,充滿創(chuàng)傷回憶,是只有亡魂的失落家園。僅僅到達云中村,便可謂肉身通幽。阿巴自發(fā)、自覺、自愿地成功回歸,修正著自我懷疑。

        祭師身份、能力、使命認同的回歸反復、回旋地展開,而非從微處持續(xù)漸強達到飽滿,這在下文論及小說音樂性時也將提到。小說有意要展現(xiàn)某種遞進,卻用往復支撐廢墟骨架,使文本愈加復雜。直到與云中村一起消失的“那一天”,阿巴仍看看“會不會有鬼魂出現(xiàn)”。在他看來,能見到鬼魂是成功安魂的標志,是對自己精衛(wèi)般固執(zhí)的鼓舞,但小說中不曾出現(xiàn)真正的鬼魂顯靈?!对浦杏洝窡o意也無法證明鬼魂存在,卻也未將鬼魂想象視作活人間代代接力的空幻念想,逝者所處正是阿巴、央金、仁欽等人以幻視與想象勾勒的敘事之中。

        被苦難推作祭師的阿巴若未感受過新舊世界間的地震、未經(jīng)歷水電站一難、未失魂又回魂,也無力承擔招魂與安魂的祭師本職。阿來在阿壩山區(qū)做過拖拉機手,也做過發(fā)電師,這兩段經(jīng)歷也被他先后寫入小說與阿巴的人生。墜江消失的父親是村里第一名爆破手,因為村民認為只有可通鬼神的祭師“才能擺弄那些瞬息之間就爆發(fā)出巨大力量的爆炸物”?!版?zhèn)得住”的考量代表了傳統(tǒng)世界的鬼神之力可以壓制現(xiàn)代化能量,而本能以神力鎮(zhèn)住機器能量的使者炸死了自己,“山神力量大,能佑護一方平安”的信念不免開始動搖。

        發(fā)電機的引介顛覆了云中村的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世界。它神秘、危險、沉重、珍貴,開始接替遙遠的阿吾塔毗,成為更近、更直接、更具威懾性的機器神的偶像。祭師家族離神鬼最近,可阿巴在參觀時被警告保持距離:“不要摸!不要摸!只許看,不許摸!”而這一禁忌被村民揶揄,代指男女情事,觸犯禁忌摸一把的下場,也不過滿手黃油。禁忌于是變成滑稽,削弱了根植在村民心中的源于阿吾塔毗的神性力量。云中村開發(fā)了瓦約鄉(xiāng)第一座發(fā)電站,阿巴成為了村中第一名發(fā)電員。他后來一生追尋的附身通靈并未實現(xiàn),卻在為云中村首次接電時體驗到了觸電。未來祭師被機器能量搶先占據(jù)了身體,機器世界又逼近一步。云中村過上了現(xiàn)代化生活,進入了規(guī)范動作的管轄;老喇嘛替村內(nèi)的宗教信仰平和退避,星夜下的安魂也要噤聲。過去常見的鬼魂,在炸藥和電介入云中村后便不再現(xiàn)身。幸存者在廢墟中祈求山神顯靈,救贖者卻開直升機。裂縫開始震動,神圣力量與機器能量決裂,神鬼精怪從他們所依止的傳統(tǒng)想象/世界被驅(qū)逐,無所生長。⑥

        裂縫的彌合比震后復興的鬼魂討論更早發(fā)生。幸存者在廢墟中被困在介乎生死的生命狀態(tài),自救、救人、等待救援,他們將廢墟下的失蹤者的名字寫在名單上,要將飄搖欲墜的(性命)定在紙上、握在手中,已是招魂序幕與安魂預感。阿巴悟到,安魂是令鬼魂感到自己仍身處云中村,一起消失也是一種同在。安魂的前提是招魂,招魂的前提是可溝通魂靈,看不見鬼魂的阿巴得以勝任,是因為他和所有逝者一樣,經(jīng)歷了離魂。阿巴是發(fā)電員也是祭師,盡管只觸過電沒被附過體,但他經(jīng)歷的發(fā)電站滑坡是云中村滑坡的預演,也讓他從第一個發(fā)電員變成第一個待喚的孤魂?;码m未傷其身體,卻帶他拽入了長夜不明的混沌,也失去了戀人,于是他與無法接受失去的幸存者們提前有了聯(lián)系。第一個回魂夜,他整晚都在家里游走,“像個鬼魂一樣”。阿巴作為瓦約鄉(xiāng)第一個被喚回的魂魄招魂,也將自己的氣味、天職、秘而不宣的往事呼喚了回來。

        做過游魂的阿巴能與逝者共情,能體會幸存者處境。他雖然活在安全地帶,心魂卻仍困在無法融入日常的中間地帶。村民初至移民村也如游魂一般,被叫做“老鄉(xiāng)”,被友好地顯示差別,在日常中無法融入當下。許多方言無法表述的新詞讓人長著“兩條喉嚨,一條吐出舊話,一條吐出新詞,然后用舌頭在嘴里攪拌在一起”。思維進速跟不上語言變化,只能蹣跚磕絆。還有位巧手姑娘被刺繡坊解雇,因為訂單要求梅花,她卻繡了在村中寓意吉祥的蓮花。村民的心靈仍活在云中村,肉身所為也像在云中村一般,身心無法與當下統(tǒng)一,格格不入。刺繡蓮花是機械世界里山神的降臨,如此錯位也是人離開云中村前往機械世界后才被喚醒的對傳統(tǒng)想象的回歸欲望。后來阿巴肉身通幽,從廢墟下挖出法器,也從被掩埋的過去里重拾天職。為穩(wěn)固香爐的雙耳,親手解體了他的電力網(wǎng)絡,用電線做雙耳系繩。這一極具象征性的舉動解除了機器神那高壓、快速、危險的天羅地網(wǎng),召回了宗教、民俗的精怪想象,給無所聊賴的存在擠出一條歸位的路。

        錯位也被呈現(xiàn)為無法分辨的上升與下降。如果把阿來的《大地的階梯》⑦取來對照閱讀,讓人覺得“在人類的傷口上行走”⑧的大地階梯,反復提醒著上升與陷落,也讓阿來在十八年前預先參透了禪機。感悟也被用在與阿巴共同完成的安魂曲中應答現(xiàn)實。小說開篇,馬肩胛骨的高低起伏模仿大地運動,業(yè)已預兆了布滿全書的震動。上升與下墜的含混是阿巴辨不清當下、擺脫現(xiàn)實考量的美麗幻覺,是對將要下滑的云中村的精神托舉。對下墜感的著迷也在《大地》有了無意的雛形:“云霧蒸騰,我也會感覺到大地的俯沖。而到云霧散開,大地安安靜靜地呈現(xiàn)出它真實的面貌,這種幻覺便消失了?!膘F氣籠罩前,阿巴曾靠鴉片感受過“沉重而又輕飄的下墜之感”,但罌粟尚未結果便已凋萎,于是他開始期盼演練與適應過后的最終墜落。后來阿巴感受下墜,已脫離帶有復雜現(xiàn)代性指涉的罌粟,人入自然、人同自然,真正習得了與定局的相處。

        阿巴回魂是一樁個體化的由混沌復歸清明、黑暗回歸光明的事件,或許也巧妙地暗喻了時代的撥亂反正。這樣無需增加復雜與沉重的又一支線,無需應對支流匯后的泥沙,也不破壞抽象牧歌的抒情?;鼗暌躬毤页尸F(xiàn)了書中他處不可尋見的“離魂到回魂”的圓滿,其由電觸發(fā),充滿光與聲的聯(lián)覺,也串聯(lián)碎片般散落全書的光與暗、隱與顯、有聲與無聲。阿巴并未被母親用父親的鈴鼓喚醒,而被村中(重新)通電之夜帶回現(xiàn)世。發(fā)電員阿巴親手給全村通好的電,被發(fā)電站的滑坡破壞,村莊落入黑暗時代。離魂的他常于雷雨天藏身巖洞,生火看閃電。有地火、天火照明,他遠離黑暗,而對作為天然之力、物質(zhì)之力、神性象征的閃電的著迷,緩和了神性力量與機器能量間非此即彼的矛盾,賦予了他作為震后安魂者修補縫隙的能力。發(fā)電員與祭師兩大身份的和解也體現(xiàn)在它們實現(xiàn)了阿巴兩大“自覺偉大的時刻”:發(fā)電員“用一種前所未有的光把整個云中村照亮”;祭師學會儀軌與祝禱詞安撫了村中亡靈,臉在太陽下“閃閃發(fā)光”?!坝靡环N祖先未曾想象的光芒把云中村照亮”的阿巴被與神性力量和解的電燈“里里外外照亮了”,他也發(fā)現(xiàn)法鈴震顫的余音在“昏暗的腦海亮起一團微光”,被喚醒與被照亮橋接了光學與聲學。

        事實上光與暗、有聲與無聲這兩組對照必將聯(lián)通,因其共同指向的是被否認、被浪費的感官與感官想要明覺的渴望。父親說鬼魂變成了星星,卻于月下將糧食擲進陰影,以喂(慰)亡魂。月亮本無光芒,而許多星星自是光源,鬼魂成為了發(fā)光體,卻因反封建迷信躲進了陰影之中。祭師尚未成為非遺傳承人,將活動移至夜間,本該發(fā)聲的鈴鼓也被噤聲。這光與暗、出聲與噤聲的吊詭關系被阿巴大聲招魂擊破。矮腳人的哭聲也一度被云中村噤聲,而在化為廢墟的寂靜的云中村里,因受過無妄之災,在水電站滑坡時不能呼叫的阿巴此刻悟到,寂靜是悲劇面前的茫然,是與當下的脫節(jié),更是即將要發(fā)出撕心裂肺的聲音的狀態(tài)。其實從仁欽無法確定藍鳶尾能否聽懂自己的訴說,到阿巴無法確認鬼魂是否存在、安魂是否有意義,都以無聲為無。然而二人的轉(zhuǎn)變與所得反饋,漸漸關注到了亡魂想聽卻無人說、想說卻無人聽的處境,關注到了生者與逝者們被壓抑、浪費、否認的感官,也使招魂、安魂更為動人合理。

        《云中記》進一步將聲音的演繹特殊化,于紙內(nèi)外進行文學與音樂交流的探索,這也啟發(fā)了筆者從音響、隱喻、對照角度將莫扎特等創(chuàng)作的《安魂曲》納入討論,解讀小說創(chuàng)作活動及文本,期待與上文討論形成回響。⑨15世紀晚期以降,追思彌撒曲(missa pro defunctis)逐漸成形成熟,《安魂曲》則為其中的一種。教堂門外的世俗音樂家譜寫《安魂曲》,不論是安何人之魂,不論唱詞是否給定,不論手法繁簡、器樂多寡、織體薄厚,這一創(chuàng)作行為與特定體裁所附加的追思、祭奠、贖罪、祈禱等復雜的宗教意義,使它應該允許被解讀為難逃死亡的凡人對過往時間的整理、對生命的歌頌、對死亡的思考、對厘清“消失”的執(zhí)著、對死后存在的求索。這與意為震后的生者逝者書寫“安魂曲”的阿來在內(nèi)核上高度同頻共振。

        《云中記》與《安魂曲》的關系寫在扉頁,《安魂曲》“莊重而悲憫”的吟唱總在作家心中回響。阿來對《安魂曲》的接受也與他對小說的譬喻“莊重典雅的精神建筑”⑩吻合。小說有著比音樂更具象的語言信息、意境傳達與精神觀照。音樂語言較抽象,也自成體系,解讀作品需要專門學習方可邁過門檻。未經(jīng)訓練的聆聽者仿佛只能承受,不能干預,更無從捕捉,也與《云中記》的題目契合?!疤旖?jīng)地義”的方言變得無法捕捉眼前的新事物以及阿巴無法見到鬼魂也都是不可捕捉感的磨礪。寫小說時因音樂、小說都有不可捕捉之事物,便以援引音樂這一動作引發(fā)接受者的想象,從而接力捕捉不可捕捉之事物,填補照顧不周之處。但音響的感知無需學習,是直接、直觀的自然之事。不可捕捉時,人可以憑感受去捕捉、塑形,達成聆聽與凝視的共有目的——干預。

        小說被介紹為“樂章式敘述”,阿來也曾談到從音樂展開、回旋、呈現(xiàn)、詠嘆、完成得到的啟發(fā),這在目錄可窺見之。11目錄三分,第一部分以黑底白字的“第四天”(2013年5月12日)為中軸,對稱地完成了“第一天”到“第七天”的慢板死生圓環(huán),其中“第二天和第三天”“第五天和第六天”倍速行進,在慢板內(nèi)部制造了峰谷的張力。第二部分則是“第一月”至“第六月”的勻速,但這也是由第二部分變速得來,所差無幾的篇幅從細說一天變?yōu)槁勔辉?,是為提速。最末部分只有“那一天”(消失之日),也最突顯凝視的莊重復雜。

        小說在結構上有其野心與見地。腦內(nèi)回響或聆聽《安魂曲》寫作,可以從音響上帶來情感的共鳴,隨時可以調(diào)動情緒、長期處于入戲的高濃度狀態(tài),刺激聯(lián)想與想象之多發(fā),但并不代表作家將與前人錯時地跳完同一舞步。在或隱或顯的感染下,阿來或有致敬與同行的欲望,卻在多重驅(qū)動下走出了自己的路。我們也不必從樂理上與小說處處應和。閱讀小說比聆聽音樂有更為個人化的時間調(diào)度,人人閱讀速度不一,而音樂流淌是定速的。但阿來并非坐在觀眾席里寫作,借助設備可以反復、變速、挑選,這些回溯性操作生成的敘事超越了線性的體感時間。小說主要線索(音樂主題)的演繹遍布全書,再三呈現(xiàn),重復或變奏,不斷回溯本也有搜尋、挖掘的隱喻,而借此建構作品,不僅是震后人們追思懷憶的投射,也是其結構音樂性的表征。阿巴在廢墟中搜尋、凝視、挖掘,將同時段發(fā)生的同質(zhì)故事有先后地呈現(xiàn)與發(fā)展,使它們在全書不同小節(jié)進入視野。賦格般的寫作使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捕捉并感受同一個主題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共同進行。地塊震動的隱喻也對應著對位的可動性,對抗著穩(wěn)定性,與即將到來的消失共存。

        除卻阿巴回歸,小說又引入山下的紛紜鄉(xiāng)事,是為和聲。12“第七天”阿巴獨自上山,完成五年前的祭山,一人扮演節(jié)日里盛裝歌唱的村民們,以男聲唱問,模仿婦人回答。《安魂曲》選擇大管、長號等最似人低語的樂器,配合人影憧憧的合唱,共同演繹儀式中眾多生者凝視死者的場景。而阿巴這個幸存的在場者扮演、想象、凝視著眾多逝者與不在場生者,“一個人不能同時做幾個人的事情,他只能一樣一樣認真來過”。他無法與自己和聲、無法合唱,不可兼任樂隊、合唱團、男聲女聲,卻把共時性演繹變?yōu)橐粋€人的接力賽,通過雙重表演——扮演扮演村民的祭師——擺脫了第一重表演,變?yōu)榱苏嬲募缼煛?/p>

        余? 論

        作為建筑的云中村或?qū)⒊蔀閺U墟,但無力追夢的殘破身軀、格格不入的生人游魂、裂縫般無法填補的注定結局、亡靈噤聲的失落家園等多重隱喻的廢墟才是苦難的真正源頭所在。

        《云中記》未成為地震敘事,因為它凝視源頭所在,進行藝術干預,譜寫可慰藉生人與逝者的安魂曲。我們閱讀、批評這些作品,也是以凝視行干預之事。在此意義上,地震預警、后地震敘事及批評使我們即使身處地震仍舊多發(fā)、廢墟仍不斷生成的年代里,心神也不必被困于廢墟??茖W與人文共同完成了安魂,陪伴人們向后地震時代跋涉。

        注釋:

        ①汶川大地震后的地震文學評述主要有:范藻:《回顧·總結·前瞻——有關災難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述評》,《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彭秀銀、張?zhí)脮骸稄U墟上的升華:汶川地震文學書寫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②阿來:《云中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

        ③阿來、陳祖君:《文學應如何尋求“大聲音”》,《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5年第2期。

        ④李云雷、張楚:《張楚:黑暗中的舞者》,《中國作家網(wǎng)》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0/2010-08-12/88680.html

        ⑤顏歌:《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前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iii頁。

        ⑥可與劉宇昆(Ken Liu)的《狩獵愉快》(“Good Hunt”)對照閱讀。

        ⑦兩本書中都可發(fā)現(xiàn)藍色鳶尾、戰(zhàn)馬弓箭、降災以證明存在的山神。

        ⑧阿來:《大地的階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頁,第15-16頁。

        ⑨《安魂曲》拉丁文與英文對照的唱詞、音樂結構、器樂、樂譜的整理,分別參考Wolff,Christoph.,and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Mozart's Requiem: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Documents,Sco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pp.66-70,p.72,pp.88-89,pp.191-246.

        ⑩梁海:《“小說是這樣一種莊重典雅的精神建筑”——作家阿來訪談錄》,《當代文壇》2010年第2期。

        11此處感謝上海音樂學院陶辛教授與我討論卡農(nóng)時給予的啟發(fā)。

        12和聲并非西方專利,先秦的清廟之歌也有“一唱三嘆”(《荀子·禮論》)的演繹。

        (作者單位:哈佛大學東亞系)

        責任編輯:蔣林欣

        猜你喜歡
        阿來
        阿來對外國文學的擇取與接受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6
        論阿來《云中記》的時空建構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36
        為了傳承的紀念——阿來談周克芹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1:20
        攀爬在生與死之間——論阿來的長篇小說《云中記》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38
        一曲自然哀歌的背后——讀阿來的《云中記》
        阿來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4:58
        我們的靈魂需要美感——讀阿來長篇小說《云中記》
        阿來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4:54
        論阿來“山珍三部”的生態(tài)思想
        阿來研究(2018年1期)2018-07-10 09:39:34
        從殘缺到完美:論阿來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轉(zhuǎn)變
        西藏研究(2017年5期)2018-01-30 08:39:16
        史詩的繼承與超越——對阿來長篇小說《格薩爾王》的解讀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6
        阿來的“精神原鄉(xiāng)”:未定點及其填充——對阿來小說與散文精神內(nèi)涵的闡釋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2
        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风韵饥渴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波多吉野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啪啪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亚洲2020| 狼人综合干伊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97无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产21区激情综合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亚洲饱满人妻视频| 新久久久高清黄色国产| 亚洲黄色一级在线观看|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99视频一区|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宅男66lu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三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日韩区在线| av天堂手机一区在线| 日本丰满老妇bbw| 无码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3亚洲日韩在线精品区| 亚洲中文字幕九色日本|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老熟妇女| 国产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大片一级黄色|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