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王戀琪 鐘攀 劉納 高琴
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四川成都
四川省是中國產茶大省之一,隨著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川茶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地提升。長期以來,為了保障茶葉的品質和產量,施用化學藥劑成為防治茶樹病蟲害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如果農藥殘留超標,不僅影響茶葉的品質還損害飲茶者的身體健康[1]。農藥殘留對健康的影響屬于毒理學劑量-反應領域的問題,要對其產生的健康風險作出客觀理性的評價需要結合膳食暴露量、殘留量等因素進行評估[2]。開展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工作,既可以掌握目前省內茶產業(yè)的質量安全形勢,也可以了解風險的主要來源及潛在風險種類,有助于采取對應措施,促使四川省茶產業(yè)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本文以四川省2019 年例行監(jiān)測的茶葉樣品作為評估對象,采用膳食暴露評估模型計算膳食攝入風險和膳食攝入危害指數,并對檢出農藥進行風險排序,以期為茶產業(yè)的質量安全監(jiān)管和企業(yè)生產的風險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以2019年四川省例行抽檢的40個茶葉主產縣(市、區(qū)) 的630個樣品為對象,其中,生產加工企業(yè)400個,銷售門市(含專賣店和茶葉市場) 230 個,包含綠茶、花茶、黑茶、紅茶、白茶5 個種類。本次樣品采集嚴格按照NY/T 2102 茶葉抽樣技術規(guī)范》 執(zhí)行。
檢測依據:GB/T 5009.146、GB/T 23204、GB/T 5009.19、GB/T 5009.176、GB/T 5009.103、GB/T 5009.20、GB 23200.13。
檢測項目: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殺螟硫磷、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吡蟲啉、聯苯菊酯、噻嗪酮、噠螨靈、啶蟲脒、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殺螨醇、硫丹等16種農藥。
判定依據:現行國家標準《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膳食暴露評估是用來衡量攝入被污染物污染的食物所帶來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評估的主要方式是以實際檢測中污染物殘留情況和各國消費數據為基礎對相關風險進行描述。膳食暴露評估是食品危險度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膳食安全性的衡量指標。本文分別使用慢性暴露評估模型和急性暴露評估模型對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進行風險評估[2~4],通過計算危害指數對茶葉中農藥殘留引起的健康風險進行評價。
1.3.1 慢性暴露評估
根據公式(1) 計算某農藥的每日膳食暴露量:
式中:NEDIi(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某農藥國家估算每日攝入量,mg·kg-1·d-1;
STMRi——某農藥的監(jiān)測數據殘留中值,取平均殘留值,mg·kg-1;
Fi——消費人群每日對茶葉的平均消費量,kg·d-1,
按照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的統計數據,中國消費人群每人每天飲茶13g[5];
bw——消費人群的平均體重,kg,按中國居民的平均體重60kg計[6]。
根據公式(2) 計算某農藥的慢性攝入風險:
式中:%ADIi——某農藥的慢性攝入風險
ADI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某農藥每日允許攝入量,mg·kg-1·d-1,各種農藥的ADI值摘自GB 2763-2016。
當%ADIi≤100% 時,表示該農藥的慢性膳食攝入風險在可接受的范圍;當%ADIi>100% 時,表示慢性攝入風險不可接受;%ADIi越小,慢性攝入風險越小。
1.3.2 急性暴露評估
根據公式(3) 計算某農藥的急性攝入量:
式中:NESTIi(National Estimates of Short-term Intake)——國家估計短期攝入量,mg·kg-1·d-1;LP(Large Portion)——消費人群的大份餐,即一餐的最大消費量,kg·d-1,根據FAO統計數據,取75.88 g[5];HRi——某農藥監(jiān)測數據的最高殘留濃度值,文中均取99.5百分位殘留值,單位:mg·kg-1。
根據公式(4) 計算某農藥的急性攝入風險:
式中:%ARfDi——某農藥的急性攝入風險;
ARfDi——某農藥的急性毒性參考劑量,mg·kg-1·d-1。
當%ARfDi≤100% 時,表示該農藥的急性膳食攝入風險在可接受的范圍;當%ARfDi>100% 時,表示急性攝入風險不可接受;%ARfDi越小,急性攝入風險越小。
1.3.3 危害指數
式中:HI(Hazard Index)——攝入風險危害指數;
HQi(Hazard Quotient) ——危害商,即每種農藥的膳食攝入量與參考劑量的比值。在本文中,針對慢性膳食攝入風險與急性膳食攝入風險,分別代表%ADI和%ARfD。
當HI≤100% 時, 該產品的攝入風險可以接受; 當HI>100%時,有不可接受的風險;HI越小,膳食攝入風險越小。
1.3.4 農藥風險排序分析
借鑒英國獸藥殘留委員會(Veterinary Residues Committee,VRC) 獸藥殘留風險排序矩陣,結合茶葉消費情況及農藥毒性、毒效、使用頻率、殘留水平等,計算農藥風險因子得分S (式6),對茶葉樣品中檢出的農藥殘留進行風險排序[7]。每項指標得分賦值標準參照表1,其中,獸藥藥性指標用農藥毒性指標代替,農藥使用頻率(frequencyofdoze,FOD)根據式(7)計算[8]。
式中:A——毒性得分,采用急性經口毒性,根據經口半數致死量(LD50) 分為劇毒、高毒、中毒、低毒4類;
B——毒效得分,采用GB 2763-2016的ADI值;
C——膳食比例得分,膳食比例根據中國茶葉產量、出口量及貯藏損耗率推算中國居民茶葉暴露量占總膳食的比例;
D——農藥使用頻率得分,使用頻率根據調查所得;
E——高暴露人群得分;F——殘留水平得分;
T——一季茶葉生長過程中使用該農藥的次數;
P——一季茶葉生長天數。
當S≥20 時,該農藥處于高風險水平;當20>S≥15 時,該農藥處于中風險水平;當S<15時,該農藥處于低風險水平。
在630個茶葉樣品中,有258個樣品有農藥殘留檢出,檢出率為40.95%,其中,花茶、黑茶、紅茶、綠茶的檢出率分別為60.00 %、50.00 %、43.42 %、39.33 %,白茶未檢出農藥殘留。檢出的農藥殘留項目有10種,分別是三氯殺螨醇、硫丹、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氯菊酯、吡蟲啉、聯苯菊酯、噻嗪酮、噠螨靈、啶蟲脒。檢出次數較多的有:聯苯菊酯(173 次)、吡蟲啉(139 次)、噻嗪酮(125 次)、噠螨靈(67 次)、氯氰菊酯(59 次), 如表2 所示。通過對比殘留平均值、殘留最高值可以發(fā)現,殘留最高值最高的是聯苯菊酯,為1.17mg·kg-1,殘留平均值最高的是氯菊酯,為0.168mg·kg-1,說明在四川地區(qū)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在茶樹防蟲方面的應用較為廣泛。
表1 茶葉中農藥殘留風險排序指標得分賦值標準
按照GB 2763-2016 判定,有2 個樣品的農藥殘留量超標,合格率為99.68%,超標農藥為吡蟲啉。按照歐盟限量標準判定,超標樣品136個,合格率為78.41%,超標農藥5種,分別為氯菊酯、吡蟲啉、噻嗪酮、噠螨靈、啶蟲脒。由表2可知,歐盟標準制定更為嚴格,多項參數限量值更低。因此,四川地區(qū)茶葉合格率降低并且超標農藥的種類增加,對四川茶葉出口歐盟有一定影響。
2.2.1 慢性膳食攝入風險評估
對于慢性膳食攝入風險,選擇ADI作為暴露量的評定指標,%ADI作為風險描述的指標,聯苯菊酯等10 種農藥ADI值如表3所示。檢出10 種農藥的%ADI范圍為0.02%~0.30%,遠低于100%,表明這10 種農藥殘留的慢性膳食攝入風險很低,是可以接受的。采用風險最大化原則根據式(5) 計算,此次評估茶葉產品的慢性膳食攝入風險危害指數HI為1.36%,遠小于100%,表明四川地區(qū)茶產品中農藥殘留慢性膳食攝入風險水平低,處于可控水平,對人體健康不構成威脅。
2.2.2 急性膳食攝入風險評估
對于急性膳食攝入風險, 采用JMPR(Joint FAO /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推薦的點評估法膳食暴露模型,選擇NESTIi作為暴露量的評定指標,選擇%ARfDi作為風險描述的指標。如表3所示,根據相關文獻[9],除噠螨靈認為不需要設定急性毒性參考劑量以及氯菊酯、三氯殺螨醇、氟氰戊菊酯無急性毒性參考劑量信息外,其余6 種農藥的急性膳食攝入風險范圍在0.03%~14.80%,均低于100%。%ARfDi越低,風險越小,表明檢出農藥的急性膳食攝入風險是可以接受的。根據式(5),此次評估的茶葉樣品的急性膳食攝入風險危害指數HI為19.36%,低于100%,表明四川茶產品的急性膳食攝入風險水平低,對人體健康不構成威脅。
2.2.3 農藥殘留風險排序
各農藥的毒性數據根據食品伙伴網查得的經口半數致死量(LD50) 進 行 判定后 按 照表1 賦 值, 毒效 得 分(A) 參照GB 2763-2016 給出的ADI值按照表1 賦值。我國居民對茶葉的膳食攝入量占總膳食量的比例小于2.5%[10],因此膳食比例得分(C) 為0 分。按照國家標準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每種農藥在一季茶葉上使用次數不超過3 次,一季茶葉的生長周期按90 d 計算[5],根據式(7) 計算后按照表1 賦值,農藥使用頻率得分(D) 為1 分。由于沒有相關文獻對高暴露人群進行判定,本文高暴露人群得分(E) 的賦值按3 分計算。殘留水平得分由表2中的各農藥殘留平均值參照GB 2763-2016 中給定的最大殘留限量賦值。根據式(6) 計算得到各農藥的殘留風險得分,見表4。將10 種農藥分為兩類:第一類S≥20,為高風險農藥,有聯苯菊酯和硫丹2 種;第二類20>S≥15,為中風險農藥,有8種。
表2 茶葉中農藥殘留水平
表3 茶葉中農藥殘留慢性風險評估
表4 農藥風險排序得分
630 個茶葉樣品中共檢出聯苯菊酯等10 項農藥殘留,檢出率為40.95%, 其中, 有2 個樣品吡蟲啉超標, 合格率為99.68%??傮w上看,四川地區(qū)的茶葉質量安全情況較好,但與歐盟的限量標準相比,本次評估的限量指標數量少,且國標限量值與歐盟限量值相差較大,對茶葉出口歐盟地區(qū)有一定影響。
在膳食攝入風險評估中,檢出農藥的慢性膳食攝入風險%ADI 和急性膳食攝入風險%ARfD 的范圍分別為0.02%~0.30%和0.03%~14.80%。慢性、急性膳食攝入風險危害指數分別為1.36% 和19.36%,均遠小于100%,表明四川地區(qū)茶葉的慢性、急性膳食攝入風險均在可接受范圍,對人體的健康不構成威脅。本次檢出的10 種農藥中,聯苯菊酯和硫丹等2 種處于高風險水平,其余均處于中風險水平。
總體而言,四川地區(qū)的茶葉質量安全情況尚在可控范圍,但是對于聯苯菊酯和吡蟲啉等易超標、高風險農藥的使用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加強用藥規(guī)范、用藥頻率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同時,出于保護消費者健康的角度,建議在原有監(jiān)測指標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監(jiān)測范圍,增強風險預警能力,提升監(jiān)測評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