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燕子磯校區(qū)五(3)班 李旭淇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宋真宗趙恒對讀書的理解;“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對讀書的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是宋代詩人陸游對讀書的理解。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不僅給我?guī)砹撕芏嘀R,書籍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寶葫蘆的秘密》讓我結識了天真無邪的王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了解了頑強堅韌的保爾,《稻草人》讓我認識了為他人著想的稻草人……
當然,書本中的一些故事也在不經(jīng)意間感動著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我為魯濱孫堅持自己的航海事業(yè),不向命運低頭的拼搏精神而動容,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我更為《探索父愛》中一位偉大的父親感動,他讓我懂得了父親的大愛。
除了認識很多人物,閱讀更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小時候,我就從《三字經(jīng)》《中國童話故事》中學會了尊敬師長、禮讓他人、講究誠信等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還學會了舉一反三,對書本中的天文、地理、歷史等融會貫通,經(jīng)常得到意外的收獲。高爾基曾經(jīng)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蔽蚁脒@正是讀書帶給人類最大的妙處吧,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逐漸掌握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豐富。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書的種類愈加繁多,從一開始古人的竹簡刻字,到后來蔡倫的造紙、宋代的雕版印刷術,再到現(xiàn)在的電子存儲和數(shù)字化閱讀,我們的閱讀越來越便利,內容越來越豐富。
人類與書籍都在進步,這兩者就像硬幣的兩個面,一方面人類離不開書籍的滋養(yǎng),一方面書籍也離不開人類的保護。所以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學會保護書籍,傳遞知識,讓知識的力量永恒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