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風明 董彬
當前,脫貧攻堅戰(zhàn)已進入收官倒計時,把各項扶貧舉措落到實處刻不容緩。然而,一些地方還存在著作風不嚴不實,其中重數(shù)量輕質量者有之,想當然地填表格、報數(shù)據(jù);重面子輕里子者有之,不抓落實,而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搞表演、“堆盆景”上……諸如此類的“注水式”脫貧,既給脫貧攻堅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也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打折扣。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艱難,必須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容不得半點馬虎,更不允許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只有實實在在下足“繡花”功夫,切實以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shù)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才能結出碩果。
擠掉“水分”,還需強化監(jiān)督執(zhí)紀。一方面把監(jiān)督觸角延伸到最末端,堅持抓早抓小,讓扶貧政策穩(wěn)穩(wěn)落到群眾身上;另一方面也要走下去、沉到底,多聽群眾的聲音,做到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要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暢通信息溝通渠道,讓群眾真正成為脫貧摘帽的“閱卷人”,切實以務實舉措、過硬作風,確保脫貧攻堅高質量推進、高標準收官。